分享

补中益气汤新用

 湖南周慎 2019-03-15

补中益气汤载于(《脾胃论》),药物组成: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甘草。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证,前者症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不华,大便稀溏,或发热自汗,渴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虚软无力;后者症见脱肛,子宫脱垂,眼睑下垂,久泻,久痢,久疟,崩漏。

一.眩晕

刘某,43岁,农民。因头晕反复发作4年,复发并加重半个月于200813就诊。当时头晕,劳累后加重,行走时有不平稳感,口不干苦,纳食可,大便软,小便频,时腰痛,寐可,疲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血压100/70mmHg。乃劳力伤气,气虚不能上荣所致,治宜健脾益气,升阳通络。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味,药用: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当归10g,升麻5g,柴胡5g,陈皮5g,蔓荆子10g,葛根30g,蝉蜕10g,枸杞子30g,淫羊藿15g,甘草5g。服药7剂后,头晕明显减轻,患者又自检7剂,症状基本消除。2个月后患者因其他病来就诊,诉头晕未复发。

二.低热

朱某,女性,72岁。因畏寒、低热反复发作51天而于201167初诊。患者于416开始突然出现畏寒,低热,先后两次住院,经血培养、骨髓培养等检查,仍诊断为发热待查,用多种药物(不详)治疗效果不明显。现仍畏寒,午后低热,体温(腋)37.1℃~38.4℃,汗出热退,头身骨痛,口苦,纳食少,咳嗽,痰白色,量不多,咽痒,大便软,不爽,小便夜2次,睡眠差,疲乏无力,舌质淡红,苔薄,脉浮细滑。1992年有结肠癌手术史。此乃脾肺气虚,感受风寒,郁而化热所致。治宜健脾益肺,疏风散寒,兼清郁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药用: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陈皮6g,升麻6g,麸炒柴胡6g,当归6g,荆芥10g,防风6g,羌活6g,青蒿10g,制鳖甲10g(先煎),紫苏叶6g,香附6g,重楼10g,蝉蜕10g,炙甘草6g。5剂。614复诊,服药后汗出较多,不再发热,畏寒亦减轻,但仍穿2件衣服,手心不热,身不痛,疲乏,足软,咳痰稀白,晚上痰鸣,咽痒,口不干苦,纳食增加,大小便正常,睡眠仍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滑左兼浮。考虑表邪渐解,目前以肺脾气虚、表虚不固为主,拟改用健脾益肺,调和营卫,固表止汗之法。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合人参五味子汤合牡蛎散加减以善后。

三.背痛

李某,女,47岁。因上背部胀痛反复发作5年而于2011316初诊。患者于2006年开始反复出现上背部胀痛,曾多次去医院就诊,诊断为背筋膜炎,经用各种药物(不详)及物理疗法治疗,症状不能完全缓解。现仍上背部胀痛,以两肩胛骨之间最明显,久坐时加重,冬春季节尤为明显,休息后可以自行缓解,易于疲乏,思睡,无烦热汗出,口不苦,纳食可,大便、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月经停潮5年。此乃脾虚气陷,兼脉络阻滞所致。治宜健脾益气,升阳举陷,舒筋通络。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药用: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陈皮6g,升麻6g,麸炒柴胡6g,当归6g,葛根30g,鹿衔草30g,姜黄10g,威灵仙30g,木瓜15g,乌梢蛇10g,海桐皮10g,蝉蜕10g,炙甘草6g7剂。324复诊,上背部胀痛明显减轻,稍感疲乏,睡眠正常,牙齿酸软,有时牙龈出血,其色淡红,量不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效不更方,其齿衄考虑为脾虚失摄所致,仍用上方去当归、乌梢蛇、海桐皮,加骨碎补15g,侧柏叶炭10g。续服7剂以巩固疗效。

四.恐惧症

彭某,女,40岁。因恐惧反复半年而于2014年2月24日就诊。患者近半年对外界感到恐惧,对黑暗和空旷房子里尤为明显,不敢独自一个人呆在房子里,要丈夫陪,不敢独睡,行走不稳,快步则欲倒,胡思乱想,不易怒,口不干苦,纳可,大小便可,舌质淡,苔薄腻,脉细滑。此乃脾虚痰郁所致。治宜健脾升清,化痰安神。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药用: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陈皮6g,升麻6g,麸炒柴胡6g,当归6g,石菖蒲10g,炙远志6g,酸枣仁15g,龙齿20g,蒺藜10g,蔓荆子10g,炙甘草6g。服3剂后恐惧明显减轻,可以独睡,7剂后诸症消失,又续服7剂以巩固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