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木偶头雕刻艺术

 zzm1008图书馆 2019-03-15

巨灵神

各行当角色脸谱·末

守门官

中国早期的木偶戏,或称为“傀儡戏”,唐宋时期,木偶戏已经日臻成熟。据《明皇实录》载,唐玄宗为此曾作《傀儡吟》曰:“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叟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随着木偶戏艺术的日渐兴起,木偶头的雕刻也适时顺应地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从古代木俑雕刻演化而来的木偶头雕刻,成为民间木雕艺术的一个独特分支。

福建是中国木偶戏的重要发祥地,各种木偶戏历史悠久,内涵精彩丰富,木偶戏表演在民间流传久远,长期以来蜚声于海内外。随着木偶戏的不断发展及表演需求,作为木偶舞台演出的主要道具,由木偶戏中派生出的木偶头雕刻艺术,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福建民间木雕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唐会昌三年(843年),福建人林滋在《闽南唐赋木人赋》中,就对当时福建民间木偶雕刻的高超艺术作了生动的描述。如木偶外部形体的雕刻“曲直不差”、“短长合度”,十分讲究躯体、四肢乃至关节的尺寸比例规格。此外,木偶头部与腹部还镂空,“藏机关以中动”,甚至连眼睛、嘴巴都雕刻到能活动自如的程度,“误穿节以瞪目,疑耸干于奋臂”;头部还打底色,涂漆上油彩,“投胶漆而是进”、“假丹粉而外周”,使木偶的头部更富有表情和立体感,“对桃李而自逞芳颜”,“指蒲柳而讵惊衰鬓”。因此,当演员操作时,便能“既手舞而足蹈”,“必左旋而右抽”,达到了“贯彼五行,超越百戏”的拟人化、形象化的艺术效果,这种雕刻技巧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明清前后,福建民间木雕艺人的各种木偶头雕刻更趋于成熟。从木偶头的种类看,当时木偶头有采用“梨园戏脸谱”的泉州木偶头,有采用“京剧脸谱”的石码木偶头,还有采用汉调“客家调脸谱”的漳州木偶头。在这三类木偶头中,尤以泉州木偶头最为出色。泉州木偶头的雕刻制作颇为复杂,首先要将樟木或梨木锯成木偶头大小的木坯、划出面部中线,将两颊削斜,定出五官,雕成各种人物形象的粗坯,粗坯形成以后,接着便是循序渐进的精雕细刻。这道工序,主要在于抓住木偶头的基本类型特征,着重表现骨骼、肌肉构成的曲线细节,所以特别讲究精细。精雕细刻后,接着裱褙棉纸,磨光,彩绘脸谱,盖蜡;最后上发髻、胡须等等。泉州木偶头作品形象逼真,性格突出,面谱造型、粉彩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当地传统的木偶头像大致可分为六类,230多种。其中有生头类、旦头类、花面类(即净角,傀儡戏行当称为“北”)、杂角类(以丑角为主)、神道类、精怪类等。早期的泉州木偶头,都由民间雕刻佛像的专业作坊兼营雕刻制作。清及近代当地两家著名的傀儡头雕刻作坊为“西来意”和“周冕号”。“西来意”原为雕刻佛像的专业作坊,雕刻木偶头纯属兼营。虽是“兼营”,但却技艺高超,不同凡响。“西来意”作坊雕制的木偶头,额线较高、个头较小。其技法冼炼,线条柔和、明快,肌肉感强,而且神态意蕴,含蓄深沉,令人百看不厌,是传统木偶(傀儡)头的上乘珍品。“周冕号”雕刻的木偶头比“西来意”略逊一筹,但“周冕号”也有独特的技艺,这就是木偶头后的肌肉收敛得当,双眼视线俯仰适中,更重要者,不管戴上何种软硬帽盔,均不碍线,十分适宜于表演,故深受当时众多傀儡戏班的欢迎。

近现代以来,以泉州著名民间艺人江加走为代表的木偶头雕刻艺术,在福建民间工艺美术占有一席之地。江加走本名长清,生于1871年,卒于1954年,泉州北郊花园头村人。他出身于一个亦农亦艺的清贫家庭,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木雕手艺。江加走生性聪明,善于在生活中观察各种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形象,不断吸取各种戏剧人物的特点。江加走的木偶头以樟、梨木雕刻,刀法洗炼,技艺精湛,作品既有写实,又有写意,形神兼备,心理刻划细腻,想象力极为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在继承传统创作模式的基础上,锐意求新,创造出众多优美动人的木偶艺术形象。他一生先后创造了280多种脸谱,木偶头雕刻总数达上万个,无一雷同,既有个性特征,又有共性通用,达到了添一刀则太过,减一刀则太少的维妙境地。他创作的木偶头注重人物面部神态的刻划,不论生、旦、净、丑,都勾勒雕刻得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宛然如生。比如著名的“媒婆”木偶头,脸带媚笑,薄唇两片,加上能合能张的嘴巴,再按闽南风俗梳—个发髻,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一个花言巧语、善于应变的民间媒婆形象。江加走创作的关公、老妪、白阔、花童和白猴等著名的木偶头,同样是形象生动,神态逼真,令人赞叹。江加走晚年为泉州木偶戏现代剧《小二黑结婚》设计雕刻的三仙姑头像,在传统傀儡“却老”的基础上,融汇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把一个惯于装神弄鬼、卖弄风骚的半老徐娘,刻划得惟妙惟肖,受到众口称誉。

江加走的木偶头雕刻在造型艺术上大致有如下特色:

一、木偶头像的发髻富有真实感。别地制作的女性木偶头像是“木髻”的(髻子也是刻在木头上,再漆以黑漆),江加走雕刻的木偶头像是“发髻”的(即髻子是用毛发编结的),更富有真实感。他所编结的发式将近20种,其中有银锭髻、椎髻、螺髻、观音髻、面干髻、夫人髻、家婆髻、坠马髻、双蝶髻、粗脚髻、羊角髻、八结髻、齐鼎髻、放尾髻、长辫、双辫等等。为了学习编结某一种中意的发式,他曾经跑到别的剧种如京戏和闽戏的戏棚去观察“包头”如何操作,其创作的20种发式编结法,就是长期学习积累的结果。二、江加走木偶头像的须式多种多样。依颜色分有白、黑、灰、红等种类,依式样分有长须、短须、五绺须、八字须等种。三、人物的鼻形唇态生动形象。江加走木偶头像的鼻形可分为悬胆鼻、狮子鼻、蒜头鼻、英哥鼻、烟筒鼻、朝天鼻、隐龟鼻、扁鼻等等。它的唇态可分为樱桃唇、杏仁唇、红菱唇、鲤鱼唇等,形式多样,十分生动。四、木偶头雕刻注意眉目传神。江加走木偶头像的眉式分为文眉、武眉、旦眉三种。文眉又可细分为远山眉、刀眉、扫帚眉、蝌蚪眉。旦眉又可细分为卧蚕眉、柳叶眉、蛾眉、燕尾眉。武眉又可细分为直眉、散眉、卷眉、吊眉。它的目式可分为凤眼、杏核眼、蚱蜢眼、铜铃眼、兔眼、羊眼、鼠眼等等。从造型艺术的角度看,江加走木雕头像的造型是准确的、完整的。比例适度,形式感、体积感很好。在不同的光源下,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是完美的。可以近观,也可以远看,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民国初年,江加走雕刻的木偶头就已经声名远扬,作品远销台湾、日本和南洋诸岛。他的精湛技艺,在生前就赢得海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他的作品不但选送到许多国家展览,同时获得不少高级别的奖项,堪称一代木偶头雕刻宗师。解放后,福建省有关部门为他编辑出版了《江加走木偶头雕刻艺术》一书,使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流传于世。江加走身后流传的木偶头,被称为“江氏木偶”,已经成为当代收藏界竟相收藏的民间艺术珍品,为国内外博物馆所青睐。

江加走的儿子江朝铉继承其父技艺风格,并在继承改革中求创新。如今,江朝铉年事已高,他又把家传的技艺再传给儿子江碧峰,形成了四代木偶雕刻世家。此外,同为泉州籍的当代著名木偶表演艺术家黄奕缺,同样也是木偶头雕刻的高手,他雕刻的各种木偶头,形象栩栩如生,富于表情,受到人们的喜爱。

当代漳州布袋木偶雕刻艺术家徐竹初,也是出身于木偶雕刻世家,其父徐年松曾与江加走齐名。徐竹初15岁开始制作木偶头,他对木偶头观察细微,设计得当,雕刻精美。1955年,他的三个木偶头送京展出,荣获特等奖,郭沫若称其技巧“神情逼真生动”。他以写实的手法创造出500件作品,其中以生、旦为专长,线条细腻,造型柔美,仅旦角形象就有20多种。他还大胆对木偶艺术进行改革创新,把过去身高八寸的木偶提高到一尺半,以适应大剧场的演出,同时把布制身体改为塑料泡沫,使布袋木偶形体富有肌肉感。传统木偶脸部上油打蜡,在现今先进的灯具照射下,会反光,影响演出效果。徐竹初综合了设计、雕塑、美术、油彩等多种学科的技艺,改为油彩定装,使木偶脸部反光大大减弱,从而增强了真实感。徐竹初的木偶头作品在海内外被称为“东方艺术珍品”,成为许多国家博物馆的收藏品。此外,当代木偶头雕刻家王景然雕刻的老生和六头猴等木偶头,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色彩和须发等运用也很恰当,令人赞叹。(原稿发布于福建文艺网)

作者单位:福建文艺网
责任编辑:陈相利
福建学习平台
订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