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虚己墓志》为什么是中小学书法入门的尚佳法帖

 一滴水之二 2019-03-15

当下,书法已经进入中小学课堂,这对于中华文化首粹的书法艺术来讲无疑是一件大好事。然而,将哪种书体、哪位书家、哪本法帖作为初学的对象和范本?大家争议很大,莫衷一是。有人主张应当从汉字的源头——篆书学起,有人主张从书体的最大分野——隶书学起,有人主张从最具法度的楷书学起,有些地方,干脆把《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颜真卿勤礼碑》三本法帖分派给各县、区,让不同县、区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法帖,以观后效。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对书法体系和各个经典法帖的历史价值和功用研究不深导致的,不可取。现在,笔者向书法教育界推荐一本法帖——《颜真卿郭虚己墓志》——作为中小学书法入门的首选法帖。现将理由阐述如下:(本文内容仅限于对中小学书法教育之论述,不涵盖其他专业性教学和综合性教学,以下不再赘释)

一、书法学习为什么应该从楷书入手

大篆——从已知的权威发布来看,汉字滥觞于篆书(或者可具体到甲骨文),自汉字肇始至李斯“书同文”,经历了2000多年的漫长时期,而这一过程的主题基本上是篆书(甚或是大篆)的一家独唱。篆书的造字方法主要是“近取诸身”“象形字和由象形作为基本构型要素辗转组合起来的会意字、形声字,还有少量的抽象符号及复合象形字”。【1】值得注意的是,先民们在“近取诸身”时,对各个物象的描绘是不统一的(比如“虎”字就有多种写法)。而且随着历史的变迁,地域之不同,随用之简化,一字数形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从大篆学起,将置不及弱冠、及笄之年的孩童于无所适从的境地。更何况现在能识得大篆、精于大篆的基层教师能有几许?所以,书法基础教育不应把大篆作为首选。

小篆——自秦李斯“书同文”之后,小篆作为官方通用文字而遍用国内,似乎可以作为初学之首选,其实不然。从史迹实物分析,在秦朝官方以小篆作为官方文字的同时,隶书已经在民间流行,原因何在呢?小篆不利于书写,不便于识读。汉初,虽然小篆还在通行,其实已经是末代遗流。到了魏晋,几乎无人再用,其官方的统治地位已是訇然中塌,历史已使然,置于当今,则当然不复为用。 

 

《毛公鼎》

 

《楚篆》

《曾侯乙编钟》

  

《峄山碑》

隶书——似乎可以作为首选,学界有很多人持此种观点。然而,这种观点是立足于纯艺术角度的,与初学和实用无关。隶书从实用角度一改篆书的圆曲为方直,较之篆书来讲书写更为方便、快捷。然而,鼎盛时期(东汉)的隶书千碑千面,虽然从纯艺术的角度来讲各领风骚,但对于“小学”(初学写字)的垂髫少年来讲,由于用笔迥异,风格多变,会显得力不从心,无所适从,所以初学隶书,乍看合理,实则大谬。 

 

《礼器碑》 

 

《曹全碑》

 

《鲜于璜碑》    

 

《石门颂》摩崖

行书——具有最强的书写性,也是五体中字形最为活脱者,正因如此,行书也是五体中法度最为松弛者,其不可作为初学书法首选的原因,一望而知。

   

《兰亭序》   

      

《祭侄文稿》  

 

《黄州寒食帖》

草书,其显著于其他书体的功能在于表情达意,不在读识,初学不可入手,已是学界共识,不再赘述。

 

《行穰帖》 

《张旭古诗四帖》

   

《怀素自叙帖》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

楷书——楷,模范也,法度也。首先,对于初学书法者来讲,应当“应规入矩”、重视法度,应当对点线的形态、运笔的方法和单字的结构进行熟练的掌握。楷书无疑是以上责任的最佳担当者;其次,楷书的形成和成熟与其他书体比较相对较晚,在由权舆至成熟的过程中,继承和改变了其他书体不利于书写和识读的成分,而且其成为官方书体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已然成为汉字书写的最海量书体,从楷书入手学习书法,更容易被接受;其三、楷书的艺术特点较之其他诸体更为中和,不激不厉,且艺术元素非常丰富。  

  钟繇《荐季直表》

  王献之《洛神赋》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多宝塔碑》 

 柳公权《神策军碑》

二、为什么要从“唐楷”入手

楷书从起始臻成熟经历了汉魏、两晋、唐等三个基本阶段,汉魏楷书当以钟繇为代表,钟楷由于直接滥觞于隶书,故其线性、线向、结体尚未完全脱离隶书窠臼,稚拙气象尚存。二王楷书虽然已臻完美,然而法度不及唐,且传世之作珍稀,加之现可观者皆为小楷细书,可供取法处不多。北朝碑版(魏碑)狞、厉、峻、严,终无庸和之气,刀凿气象胜比古今,皆不可为初学者所宗。“唐人尚法”,唐楷上汲魏晋,多融北碑,法度谨严,技法完善,且有初唐“欧、褚、薛、虞”四家之发端,盛唐大师颜真卿之宏博,中唐柳公权之继善,重镇之众,面目之丰,存遗之巨,且大小字并举,皆非它世可比肩者。而后世宋明楷书只是晋唐楷书之注脚。所以,学习楷书自应从唐楷入手。

三、为什么要从“颜体”楷书入手

颜(即颜真卿)体楷书对于初学者来讲,较之唐代书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颜体较为中和,特别是颜真卿中青年时期的作品,上追两晋,又于褚遂良处浸淫,筋骨完备,体态动静有度,尚未有如后期的个人面目。亦因有如此传承与发扬才形成了颜真卿后期作品的独特面目。其次,颜体“筋骨皆备”,俗谓“颜筋柳骨”,其实颜体楷书是于“含筋处”颇胜,而又于“露骨处”不弱。欧(即欧阳询)体受北朝书风影响极深,故其棱角外露,线的起、收处直切硬按,加之中段提笔,与起收处形成耸然对视,矛盾凸显,乖戾之气,实为魏体孑遗。初学者不可为用。褚 (即褚遂良) 体用笔极紧,然线意松弛,虚实盎然,没有数年之功和宦海浮沉,不可入其堂奥也,让初学者强牵余袂,恐是勉为其难了。柳(即柳公权)体承颜体而又抽其筋,骨胜筋弱,初学者绝无入手之必要。第三,颜字结体前期中和后期宽博,气象雄浑,包融性强,与之相较的虞世南楷书虽然静雅含蓄,线条无凸显提按与乖戾之结体,然而也正因如此,无特色既是特色,中道者可取,稚嫩初学者却无所适从。欧体楷书,结体以险绝胜,孙过庭《书谱》“初学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既是书家学书之规律与趋向,也暗示了学书应由平入险而又升华蜕变为平正的必然逻辑关系。由欧体入书本已悖逆书理,既学且小有所成,终不能入中庸、文雅之光明坦途。颜体楷书与上述以外其他书家艺术特色之比较对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优势,不另赘述。  

    

《多宝塔碑》          

柳公权《神策军碑》

       

《颜家庙碑》                    

 

《九成宫醴泉铭》   

《颜勤礼碑》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四、为什么要从《郭虚己墓志》入手

《郭虚己墓志》全称《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有篆书志盖,墓志为楷书,现藏于河南省偃师市商城博物馆,志文及书写皆为颜真卿一人所为,全志凡1138字,字径2.5厘米左右,字间有界格。现将著名书法评论家李庶民先生对此墓志的评价原文摘抄如下:

“颜真卿作此墓志时为四十二岁,风格与技巧都受初唐名家与时代风气的影响,崇尚典雅清正和用笔技巧的丰富性,故法度谨严而见骨力刚健,起笔、行笔、收笔皆用意精准,筑锋侧入,着纸后顿笔调锋,干净利落,如第三行“大夫守工部尚书兼”和第四行“春秋五十有九”诸字的起笔。而撇画的起笔处,技巧动作尤其明显。收笔处,或向下垂顿回锋,再向左上提出,这在横画中非常典型,这一技巧特征,在后来的《多宝塔感应碑》中得到强化和夸张。点,无论是竖点、侧点或横点,皆有圆满完整的用笔动作。竖画或作悬针,或作垂露,皆稳健厚重、沉着挺括。折笔方峻中寓圆厚感,形方而势圆。捺画收笔于重按顿挫涩进中向右上调锋提出,截头线形略呈凹收状,可窥颜真卿中、晚期书法中捺画呈雁尾状的潜在意识。《郭虚己墓志》的笔法整体上是隶法系统,与《王琳墓志》的篆书笔法系统取法不同。《王琳墓志》用笔简洁,线形变化较小,点画圆厚,而《郭虚己墓志》没有沿着原来的书法语言前进,而是改头换面,说明此时颜真卿于自己的书风构建仍处于探索阶段。《郭虚己墓志》的结体也由《王琳墓志》的宽扁变为方整,有不少字已呈现高耸之势,说明这时他已取法于欧阳询。构体因字立形,大小自如,点画呼应距远情切,与《化度寺碑》、《虞恭公碑》同一机杼,如第二十八行、二十九行”也已矣“、“弼太原”等颇具典型之意。与《王琳墓志》相比,《郭虚己墓志》字形变长,外轮廓更加生动峻拔,横画左低右高的水平夹角加大,同时字的重心也提高了,故多了几分英俊挺健之感。 


《郭虚己墓志》                        

 《王琳墓志》

颜真卿早期楷书受欧阳询(公元五五七年——公元六四一年)、虞世南(公元五五八年——公元六三八年)、褚遂良(公元五九六年——公元六五八年)的影响和张旭的熏染,与同时代的徐浩(公元七○三年——公元七八二年)等书风、技法相近。我们看一看徐浩建中二年(公元七八一年)所书的《不空和尚碑》与颜真卿的《多宝塔感应碑》等,便可窥见其中颇多的相似性,盖时代使然,身不由己也!颜真卿早年书风应是欧、褚的瘦劲与张旭的宽博相结合的产物。而用笔则经历了篆法、隶法的多重实践,此可将张旭天宝元年(公元七四二年)所作的《严仁墓志》与颜真卿所作的《王琳墓志》相比较,便可见其形神相结合之处甚多,只是张旭所书有老拙生辣之感”。

中小学书法基础教育的实施,在选择法帖问题上必须注意到两个问题:一是难易问题,即是否有利于初学,而又不失艺术价值;二是是否有利于学生将来在书法方面的发展。无疑,《郭虚己墓志》在这两方面都是具备的。首先,正如前文所述,该墓志正处在颜真卿书法的分野时期,较之颜真卿在其三十二岁时的《王琳墓志》成熟了许多,较之以后颇具篆籀气息的《勤礼碑》、《麻姑仙坛记》又少有个人面目,承继前人而臻成熟,又未参以个性理解和难以操作的篆籀气,难易适中,而又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便是初学应从此帖的重要原因。较长时间以来,业界认为应从《多宝塔碑》入手为最佳,若在《郭虚己墓志》未出土之前尚可作如是说,《郭虚己墓志》出土后,再持此种意见,便稍显牵强了。较比二碑用笔,可以看到《多宝塔碑》已稍有篆籀气息了,而且在横画的起收,折画的转折,捺画的趯角处,提按、转锋的幅度和力度较之《郭虚己墓志》大了许多,这都是雄阔、气力表现的端倪,对于初学者来讲大大增加了难度;其次,《郭虚己墓志》上承晋与初唐,下启厚重、宽博的颜体中后期楷书,使初学者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进退有余。  

书法基础教育一定要做到软、硬笔兼顾,绝不能顾此失彼,毛笔书法的训练要对硬笔书写有所帮助。根据笔者数年来从事书法基础教育的经验来看,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郭虚己墓志》的训练对硬笔书写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而且在这一推动过程中,效果较之其它法帖似乎更为明显。

书法回归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小学书法教育是实现大书法时代辉煌的基础,在书法范本教材化的同时,一定要慎重选择入门法帖,《郭虚己墓志》当为众多备选法帖之优中之优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