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人间第一篇——云冈石窟

 文殊院士 2019-03-15

邓拓先生在参观大同云冈石窟之后,曾经留下这样的感叹:“危崖万佛迎风笑,艺术人间第一篇。”大同云冈石窟与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被誉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它们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艺术之巅。去过三个石窟之后,我感觉邓拓先生的话没有错,比较起来,还是云冈石窟更具风采神韵,更加气势恢弘。


云冈石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群。最大高达17米,最小仅有2厘米的51000余尊造像分散在数以百计的洞窟中,在大同以西16公里的阴山山脉的沉积岩山体上依序排开,东西绵延1公里。造像以坚硬的侏罗纪砂岩为主体,虽历经千百年的风霜雨雪,大多至今保持完好。


大同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曾为北魏都城。位于阴山山脉武周山麓的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460前北魏中期。整个工程始于文成帝和平年间,结束于孝明帝正光五年,前后持续了60多年。现存主要洞窟45个,小龛1100个。具体的洞窟数字各种资料不尽相同,不久前,我陪同《地质勘查导报》的李约汉主任采访云冈石窟研究院副院长黄继忠博士,才准确知道了云冈石窟拥有252个洞窟。

从大同城区去云冈,交通还算便捷。城区一段交通略显杂乱,道路也旧了些;进入旅游专线,道路便开阔、平坦、洁净起来,令人耳目一新。还没有看到云冈,就先让人有了一个好心情。

从检票口进入景区,正好面对作为云冈石窟精华部分起点的第5窟和第6窟,旅游者大多都是由此开始参观,向西走到第20窟结束,这里被视为云冈石窟精华部分的终点。相对于东部诸窟和西部诸窟,这部分被叫做中部诸窟。

作为云冈石窟精华的中部诸窟,实际上是由5个亮点汇集而成。

第一个亮点是第5窟和第6窟,它们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开凿的一组双窟,窟前有清顺治8年建造的精美壮观的5间4层木结构阁楼。第5窟里拥有云冈的“第一大佛”,高达17米的释迦牟尼坐像。第5窟形状为椭圆形草庐式样,分前后两室,窟内满刻佛龛造像,其中两层高约1米的8尊石佛和菩提树下对坐的双佛,线条优美,引人注目。

第6窟历来有“云冈第一伟库”之称,窟的平面呈方形布局,洞窟中部是一个高约14米连接到窟顶的方形塔柱,塔柱雕有4方佛,塔柱4角各雕有一座驮于象背上的9层出檐石塔。洞窟之中雕满佛、菩萨、罗汉、飞天,以及瑞鸟、神兽、花卉等石刻作品,令人目不暇接。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塔柱腰部和洞窟的石壁上,由33幅画面组合而成的系列浮雕,完整地描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内容连贯、雕刻精美。



第二个亮点是第7窟和第8窟,这是云岗第二期开凿中最早的一组双窟,由于在形制、内容、题材、造像构成等方面与前期洞窟的风格迥异,被看作北魏社会变革的一面折射镜。第7窟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天幕龛中央为弥勒佛,两侧是依座佛像,出现了造像组合。石壁与窟顶衔接处雕有伎乐人像,执不同乐器演奏。内拱里雕有力士、飞天和护法天王,顶部飞天环绕团莲,一派花团锦簇。第8窟风化严重,而门拱两侧的雕像保存较好。东侧的护法天神雕像是云冈石窟中罕见的特例,完好程度属于云冈石窟中的上乘作品。西侧的,坐下神鸟形似孔雀,是东西方艺术结合的艺术珍品。

第三个亮点是第9窟至第13窟,这一组洞窟因清代施以泥彩绘而出名,并称“五华洞”。这一组洞窟的中心,是又名为“佛籁洞”的第12窟,它是国内石窟群中极为罕见的音乐窟。正室和东西壁上雕刻有3间仿木构建筑的屋形佛龛,前列两柱,洞开三门,正壁上方雕满了舞伎群和乐伎群,伎乐天神态各异,整个场面宏大绚丽。乐器中包括排箫、琵琶、胡笳、横笛等,共计14种48件,其中一些是西凉、龟兹、天竺等国的乐器。此窟成为研究北魏文化和音乐史的重要资料。第11窟正中的方柱东壁上,刻有北魏太和7年造像题记,是研究云冈石窟开凿史的重要文献。



第四个亮点是第15窟,人称“万佛洞”。窟壁上雕有1万余尊十分精美、排列整齐的小佛坐像,西壁佛龛下是一组反映水生动植物生动雕刻,成为云冈石窟里的唯一。与此相邻的第14窟,在长期的风化中已经没有了模样。

第五个亮点是第16窟至第20窟,这组洞窟在云冈石窟中开凿最早、气势最大,格外引人注目。因主持开凿这组洞窟的是昙曜和尚,所以被称为“昙曜五窟”。昙曜五窟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原形,雕刻了五尊大佛。洞窟在形制上具有统一的风格和特点,都采取椭圆形草庐式样,无后室;主佛形体高大,外壁满雕千佛。第16窟的释迦像高13.5米,第17窟的弥勒坐像高15.6米,第18窟的释迦立像高15.5米,第19窟的释迦坐像高16.8米,第20窟的释迦坐像高13.75米。“昙曜五窟”奠定了云冈石窟闻名于世的坚实基础,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石窟的鲜明个性。第20窟的释迦坐像为露天造像,这座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几乎征服了所有见到过他的人。凝目大佛,慈祥中渗溢着威严、智慧中流露着仁厚、端庄中蕴含着俊秀;是云岗石窟中无可争辩的代表性作品,是灿烂的古代文明和艺术巅峰的完美结晶。



到云冈石窟参观,讲解员做完讲解,我去看了不做讲解的东部和西部窟群。即使这些非精华的部分,也比我曾经去过的一些小石窟要壮观许多。



云冈石窟的东部窟群,只有第1窟到第4窟。前2窟为双窟,是云冈唯一的一组塔庙式洞窟。窟内的楼阁式佛龛、壁面的5层小塔等,成为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第3窟是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前立壁高约25米,窟开面宽50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为前后两室,前室上中部凿有弥勒窟室,后室南面西侧雕有3尊造像。第4窟风化严重,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年间铭记,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云冈石窟的西部窟群,包括第21窟至第45窟,以及一些没有编号的中小洞窟,大多属于北魏太和18年以后的作品,造像多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与“龙门期”雕刻十分接近。其中第38窟北壁的“幢倒乐神”浮雕,是研究北魏杂伎的重要资料;第39窟中心5层塔柱,塔身每面作5间、6柱,柱头上斗拱承托出檐,无平座,每层间阔高度皆小于下层,是研究早期造塔的重要资料。



参观完毕,在我的脑海里,那些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与线条模糊、只能辨认出轮廓的雕像,总在交替浮现。怎样才能阻止这些艺术珍品的蜕变和消失呢?



在云冈宾馆的一间客房里,黄继忠博士讲出这样一对数字:“经过研究和试验,发现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的危害,石窟10年的风化速度相当于自然状态下的100年”。实在可怕,建设文明,往往需要旷日持久的努力;摧毁文明,有时瞬间便可完成。



大同是煤城,雨水与煤尘相遇时,煤中的二氧化硫在锰离子的作用下变成亚硝酸,漶蚀作用更加强烈,云冈石窟前面的109国道上运煤车带来的大量煤粉尘,对石窟造成很大影响。这种情况持续了许多年。

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情况已经成为过去。投资2.3亿元的109国道运煤线改线完成,原国道变成了旅游专线。石窟周边大规模绿化,环境质量明显改观;石窟岩体加固、防渗和防风化材料的研究也正在加紧进行。



采访黄继忠博士之后,李约汉主任写了一篇关于云冈石窟地质保护的文章,题目叫做《云冈:永远的石像》。祈盼通过地质工作者的努力,延长云冈石窟等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光彩照人的生命。

愿被誉为艺术人间第一篇的云冈石窟,在尽可能长久的岁月里,尽情地放射出凝聚着人类智慧的、使人类感到震撼的艺术之光。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