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测】全新分辨率纪录再次诞生!

 peterchiu60 2019-03-15
前言

看到“分辨率纪录”这个标题,很多人第一反应应该就是“健身器材大厂”适马——之前无论是105mm f/1.4 ART,还是40mm f/1.4 ART,都以其惊艳的分辨率表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今天咱们测试的主角并不是适马ART系列的镜头,而是另一个名镜辈出的产品序列——索尼G大师镜头。

实际上索尼G大师镜头的几支已经发布测试的镜头在分辨率方面的表现都不差,至少是同规格或者类似规格镜头当中表现排前列的,作为一个诞生没几年的全新镜头序列,为FE系统冲击高端旗舰定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前段时间索尼也发布了第9支G大师镜头——FE 135mm f/1.8 GM。

135mm f/1.8也是当年索尼A卡口系统比较出色的一支规格独一无二的镜头,当年的蔡司标135mm f/1.8 ZA相信也是很多人朝思暮想的一枚神器,但进入E卡口时代之后这支镜头便开始显得尴尬,没有马达必须使用LA-EA4转接才可以AF极大降低了它的实用性。不过现在也不必遗憾了,全新的FE卡口版本135mm f/1.8 GM已经降临到我们面前:

FE 135mm f/1.8 GM的体积介于索尼自家的85mm G大师镜头和同规格的FE卡口适马135/1.8 ART之间,整体而言并不算很夸张。

整体依然延续了G大师系列的设计DNA,虽然没有了骚包小蓝标,但是这个红G也还算蛮好看的。

镜头部分的操控按钮有A/M切换、对焦距离限位器和自定义按钮,镜头没有防抖(依赖机身防抖)也就没有SteadyShot的开关。

镜片镀膜基本无色,稍微有一点点紫,比较特别。

△系统工作重量:1688g

镜组结构

官方MTF

△官方规格表

分辨率测试

注:本测试采用了新版测试流程,和2017年及更早的测试流程相比有较大差别,数据不能进行直接对比。

测试说明:

之前传统的镜头测试都是通过尽量关闭机身校正,甚至较为极端的脱离机身(例如Lensrentals的MTF扫描仪、最早我们采用的统一转接)来获得“镜头本身的画质表现”。

然而随着相机系统不断的电子化,机身镜头结合提升画质的方法越来越成为主流,再纠结于镜头的“原生画质”,很多时候不得不说有些不合时宜。

所以从本次开始我们采用下面的测试方法:

1、都采用原生卡口机身,拍摄RAW文件。

2、分辨率测试的时候开启ACR所带配置文件或者RAW文件内置校正(针对畸变),打开色散校正(针对倍率色差)。如果两个配置文件都不存在,则根据标板上的参考线手动校正畸变,根据目视结果手动校正倍率色差

3、在考虑了畸变校正和倍率色差修正对于分辨率的影之后输出最终的分辨率测试结果。原始的倍率色散(关掉能关的校正之后)和畸变数值一并给出,仅供参考(防止色散实在太大在大光比环境下翻车的情况)。

4、轴向(焦外)色散测试保留。

无论是最能反映这个镜头用途的全开光圈画质,还是追求极致画质时用的最佳光圈画质,FE 135mm f/1.8 GM都压过了之前测试的分辨率纪录保持者适马40mm f/1.4 ART一头,只有在极边缘画质方面稍微逊色一点。不过还是那句老话,用的上的性能是性能,用不上的性能是电炉丝,这种大光圈长定焦用得上最角上那一点画质的可能性真的不高……而且从绝对数值来看也并不是很差的水平,只是相对于惊艳的中心画质而言不够闪耀罢了。

虽然极限分辨率跟适马40/1.4 ART差不多,但是考虑到之前测试适马40/1.4 ART的时候用的是5000万像素的EOS 5DS R,对于这种镜头频域解析明显高于传感器分辨率的系统来说要计算镜头的分辨率可以直接乘以1.091折算,也就是说如果FE 135mm f/1.8 GM可以插到5000万像素无低通机身上的话,差不多3750LW/PH的极限分辨率是可以期待的,目前当之无愧的分辨率新纪录。

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些幸福的烦恼——之前在键摄科普当中我们说过,当光学部分的分辨率水平比传感器高很多的时候,额外的高频信号会发生混叠,产生非常明显的摩尔纹或者伪色。

从f/1.8的中心区域SFR图当中可以看到在A7RM3传感器的奈奎斯特频率附近此镜头依然有10%以上的对比度,达到了可以明显分辨的程度。此时超过奈奎斯特频率的信号就会产生混叠,出现可见的伪色,在实拍当中就可以看到,非常明显:

△注意车座椅下方的位置,这还不是很明显的纹理,已经出现了可见的伪色。

△动物的毛发部分也会出现红绿相间的伪色。

当然了这并不是什么缺点,恰恰是这支镜头素质超高的体现,而且只会在一些高频纹理比较密集的地方出现,对普通用户来说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当然了在意的话目前来看有三个办法:

  • 使用摇摇乐(像素转换多重拍摄)功能提高采样频率,缺点是只能用三脚架拍摄完全静止的物体

  • 等索尼出至少6400万像素无低通的新一代R系列像素机

  • 使用前段时间ACR新更新的深度学习细节增强功能,之前介绍的时候我就说这个功能适用于传感器分辨率明显低于镜头且没有光学低通的系统,没想到除了富士XTrans,这么快就有第二个适用案例了。

如果以上办法都不适用或者不奏效,那也只好痛并快乐着了……

其它项目测试

色散

索尼FE 135mm f/1.8 GM的倍率(焦内)色差为:2.53μm

索尼FE 135mm f/1.8 GM的轴向(焦外)色差为:7.42μm

在有极优秀分辨率属性的同时,色散控制也是拔尖水准,即使不经过任何校正,也几乎看不到画面当中高反差区域的色散。

在全开光圈拍摄黑字灯箱这个严苛的测试条件下,135mm G大师镜头几乎也看不到什么明显的色散(开100%仔细看在右边小字的边缘有一点点)。

黑色建筑主体、蓝天背景,另外前景焦外还有树叶的场景里,依然看不到任何明显的色散。

另外一个明暗大光比交界的场景,仔细看横向的线条能看到一丁点儿绿色的色散。这种场景都比较极端,而且实在在意的话ACR里把校正开了就完全没了。

暗角

索尼FE 135mm f/1.8 GM的全开光圈暗角为:1.22EV

边缘失光的趋势也比较均匀,从中间到边角差不多是逐渐变暗,典型的长焦镜头暗角特征。

畸变

索尼FE 135mm f/1.8 GM的畸变为:-0.57%,几乎不可见。

通光量

索尼FE 135mm f/1.8 GM的通光量为:T1.96

对焦速度

索尼FE 135mm f/1.8 GM的无穷远~3m对焦搜索时间为:0.34s

这是我用过的索尼E卡口镜头里AF-S速度最快的,上手一摸就可以感觉到,而且也比大多数的传统环超镜头要迅速,仅次于用环超推小对焦镜组的尼康24-70G之类的单反镜头。双马达的用处还是挺大的。

焦外

焦外方面光斑内部平滑,边缘有一点点水波纹样的痕迹。口径蚀控制一般,稍微离开画面中心位置的光斑都呈柠檬状。光斑过渡方面表现不错,整体而言属于比较好的焦外表现。

抗耀光

FE 135mm f/1.8 GM只会在特定角度下有一些很不明显的耀光。

实拍样片与总结


1/125s f/1.8 ISO1000

1/125s f/1.8 ISO1600

1/160s f/1.8 ISO100

1/500s f/1.8 ISO100

1/160s f/1.8 ISO250

从光学素质方面来看这支镜头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各方面的光学性能得分都是顶尖水平,甚至说是目前最强的自动镜头之一(严苛要求的话极边缘画质稍微差一点点)都毫无问题。而且得到这种光学素质的代价也不算高(指体积重量携带负担方面),相比135/1.8 ART以及类似定位的70-200mm f/2.8来说,会更让人有使用欲望。

当然白璧微瑕啦,硬说这个镜头的几点缺憾的话一个就是135mm并不是很日常的焦距,不是每个人都每天拍妹糖水片不亦乐乎的,不过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就是需要用的时候租一个……以及相对这支镜头极高的高频分辨率来说,目前全画幅机身的像素数量显得有些乏力,并不能完全发挥这支镜头实力的同时还产生了一些欠采样副作用(摩尔纹和伪色等),需要等待后续的更高像素机身方可发挥其完全体实力。

最后还有个问题就是13500元的国行定价委实不算便宜,当然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依然是——

客官,

租一个玩玩怎么样啊?

兰拓信用免押金租赁功能终于来了!

多维度信用免押,给你更多的免押金额度,

从此以后,押金再也不是问题。

兰拓相机租赁 兰拓相机租赁 小程序

您还可以托管您的闲置器材

安心透明赚租金

获得更大的免押金额度和更低租赁折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