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办会员 保本获息还能提供广场舞场地 拿出全部家当却遭血本无归 “理财”新骗局魔抓伸向“广场舞” ↓↓↓ 然而,据专业人士介绍,老人们签的这份出借协议实际上是借款合同,属于民间借贷。它和理财产品性质完全不同,并不是存款的业务,风险极大。 老人们坦承,因为太过缺乏金融方面的相关知识,再加上当时每个月都能按时拿到利息,所以并未产生怀疑。此外,公司举办了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这些都让老人们发自内心地感觉到,自己的退休生活充实了不少。 渐渐地,不少老人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当,可好景不长,利息无法按时到账。据老人们回忆,当时公司的业务员劝说大伙暂时不要退出,不妨先转存成基金,等到期以后,本息依然可以赎回。不少老人抱着一线希望,听从了业务员的建议。 律师提示 老人们之后签订的这份合伙协议,是“五色土”资产管理公司想要逃避债务,规避自身风险做的手段。出借协议要返还借款,合伙协议则变成了投资,而投资就有赔钱的风险。没有盈利,亏损了,钱就要不回来了。 随后记者也来到该公司经营办公地点,发现这里早已经人去楼空。据悉,目前该企业负责人已被公安机关批捕。 网上全好评游记推荐导游 看似正规内藏猫腻 旅游费到账 导游司机集体“蒸发” 网站、电话全是假象 ↓↓↓ 王女士一家11人,决定春节期间到华东地区旅游,因为人比较多,决定找个旅行社,选一款合适的自由行。 在百度上以“华东游 高品质”为关键词搜索,王女士搜到了一篇游记,内容详细、图文并茂,评论满是对导游的夸赞,于是王女士按照网页上标注的二维码,加了这位导游的微信。 对方自称为上海国旅的导游,王女士觉得大公司更靠谱,于是在确认好行程安排后,就立即将3600元的定金,通过微信转账给了这位叫小苏的导游,另外8700元的尾款也在到达上海后,交给了接车的司机。 不过这时,王女士却发觉有些不对劲。报名时的旅行社是“上海国旅”,到付尾款时却变成了“华东国际旅行社”,此时再联系导游小苏却屡屡失败。到达苏州后,大巴司机将王女士一行人放到酒店,之后就自行离开了。然而,要入住的酒店查不到预定记录,无法办理入住,只得另找酒店自己解决。 回到天津后,王女士一直试图联系这家旅行社,可电话打不通,微信也无回应。此时王女士才发现,之前对方提供的网址的确显示“上海中国国际旅行社”,可页面内容多数处于无法点击状态,客服热线也无法取得联系。 记者调查
消费提示 互联网时代,凡事“百度”好像已经习以为常,使用手机支付更是成了家常便饭,但是其中的陷阱真是让人防不胜防。旅游前参考驴友意见报名,本是为了图个方便,没想到却添了这么多的麻烦。无论线上线下,一定要找正规的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骗钱、骗时间、骗走好心情! 这就是天津的小伙伴遭遇的消费骗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