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业详解高考志愿投档规则,每个家长都能学会填志愿!

 冬天惠铃 2019-03-15

目前各省的高校招生录取,有三种志愿模式并存,分别是单志愿、顺序志愿、平行志愿。平行志愿已经成为各省的主流,单志愿、顺序志愿主要存在于提前批中。下面分别介绍三种志愿模式的投档规则:

一、单志愿模式

单志愿模式很容易理解,就是单个批次每个考生只能填报一所大学。单志愿模式的风险大是可想而知的,考生选学校时如果定位过高可能投不出,定位过低可能又吃亏。单志愿投档、录取结束后,如果有高校没有录满,则会进入征集志愿(类似于补录),没有被录取的考生可以继续报考这些没有录满的学校。

目前单志愿模式主要存在于提前批,如一些以校考成绩录取的艺术类院校。

二、顺序志愿模式

顺序志愿是将两个以上的单志愿叠加,即每个批次考生可以填报两所以上学校,多所学校分别称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

顺序志愿模式下,考生志愿学校的顺序十分重要。因为顺序志愿会进行多轮投档,第一轮投档只投第一志愿学校;第一轮投档录取结束后,没有录满的学校才会参加第二轮(第二志愿学校)录取。即第一志愿最重要,越往后的轮次,剩余的学校、专业就会越少,考生应立足于争取被第一志愿录取(第二、三志愿很难收获理想的录取结果)。

实质上,顺序志愿的第二、第三志愿相当于单志愿模式下的征集志愿,考生第一志愿未能录取是十分遗憾的事情。如考生甲可能刚够清华大学的分数线,决定冲一冲清华大学,第二志愿报上海交通大学,但如果考生第一志愿清华大学没够线,结果可能很悲剧——第一志愿中会有很多比考生甲低分的考生填报了上海交通大学,如果上海交通大学第一志愿已录满,则考生甲虽然高分也无缘上海交通大学;即使上海交通大学第一轮没有录满,考生甲第二志愿才投档进去的,也必然只能录取到别人挑剩的专业。

三、平行志愿模式

单志愿、顺序志愿填报难度都是比较大的,原因在于考生的第一志愿只能填报一所大学,顺序志愿的第二志愿以后实质是相当于征集志愿了。

平行志愿模式出现后,大大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难度。平行志愿每个批次也可以填报多所高校,多个志愿院校之间是平行关系。如果理解“平行关系”呢?借助下面这幅图能让我们更容易理解:

从上图,我们很容易看出,单志愿、顺序志愿的第一志愿只能报考1所学校,但平行志愿的第一志愿则能报考多所学校。我们经常说“平行志愿的多所学校均是第一志愿”,如何理解呢?即平行志愿多所学校只构成一次投档机会,如上图ABCDEF6个学校,并不意味着有6次投档机会,而是只有一次投档机会。

多所学校、一次投档,如何确定投档哪所学校呢?按考生所选学校的排列顺序,依次从A开始检索,如果A能投出则投档到A,如果A已满额则检索B;如果B能投出则投到B,否则继续检索C;以此类推。只要考生有一所院校符合投档条件,都会被成功投出。

四、平行志愿的优势

平行志愿的优势在哪些呢?单志愿、顺序志愿的第一志愿,考生只能报考1所学校,意味着考生必须一枪命中,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平行志愿则相当于考生可以用多所大学去冲击一次成功的机会。

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既可以冲一冲选高分的大学,中间再选几所与自己成绩比较匹配的院校作为稳一稳,最后再填几所低分些的学校作为保底,多所学校只要能保证其中一所被投档成功即可。如前面举例的考生填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平行志愿模式下就完全没有问题,清华大学投不出的时候,会马上检索考生的上海交通大学,无论考生最终被投档到哪一所大学,都是以第一志愿进档。

平行志愿模式大大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难度,增加了投档的成功率。但是平行志愿依然是存在风险的,如考生如果多所大学都定位过高,同样会出现滑档(所有学校都投不出)的问题;而由于平行志愿实行“一次投档”的原则,如果考生被投档到某所大学后再被退档,是不能再二次投档到其他学校的。(即A投不出时会继续检索B,但投档到A又被退档后,是不会再投档到BCD等后续志愿的,这是所有考生、家长都必须警惕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