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亿学费潜规则:论牛逼天使投资人的养成

 panpan研报社 2019-03-16

老王创业日记

第250篇

先祈祷,愿新西兰恐怖枪击事件中的逝者安息!今年春节就是在新西兰过的,非常喜欢那里,愿上天保佑新西兰和那里的人们,尽快恢复安宁平和。

这是第250篇创业日记,18个月前,我写的第112篇日记《天使投资是种地的,VC是打猎的,战略投资都是养猪的——说说投资的商业模式》,当时在朋友圈里的投资人朋友多半都看到了,经纬的张颖老板给转了一发,带来不少流量,但当时其实还是有很多东西没来得及讲太细。

天使投资这个细分领域以及天使投资人这个群体,在国内的历史要远比大家认为的更久,比如,大家公认的吕不韦是中国第一个知名天使投资人,这已经是两千多年前的事了。

虽然个人天使投资行为在商业领域的存在远比风险投资机构(VC基金)的历史要久远得多——但很可惜,天使投资被曲解的程度在现实中却要远甚于风险投资,比如下面这个事实,有多少人知道?

硅谷曾经有过一个统计,前几年我看到了,看了之后很伤心,他们说,天使投资整个行业的收益率。。。。。。是负数!是负数!是负数!
王翌,公众号:老王创业日记天使投资是种地的,VC是打猎的,战略投资都是养猪的——说说投资的商业模式

市面上有很多开班授课的各种奇葩“天使投资学院”,说实话都是花样割韭菜的,在上面讲课的人往往对天使投资的认知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却号称可以在两三天里教会那些土豪们成功投出动辄百倍回报的天使投资。

虽然他们不太懂投资,却总是可以从那些幻想自己可以成为优秀天使投资人的学员身上收割到不菲的盈利,一期办下来经常能收个几十上百万的学费,这比做天使投资来钱可快多了。

我们可以问一个问题,那些给别人传授如何做天使投资的讲师们,有几个人真正自己投过100个项目?别说上百,独立投了超过20个的可能都没几个吧,我说的是真正的亲自下场投,不是跟着别人玩的,是自己主动找到创业项目,自己独立判断做决定的那种。就算要合投,也必须是自己判断过并且在其中占的比例不能太小,那些参与线上散户众筹平台的可不能算。

这几年来,我接触过很多想做天使投资的人以及自认为已经入门的所谓天使投资人,但严格来说,很少有人能称得上优秀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这种极考验实战经验的事情,怎么可能通过几堂课就学得会?就像真实的创业与沙盘推演之间,那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了。

下面是我刚刚用Excel表格排出来的一个天使投资人的进阶路径,大致分成了四个阶段,各位可以对号入座。

我曾经跟很多人讲过我对天使投资人不同段位的看法:

1、自己直投5个项目,算是刚得到一些基本认知,还不知道什么是输赢;

2、投到20个项目,是为入门,大抵会知道什么是“输”

3、投够100个项目,方知道什么是“赢”,才有机会进入“持续赢家俱乐部”。

你看,我用的词很克制,投够100个也只是有机会持续赚钱而已。

今天市面上大部分所谓的天使投资人,其个人主导投资过的项目数量都还在20个以下,说白了,就是还不知道那个“输”字怎么写呢!

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媒体里经常宣传某某天使投资了一个什么项目赚了多少倍?这个答案其实是投资人这个圈子里心照不宣的一个系统性Bug——其实在天使阶段所谓赚钱的案例都是靠运气。

只不过,有一个赚到了就确实可以出来吹吹牛逼,而且人家这个牛逼总是可以吹很久的,甚至可以吹一辈子,但若你等着看这人是不是还能投出第二个、第三个赚了那么多倍的项目,就会很失望的发现,基本上就没有然后了。

类似的例子,在流行乐坛很常见,有很多靠一首歌火起来就再也没有第二首成名曲的流星式歌手——你们还记得庞麦郎的滑板鞋吗?那你知道庞麦郎还有哪些歌火过么?我再问你,黄家驹的歌,有哪些非常流行?当年庞麦郎突然火起来的时候,至少有那么一段时间,他的风头肯定是远远盖过后者的。虽然家驹离世多年,但Beyond的经典曲目至今在卡拉OK里还被经常点到,可庞麦郎现在看起来就似乎从来没出现过。

其实,在任何领域要想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准,没有个十年以上的积累,怎么可能做到呢?就像赌场里,新手入局往往都会赢上几把,但你要让他以后天天都泡在赌场里,他肯定是输到裤子都没了,想当赌神哪有那么容易!

我在上面那张表里,列出来的是一个投资新手从入行开始,需要经历的几个不同阶段,从心态到认知,都是要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投资数量的不断积累而逐渐递进的。

我从2008年入行从事早期互联网项目的风险投资,也是从最初很二逼的懵懂状态,再到创立360投资部时比较傻逼的跟老周配合四处乱投,终于进化到现在以创业者身份行天使投资之实务的苦逼修行阶段,但我还是觉得离牛逼还有好长一段距离。

时至今日,我越来越发现对所谓“投资技巧”的研究是一个很浅的话题,但是对“运气”的理解却越来越值得深入探讨,我们常说,运气总是垂青某些人,换一个更容易接受的说法就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可是,当机会真的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过去这几年,有很多朋友都来找我聊如何做好早期投资这个话题,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行业中已经有过多年经验和完成了初步资本积累的个人天使投资者,也有一些投天使阶段的机构投资人,我发现个人天使都更想跟我讨论投什么,我认为这都是战术层面的问题,而机构投资人往往讨论的是策略层面的事情,也就是说,要怎么投。

投什么和怎么投,这是完全不同层次的两个话题。

现在如果你问我投什么,我会说,不太确定,不过可以看看电子烟(去年我就说过电子烟很有钱途)和社区新零售,追风口还是很容易的吧。当然,今年也可以把AR/VR捡起来再看看,5G可能对这个领域有一些助推作用,当然,继续看出海,大概也不会错。

但如果问的是怎么投,我会建议你尽快投,在2019年至少恢复到2016的投资速度,因为资产标的现在估值还不是很高,但可能随着资金盘的缓解,明年热度会大幅攀升,那时候的资产价格就不合适了,创业公司现在的估值不算高,想投就多撒一点出去,明年正好让后面新进来的资金接盘!

我不是对未来有什么见解,我只是见过近二十年的历史。我也不只是在那里看着,我还冲进去干了十年。

一个优秀天使投资人的认知和思维逻辑是如何建立起来的?看书?上课?听大佬布道?去得到知识付费?都没戏。

天使投资是一个运行得非常不标准的行业,在这样的领域,要想精进,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大量练习

所以,要想成为牛逼的天使投资人,在机会到来之前,你要做的准备就是大量的看项目,大量的投钱!

所以我在上表中列出来的就是那样的数字——只有长达十年以上的不间断连续投资,累计投资标的超过100个项目,你才有机会真正理解在这个领域如何成为可持续赚钱的赢家。

有第三方统计过,TMT领域最终成功IPO的那些公司,自创立到上市平均需要10年时间,这已经是一个比传统行业快得多的节奏。那么作为一个项目的天使投资人,要分享最终的高额回报,你平均的退出时间也不太可能很短吧,如果是A轮B轮就退了,运气好的话,可能真的就是两三年时间就可以,但你能赚的倍数就要被大大的降下来了。

比如我们最近有一个项目就在谈退出的事,虽然我也不想这么早就拿回报,但因为我们自己也缺钱,就没办法,只能在B轮之前退出来一部分,虽然算下来不到三年也有近10倍的收益,但我还是觉得遇到这样的选择就是很苦逼。至于剩下的那些份额我可不想再退了,我还是打算等到他们IPO或者卖掉的时候再跟团队和其他投资人一起退出。

所以,凡是那种刚入行不到两年投了几个项目就觉得自己已经很牛的家伙,我在这里给贴的标签都是“二逼”。至于已经做了三年以上,投了十多个二十来个项目的,算是开始入门了,如果运气好,已经可以遇到至少一个比较不错的退出,拿到回报,在经济形势好的年景,没准儿这一个项目的退出就拿回了所有投资成本还有盈余。

比如我们这次要退出的那个项目,是我在2016年春节后投的,这次我没全卖,还留了一部分股权,但是等这次的退出款到账后,我就不用考虑自己公司融资的事情了,我能赢回所有之前的投资成本并且还有更多收益,这样的事情其实我一点儿都不觉得有什么可兴奋的。

一个宏观经济周期的起伏就是7~8年,入行5年也就意味着你一个周期都还没跑下来呢。如果你正好是在牛市启动前入场,投的项目在牛市巅峰期退出了,因此赚了20倍,那又有什么可值得自豪的?我可是在最熊市退出,还赚10倍,我都觉得很丢人很无奈!

一旦入这行超过5年,你会发现你进入了另一个状态,在前两年你觉得好的项目,现在你突然会产生深深的怀疑,在之前被你坚决否定的项目,却一个个跑成了黑马,甚至有的成了独角兽,以至于你终于发现也许自己入错了行——但显然已经晚了,你在这行干了超过5年,只有咬牙继续坚持下去了。

有人说创业是修行,做投资又何尝不是

修行的好处就是,只要你持续,就可以不断精进。现在傻逼也不要紧,等再苦逼几年,最终还是有机会变得很牛逼的。

我用数据来分析一下。

天使投资整个行业的平均退出率是不到5%的,而这些退出的大部分其实都是在C轮之前就逐渐退出来,能坚持到IPO的项目本来就少之又少,而天使到那时候才退的份额更是非常小,所以在一个项目中,天使投资人在扣除交易成本后还能赚到20倍的就非常少见了。

还是举个栗子:某天使投资人在一个初创项目估值1000万人民币的时候投资200万20%,然后项目在之后的5年内经历了preA轮、A轮、A 轮,B轮、C轮融资终于走到2亿美金估值,这时候C轮的投资人愿意从天使投资人手里回购其持有的全部股权让天使投资人退出,可是因为中间的几轮持续融资,天使投资人的股权比例已经从20%稀释到8%,并且因为是转售给新投资人,出售的标的估值要再打个折扣,所以实际上最多只能按1.5亿美金的估值去卖,那么8%换回来的就是1200万美金左右,换成人民币大约8200万,扣除之前投资成本200万,投资所得净利8000万人民币,交完税,可能就剩下6000万人民币了,30倍回报看起来不错?但这是非常完美的情况啊,实际的状况可能是天使投资人在A轮B轮已经先卖了一部分,而且能走到2亿美金估值的项目,每年能有几个?所以最终的实际收益估计连10倍都没有,你们说那种认为天使投资能赚钱的想法是不是挺“二逼”的?

运气不错的情况下,我们投20个天使轮,在之后的3年内完成至少两个10倍以上的退出,这时候应该是不亏的,再多等等,也许还有更多收获。但无论如何,一个刚刚从事天使投资几年的人就认为自己一定能持续赚到钱,那肯定是因为无知!

除非,你坚持早期投资超过了十年,跨越了两个经济周期的起落,并且以超过100个真实案例的大量实践来不断磨练自己的心志,那么你可能终于会发现,对于“赢”,你会有自己的一套“算法”,这套算法在偶然遇到一两个成功退出的时候还是不可能总结出来的,而一旦你的投资总量超过100个项目,在十多年的长周期里,你是有机会遇到10个以上退出机会的。虽然行业的整体退出率不到5%,但如果你做了十年并且累计投出100个以上的项目,你的退出率很可能会高于行业平均值两倍以上。

尽管如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运气还是最重要的那个决定性因素,没有之一。

所以最牛逼的天使投资人,一般心态都特别好,也不去四处吹牛逼。

一年前我去找吴世春,他很谦虚的问我,你怎么看我们这样的基金?市场上很多人觉得梅花做天使投资太激进,他说他的计划就是每年投80~90个项目,我说那非常好啊,这有什么疑问么,这就是最好的投资策略,投早期,就得这么干!

早期经纬和险峰做大量投资布局的时候,很多大机构也不看好,觉得他们把投资的门槛降低了,可是今天看回去,当时那么做就是对的,毕竟投天使这个阶段,一年如果只投十几个项目,你的团队根本就练不出活来。

我相信做投资也是需要强调战略级思考的,所以现在看梅花、英诺这样的早期机构,三五年就能投三百个项目,等过些年也有机会成为很牛逼的平台。

不交学费,就想毕业?

我学习做投资这十年,交过上亿学费,也才刚入门。

感谢互联网,感谢时代,感谢运气,感谢十年前的老东家启明创投,感谢前老板周鸿祎、齐向东、姚珏,感谢360那几年借我花掉的上亿学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