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用带钩诠释华夏文化

 轻风无意 2019-03-16

专访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用带钩诠释华夏文化

专访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用带钩诠释华夏文化

中国港口博物馆外景

中国港口博物馆是以港口文化为主题,集展示、教育、收藏、科研、旅游、国际交流等功能于一体,体现国际性、专业性、互动性的中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大型港口专题博物馆。在这座挖掘港口历史、传承港口文化、传播海洋文明的重要基地,为何会举办一场以“带钩”为主题的展览?本刊特邀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先生,为大家解读“中国古代带钩展”的策展过程、展品选择等内容。

专访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用带钩诠释华夏文化

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

中国港口博物馆在什么机缘下举办此次带钩展?


我在2016年认识了光一文化的收藏总监鲍甚光先生,看到他们的带钩专题收藏时,惊叹不已。我们从带钩谈到了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工匠精神,谈到了文化自信,都认为有必要、有意义以这并不为人注意的小小带钩为题材,通过展览普及带钩知识,诠释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

中国港口博物馆虽然是以“港口、航海、海洋”为题材的专题博物馆,但更是文化符号和城市客厅,开门办馆,广纳各方资源,传播和弘扬优秀文化是职责所在。而国有博物馆与民营艺术机构的合作,也是响应以共享发展的理念来定位、指导、引领民间收藏的工作要求。

带钩展的展品是如何征选的?请您介绍三件重要展品


我们首先与光一文化总监鲍先生进行交流,对其收藏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然后提出策展方案,依照展览需求和结构选择展品。根据展览的三个单元即文化、工艺、美学,尽可能地挑选符合每一单元主题的藏品。

三件重要的展品为:

❶ 战国纯银贴金伏羲形带钩

专访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用带钩诠释华夏文化

纯银贴金伏羲形带钩,战国,长11.5厘米、宽4.4厘米,私人藏

此件带钩为纯银材质,运用了贴金的装饰工艺,造型为伏羲,极为精美。伏羲是我国古代三皇之首,被认为是华夏民族始祖,人首蛇身,是中国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带钩作为中国古代常见的生活用具,以伏羲为创作元素,是华夏文化融进生活的反映,同时可见带钩作为文化载体对华夏文化的传承作用。所以这件带钩无论是品相、工艺、美感,还是文化内涵,都是带钩中罕见的佳品。

❷ 战国龙首错金银镶嵌绿松石凤鸟几何纹青铜带钩

专访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用带钩诠释华夏文化

龙首错金银镶嵌绿松石凤鸟几何纹青铜带钩,战国,长9.3厘米、宽1.5厘米,私人藏

此带钩主要以青铜铸造,运用错金银及镶嵌工艺。凤鸟是中国传说中的神鸟,代表祥瑞,是上层贵族生活用器上常出现的图案。绿松石在古代是极为珍贵的宝石,要切割成规整的薄片镶嵌在器物上,不仅需要极高的青铜铸造工艺,也需要高超的玉石加工工艺。此件带钩工艺复杂、纹饰精美,除凤鸟纹之外,周身还饰有对称的几何纹,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❸ 春秋龙首虎咬夔龙环链青铜带钩

专访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用带钩诠释华夏文化

龙首虎咬夔龙环链青铜带钩,春秋,长10.3厘米、宽4.5厘米,私人藏

此带钩以青铜铸造,整器由龙首、虎咬夔龙及环链组成。虎和夔龙是古代青铜器常见的造型。此件带钩上的虎大张着嘴,表情凶恶,身上铸刻纹饰,整体表现极为生动。中国古代的纹饰使用有等级之分,龙是帝王的象征。青铜器铸造过程复杂,带钩多用范铸法铸成,环链的制作难度极高,此件带钩是青铜铸造工艺成就的体现。

在展陈设置上,是如何对带钩进行展示和解读的?


在策展前期,我们就摒弃了“精品器物展”这种简单的策展方法,希望能对文物有更深的解读。通过征求诸多陈列展览、学术研究、教育传播等方面专家的意见,策展人最终提出了三个解读角度,即“带钩与华夏文化”“带钩与中国工艺”和“带钩与东方审美”,让观众在经历一场优雅而厚重的视觉盛宴的同时,能够了解带钩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巧夺天工的工艺成就、美轮美奂的纹饰造型和丰富深厚的文化意义。

中国港口博物馆举办带钩展希望对学术界和普通大众产生哪些影响?


这个展览应该是填补了国内外带钩专题展的空白,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带钩。也许展览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设计还不够完美,就当抛砖引玉,以求引起共鸣。我们计划将这个展览进行巡展,还要带到国外,让全世界的人们惊艳于中国古人的时尚品味,体会博大精深的东方艺术和中华文化。

配合此次展览,会做哪些社教活动和相关学术研究?


配合此次展览,我们出版了同名图录,还将举办两期专题讲座、六期配套的教育体验活动,同时还创意开发了近十款文创产品。我们还在努力开发带钩纹饰DIY设计的小游戏。

中国港口博物馆的重要馆藏有哪些?今后有什么展览计划?


我馆有大量与港口发展、航海技术、对外交流有关的馆藏,如各时期外销瓷、外销艺术品、早期港口城市影像和资料、航海仪器,以及小白礁1号沉船的出水文物等。今后,我们会围绕海丝、港口、航海、海洋等题材策划更多的展览,并与国内外涉海类博物馆广泛开展合作交流,将中国港口博物馆打造成为挖掘海丝历史、传承港口文化、传播海洋文明的重要平台。

采访・整理|非若

图|中国港口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