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甘遂去心 大戟去皮 白芥子各等份(各1~1.5g) 【用法】 将药研为细散状,以糊制为丸剂,用淡盐汤送服丸药,亦可视病情加大用量,药后应注意休息。 【功效】 祛痰逐饮。 【药理作用】 具有增加增加肠胃蠕动、提高肠胃张力、增加胆汁流量、镇痛、镇静、抗炎、抗菌、利尿等作用。 【适用范围】 1.中医病证 痰饮留结证:胸膈上下满闷或疼痛,或胸背颈项股胯隐痛不可忍,筋骨牵引钓痛,或手足冷痛,或头痛不可忍,或神志昏睡,或痰涎粘稠,或喉中痰鸣,舌淡苔滑,脉沉。 2.西医疾病 慢性肠炎、肠梗阻、肠结核、淋巴水肿、慢性盆腔炎、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伴肾功能衰竭、结核性腹水、肾炎水肿、心源性水肿、抑郁症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痰饮留结证者。 【知识要点】 1.控涎丹组成中药效与用量之间的必然关系,煎药与服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功用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内在关系,中医证与西医病之间的互补关系。 2.掌握甘遂配大戟,甘遂、大戟配白芥子之间的用量及相互作用关系。 【临床运用】 1.用药特点:方中用甘遂、大戟,攻逐水气;白芥子降逆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祛痰逐饮为主。 2.用量特点:方中用药3味,逐水药2味如甘遂、大戟,降逆化痰药1味如白芥子,逐水药是降逆化痰药的2倍,从用量分析方药主治,病是痰饮留结证。 3.制作服用的特殊性:应在食后睡觉之前服用,以姜汤送服。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00.实用中医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