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半夏二两(60g) 枳壳麸炒,半两(15g) 茯苓一两(30g) 风化朴硝一分(1g) 【用法】 上为末,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9g),生姜汤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燥湿行气,软坚化痰。 【药理作用】 具有调节内分泌、调节神经、抗风湿、抗炎等作用。 【中医证】 痰阻经络证(痰伏中脘证)。两臂疼痛,活动不便,或四肢疼痛浮肿,舌淡,苔薄略腻,脉沉或滑。 【西医病】 肩关节炎、肘膝关节炎、脉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痰阻经络证者。 【方证分析】 本方所治之证乃痰滞经脉,经气阻结所致。痰邪内生,浸淫经脉,阻塞经气,流注四肢,则两臂疼痛,活动不便,或四肢浮肿。《是斋百一选方》曰:“伏痰在内,中脘停滞,脾气不流行,上与气搏,四肢属脾,滞而气不下,故上行攻臂。”舌淡,苔薄略腻,脉沉或滑,皆为痰阻经络之征。治当燥湿行气,软坚消痰。 方中重用半夏燥湿化痰,通络止痛,为君药。脾主化湿,以茯苓健脾渗湿,助半夏以化痰,为臣药。痰蕴胶结,以风化朴硝软坚涤痰,兼防燥湿化痰伤津;气能化痰,以枳壳理气宽中,使气顺则痰消;生姜醒脾化痰,共为佐药。诸药配伍,以奏燥湿行气,软坚化痰之效。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痰阻经络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两臂疼痛,或四肢疼痛浮肿,舌淡,苔薄略腻,脉沉为辨治要点。 2.加减用药:若肢节肿痛甚者,加桂枝、桑枝、地龙,以通络止痛;若咯痰粘稠者,加海粉、瓜蒌,以化痰祛痰等。 3.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慎用本方。 【方论选录】 张秉成:“故方中以半夏化其痰;茯苓行其湿;枳壳破其气;而以姜汁开之;芒硝下之。用法之周到,佐使之得宜,其痰有不去者乎?”(《成方便读》) 【方歌】 茯苓丸用枳夏硝,痰滞经络效果好, 关节疼痛或浮肿,软坚化痰病证消。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00.实用中医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