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诚知老去风情少——白居易巫山难为韵— 中国.巫山网

 李明旭 2019-03-16
向承勇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他极善做诗,而且也极喜做诗,特别是遇有名胜古迹,没有不留下诗的。但有一次,他却出人意料的没有题咏。

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年)冬,白居易由江州司马迁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巫山当时有一个叫繁知一的隐士,很喜欢白居易的诗。当他听说这件事后,料想白居易途经三峡时,一定会到神女庙拜谒巫山神女,也一定会留下诗作。于是便将神女庙粉刷一新,并还在醒目的墙上题了一首诗,诗说:

忠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诗。
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

大意是说,忠州刺史白居易是当今诗坛才子,来到巫山一定会有诗作,我要快点去通报巫山神女,好让她做好准备,兴云布雨点缀一下江山胜景,等候白居易的佳作。

果如繁知一所料,白居易宪宗元和十四年三月即打点行装进三峡到忠州任所,当船行至巫峡后,即在神女庙边靠岸,乘兴游览神女庙。但当他突然发现繁知一的题壁诗后,一时间竟然手足无措,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知如何是好。过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于是他让人请出繁知一,告诉他:“感谢你一片盛情,但我却很为难啊!你可听说过刘禹锡在白帝城做了三年官,也没有在神女庙题过一首诗吗(笔者注,这里文字史载有误。事实上白居易比刘禹锡早到三峡)?原因很简单,在神女庙题诗的人很多,而且绝不乏佳作,其中有一千多首诗都被他划掉了,只留下了四首诗,这四首诗可谓千古绝唱。我初来乍到,还没有深切的感受,怎么敢随便题写呢?”
------------------------------------------------------------------------
被刘禹锡和白居易称道的四首诗,是唐朝初年沈佺期、王无兢、皇甫冉和李端各写的一首《巫山高》。

沈佺期诗说:

巫山高不极,合沓状奇新。
暗谷疑风雨,阴岩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九江春。
为问阳台客,应知入梦人。

王无兢诗说: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徘徊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皇甫冉诗说:

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
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李端诗说: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涧,树色暮连空。
愁向高唐去,清秋见楚宫。

这几首诗都很自然地运用了楚人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中的典故。尽管历代写巫山诗的人很多,但都没有这几首写得好。白居易当时一边摇头晃脑地吟诵着这几首诗,一边向繁知一讲解有关的故事,却始终没有在神女庙里题上一首自己的诗。
---------------------------------------------------------------------------
白居易在神女庙没能题上一首诗,心里自然很不痛快,但似又无可奈何。对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从他的一首峡中题壁诗看出来:

题峡中石上

巫山庙花红似粉,昭君村柳翠于眉。
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

对刘禹锡白居易巫山难咏的事,许多史料都有记载,《巫山县志》(光绪版)也作有这样的记述:“然自唐刘禹锡、白居易已云,悉去千余首,但取沈(佺期)、王(无兢)、皇甫(冉)、李(端)四章为千古绝唱,遂如崔颢题诗黄鹤,青莲(李白)搁笔所由,(刘白)之于巫山也绝少讴吟。”

当然,绝少讴吟并非没有讴吟,除了上面那首峡中题壁诗外,光绪《巫山县志·艺文志》中还载有白居易三首诗。

其一

过昭君村

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
亦如彼姝子,生此遐陋村。
至丽物难掩,遽选入君门。
独美众所嫉,终弃于塞垣。
唯此希代色,岂无一顾恩?
事排势须去,不得由至尊。
白黑既可变,丹青何足论?
竟埋岱北骨,不返巴东魂。
惨澹晚云水,依稀旧乡园。
妍姿化已久,但有村名存。
村中有遗老,指点为我言。
不取往者戒,恐贻来者冤。
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

其二

题忠州小楼桃花

再游巫峡知何日?总是秦人说向谁?
长忆小楼风月夜,红栏干上两三枝。

其三

听竹枝赠李侍御

巴童巫女竹枝歌,懊恼何人怨咽多。
暂听遣君犹怅望,长闻教我复如何。

其实,白居易运用巫山典的诗作远不止此,如比较著名的就有《长相思》、《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入峡次巴东》、《卢侍御小妓乞诗,座上留赠》、《花非花》等,现分录于后: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深画眉,浅画眉。
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
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

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
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

入峡次巴东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卢侍御小妓乞诗,座上留赠

郁金香汗裛歌巾,山石榴花染舞裙。
好似文君还对酒,胜于神女不归云。
梦中那及觉时见,宋玉荆王应羡君。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
白居易到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任刺史后,对三峡地区的民风民俗很感兴趣,有时甚至还身临其境参与一些民间活动。

三峡地区在古代有祭祀风伯的风俗,每年都要由当地长官率众主持祭祀仪式,以祈祷掌管风的神灵——风伯,能发慈悲庇佑一方,保证来往行船安全和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白居易听说后欣然应诺并主持了祭祀仪式。史载祭祀的当日晚,白居易在郡府外的空地上还举行了篝火晚会。晚会开始,那蛮鼓坎坎的声音和轻松的节奏,使所有的人都兴奋不已,跃跃欲试。随着鼓声,巴女翩翩起舞,那美妙的舞姿,使人如痴如醉。气氛随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热烈。看到此情景,白居易也感到从未有的兴奋,把远离故乡和京都的忧伤暂时忘却了。接着,又是蛮儿巴女唱竹枝歌。白居易认真地倾听着,虽然听不懂他们唱的歌词是什么意思,但感觉到那声调,时而高昂,时而低回,时而婉转,时而又变得凄清悲凉,听起来使自己的心情也随之变幻,有很强的感染力。不过听不懂词意毕竟使他感到一种遗憾,郡吏便趁势请求刺史大人为之制作新声,白居易很高兴,沉吟了一下,便提笔写下了四首竹枝词。

其词曰: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南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两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蓠湿叶碧凄凄。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据说后来白刺史的这几首竹枝词迅速在三峡一带传唱开来。

毋庸置疑,三峡地区的这些土歌蛮词,一遇文人尤其是像白居易这样出类拔萃的文人的改造,其歌词内容自非原来的“竹枝词”可比。不过,要谈到对三峡竹枝词的真正研究和改造,刘禹锡的功绩却是无出其右的。刘禹锡和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他们彼此又是好朋友,并时有唱和和书信往来,故世称“刘白”。白居易对刘禹锡刺夔州(白居易元和十四年也即819年离开三峡,刘禹锡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到三峡)时亲自前往巫山采风研究竹枝词,并改写和创作竹枝词的事很是佩服。之后刘禹锡又亲自唱给白居易听,白居易对刘禹锡创作的两组共计十一首竹枝词,羡慕不已,自愧不如。刘禹锡死后,白居易为此还专门写了《忆梦得》一诗记述此事,并自注:“梦得能唱《竹枝》,听者愁绝。”诗说:

齿发各蹉跎,疏慵与病和。
爱花心在否?见酒兴如何?
年长风情少,官高俗虑多。
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