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子曰: 礼尚往来 举案齐眉至鬓白 吾老人幼皆亲爱 扫径迎客蓬门开 看我泱泱礼仪大国 君子有为德远播 江山错落,人间星火 吐纳着千年壮阔” 一曲《礼仪之邦》,道出了中国人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素养。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一直以来,被世界所称赞。但最近,一位高管呼吁国人传承礼仪的视频却震惊了国人。 一位高管呼吁传承礼仪之邦的精神 ▼ 视频里,这个女高管给中国设计了一条一千个亿美金的广告: 身着华丽、浑身名牌的中国旅行团浩浩荡荡的抵达法国。 接机口已经站好了一排身高1米8的纯种法国小鲜肉,出了机场,一排加长版的劳斯莱斯已经恭候多时了,坐稳了,出发直奔酒店。 为了更好的研究中国人的消费习惯,甚至出现了中国境外旅游消费行为研究所这种机构。 他们的研究课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怎么让中国人舒服花钱。 为了迎合中国游客喜欢买洋货,中东的一家航空公司,只要从中国飞,行李可以多带两件; 为了迎合中国游客没有环保意识,有百年历史的品牌酒店,在房间里,多了一次性牙具和拖鞋。 在米兰的一家地标性奢侈品店里,尤为穿着体面的中国太太,抽着烟走进去说:“我要买20个包,我抽烟”,销售人员不但没有阻止,还派专人举着烟灰缸跟在这位太太后面。 中国人都这样吗? 当然不是! 这只是一小部分人,就像大街上看到老人跌倒了不去扶,把货车甩掉的土豆哄抢一空,把红绿灯当成装饰品的都只是一小部分人,这些人根本不能代表着有五千年文化文明的中国。 去年,有位网友曾在洛杉矶机场拍下一群学生等车的图片。 一张图中是一群闲散、杂乱无章的学生,另一张图中是一群排序坐好,一边等车一边看书的学生。 据说图一是中国学生,图二是日本学生,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好比较。正好是个人的自由时间,做什么事情都无可厚非,也不需要大家多做评说。 事实上,中国人的素养并不像外国人所诟病的那样。 《人民日报》上曾报导这样一个故事。 在周末,一个华人带着侄儿去澳大利亚雪梨海域捕鱼。每撒下一网,总有收获。可每次网拉上来后,那华人总要挑拣一番,然后将其中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 侄儿不解:
华人回答:
侄儿说:
华人淡淡一笑:
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素养,不需要别人的提醒,它是刻在我们国人骨子里的一种存在。 听过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老总去谈业务,午餐时,便在酒店点了一桌菜。 吃饭中途,服务生端上一道特色菜,老总礼貌地说:
服务生解释:
老总依然笑着回答:
饭毕,老总将吃剩的菜打了包。 在回公司途中,将打包的食物送给了乞丐。 这也是我们的真正素养,关爱他人、不浪费粮食,这样的意识我们同样根深蒂固。 也许我们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也不否认。 但这仅仅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在中国,具有高贵素养的中国人比比皆是。 公交车上,一名看上去仅有三岁左右的小女孩,为了不弄脏车内的地板,蹲在垃圾桶旁边,小心翼翼地吃着手里的雪糕。 地铁上一位妈妈抱着睡着的孩子,害怕孩子的鞋子会弄脏旁边乘客的衣服,这位妈妈就一直用手捧着鞋子。 地铁上,一个孩子身体不舒服吐了一地,孩子父亲给周围乘客赔礼不是之后,蹲在地上清理干净了地面。 去年震惊全世界的22岁中国少年曹原,凭借自己的科研发现,一举解决了困扰世界107年的难题,荣登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年度十大科学家之首! 正如视频里温文所说: “咱们已经成功地拿钱砸开他们的大门了,也成功的让他们把咱们都当成课题来研究了那咱们是不会死也该想想看这一千个亿美金给咱们换回了什么,难道这是出去买个爽、买个面子、买个奢侈品、买个经历吗?” 所以请记住,我们每个人在花钱的同时都是宣传中国这个广告的载体。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宣传大使,我们不光光要拿钱砸他们的口袋,我们更要砸的是他们的脑袋。 我们要把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要把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狠狠的砸进他们的脑袋里。 所以咱们要带对了剧本出门,带上基本礼仪出门,把他们砸醒了听我们说:“是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实力,我们不单单口袋里很有,我们的脑袋里更有,我们是中国人。” 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学习好的礼仪,不仅是我们必备的素养,更能让我们立身方正,与他人相处融洽。 在往后走出国门的时候,改变他人的看法,让世界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形象。 愿我们都能学好礼仪,完善自己, 告诉世界: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素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