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日报》(2019年3月15日) 05版 宋今声 清代学者李渔在其著作《闲情偶寄》里说过这样一段话,读来很有深意:“止忧之法有五:一曰谦以省过,二曰勤以砺身,三曰俭以储费,四曰恕以息争,五曰宽以弥谤。率此而行,则忧之大者可小,小者可无;非循环之数,可以窃逃而幸免也。” “谦以省过”。谦,就是遇事不骄傲,不刚愎自用,不自以为是。谦逊谨慎,谨言慎行,不把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自以为是、强加于人。但是,谦虚不能过度,过度的谦虚,涉嫌虚伪。为人能够达到谦虚而不虚伪,关键在于文化积淀、经验历练与品行修养。 “勤以砺身”。勤,即是临事尽心尽力,不拖沓、不懒惰,守时敬业,诚信躬行,做事勤恳,学习勤奋,办事勤谨,自律勤勉,生活勤俭。持勤不辍,砺身全志,愚钝可以变为聪敏,贫困可以变为富有,学习必得上好成绩、种地必得上好收成、工作必得上好业绩,若此,则人格立而尊严遂。 “俭以储费”。花销,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能挣不花,犹如积水不流,经久必臭。支出开付,要开源节流,用度节俭,一分钱发挥一角钱的作用,关键在于能俭会省;大手大脚,用物浪费,一元钱没有一角钱抗花,毛病在于破张浪费、挥霍无度。遍观富裕之家,大多能挣会攒,珍惜丝缕,宝贵点滴,而且积攒过于用度,剩饭剩菜,能吃的不倒;旧衣旧裤,能穿的不扔,旧书旧报,能看的不卖,旧盆旧碗,能用的不丢。勤俭而有积攒,既可免除日后之忧,又可应付额外突发用度,堪称度日真经、持家法则。 “恕以息争”。恕,即是原谅,宽容,宽恕,忠恕。就职于机关部门,谋事于企业厂矿,求学于学校,蹭蹬于社会,结伴行、处邻居,凡事不可能一顺百顺,因为些许小事、观点不同,可能发生口角争执,只要不悖常理、危害公义,就要求同存异,谅让宽容;偶有不快,握手言欢,把一两句噎脖子的抢白、冲肺管子的揶揄,当做耳旁风。然而,遇舛错需要端正秉持之时、临谬误需要公平正义之际,不可袖手旁观,“三箴其口”,要勇于制止叫停,“恕我直言”,陈说利害,讲明道理,以弘扬正能量,树立新正风。 “宽以弥谤”。谤,即是讥讽,诽谤和谤讪。无论是身处一村,谋事一地,或者在学校、在单位,遭到讥讽、诽谤,势必对自己的人格确立、名声的好坏以及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到一定影响,有时会直接危及一个人的生存空间和前途命运,如此,“宽以弥谤”对一个人来讲,就不是一个小事情。弥谤何以用宽?宽与窄相对。这里所说的宽,指的是宽宏、宽厚、宽容、宽恕和宽仁。当面不恶意攻击别人,背后不说别人的坏话,以宽容大度的心境对待种种遭遇,以坦诚友好之心对待他人,则可澄清是非,涵养浩气,益智养生。 做到了李渔所倡导的五种“止忧之法”,大致就可以远离各种“忧”了;远离忧愤忧急,减少祸患;远离忧烦忧思,心情愉悦;远离忧戚忧郁,精神爽朗;远离忧惧忧惶,身体健康。(双辽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