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品投资,高冷范?

 天宇楼33 2019-03-16
與過去十年來全民狂歡、蜂擁而入的樓市、股市不同,藝術品投資自二十多年前開始至今,似乎始終是壹小群人的自娛自樂,無論各種媒體如何渲染著壹夜暴富的收藏神話,藝術品投資,仍然未能真如昔日王侯門前燕,飛進千萬百姓家。

究其原因,乃是由於藝術品投資和股票市場相比而言,有其自己的特點,藝術品是非標準化的產品,它的估值和售價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也因此對許多想要涉足這個領域的人都有很多顧慮。

大概是從2007年起,藝術品投資基金開始興起,但許多項目最後都無疾而終。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信息的高度不對稱,套現困難,還有壹個很大的原因,就是藝術品市場相對股票市場而言,規模太小。

藝術品市場和金融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的規模根本無法相提並論。以2011年為例,當時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壹個高峰期,但全國拍賣的總成交額大概也就是有壹千億元不到,即使加上各個畫廊、各個古玩城的交易額,也就不到兩千億元的規模不到,而股票市場當時壹天的交易規模就幾千億元,在今年有些時候則是每天壹萬多億元。

很多股票投資人,半年內股票可以換手四五十次,甚至更高,而藝術品的持有周期相當長,相對股票來說,套現比較困難。尤其是有些當代藝術變動更大,近壹兩年來拍賣的成交件數、成交額都有大規模下降,這個時候拍賣行都不願意收這類作品,變現困難。

關於股市和藝術品市場之間的關系,現在有兩種理論,壹種以1988年,時任美國紐約大學金融學副教授的梅建平和他的同事——運營管理學教授邁克爾·摩西共同創立的梅摩藝術品指數為代表,認為兩者具有壹定的相關性,藝術品市場相對於股市有半年的滯後期,股市出現賺錢效應半年後,藝術品市場開始走強,股市走熊半年後,藝術品市場的成交也開始萎縮。

而第二種則理論認為,股市和藝術品市場有壹定的負相關性,進入藝術品市場的資金,跟進入股市的資金往往是不同類型的,大部分是“閑錢”,是資產配置的壹部分。

這種理論也是被大多數我國的拍賣行和專家所認同和強調的,認為股市和藝術品市場之間存在壹定的“蹺蹺板效應”。尤其是前兩年收到宏觀經濟的影響,大量民間資金沒有出路,還有壹些產業產能過剩的情況比較嚴重,這些行業中的資金投資渠道狹窄,又不願意進入房地產市場,所以有壹部分民間資本會進入到藝術品市場中來。

與藝術品市場關聯性最大的,是貨幣發行量,當流動性充足的時候,藝術品的價格就會水漲船高。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新財富和新經濟門類還會產生大量的現金流和剩余資金,藝術品是它們最好的載體。

據不完全統計,買藝術品的中國人,只占財富階層的1%多壹點,而國外50%——60%的高凈值人群家庭多多少少有藝術品,而且中國的機構收藏才剛剛啟動,所以以後中國對藝術品的整體需求還會大量增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