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学校体育学——课外体育

 穿越我的天空4v 2019-03-16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学校体育学——课外体育

一、课外体育的概念

定义:课外体育是在体育课程以外,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以提高运

动技术为目的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而举办的课余体育竞赛的总称。

第一节 课外体育活动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

定义:是指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外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全年性活动和年级活动

全年性活动规模较大,气势恢弘,影响巨大,操作起来偏于统一领导,指挥,有利于年级之间的互相学习,受场地、组织措施等因素的限制,全校性活动内容的选择余地较小,一般比较适于早操、课间操。

(二)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

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的最大特点是生动活泼、灵活机动、方便组织、易于管理、受制因素少、选择余地大,锻炼效果好

(三)俱乐部活动

校园内的体育俱乐部活动是近些年来出现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分为的单项拒课不和综合俱乐部。

(四)小团体活动

小团体是指有共同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生的学生自发组成的体育锻炼的集体。与小组不同的是,小团体的成员有可能是本班的同学,也有可能是其他班的同学,与俱乐部不同的是,小团体组织比较松散、自由、经济。

(五)个人锻炼活动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

1、确立制度和工作规范

根据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计划,有主管校长召集相关部门确定实施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有关制度,并将这些制度纳入学校作息时间内规范管理,保证各项制度能有效实施操作。

2、明确职责

1)校领导:校长或主管校领导为全校课外体育活动总负责人,晨操、课间操、大间操活动等全校性课外活动要求校长或主管领身体力行,亲自到活动参与活动。

2)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是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业务工作责任人,具体负责编制实施方案并把方案付诸实践。

3)班主任:班主任是各班级课外体育活动负责人,班主任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非同一

般的感召力。

4)学生干部:学生干部主要是指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班级以及学生体育协会等组织中的骨干,尤其是体育委员的影响。

四、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和特点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外体育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目的任务的多向性

学校通常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来说,这既是学校的要求,也是他们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一些学生以增进健康为目的,一些学生以提高自身为目的,这就导致了课外体育活动目的任务的多向

性。

2、活动内容的多样性

课外体育活动内容除了一部分是由学校统一计划安排外,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如,对奥运会个等国际大赛的报道面对各种各样健身活动的推崇,因此,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也呈现多样性的特性。

3、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学生不同的年年龄、性别、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技术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导致了参差不齐、多种多样的身心需求,加上学校的场地、设备、器材等硬件的差异,要完全

统一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不切实际的,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是必然的选择。

五、课余体育锻炼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学生健康

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效率

3、有利于学生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运

动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4、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锻炼习惯的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5、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二节 课余体育训练

一、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目标

(一)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1、定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教练员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才能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体,不断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培养体育骨干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

2、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a.业余性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一个有计划、有目标、有具体措施,且形成相对独立系统的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既不同于专业运动员的系统训练,也不同于面向广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增进健康、娱乐身心的体育锻炼,而是学生在完成正常文化课学习之余进行的基础性体育训练。这一“课余”性质就决定了和体现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业余性。

b.基础性

从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培养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途径看,它在总体上进行的是基础训练。

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身体机能、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均处在形成和发展阶段。这一阶段要全面抓好身体素质、运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要充分体现学校体育的特点。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出发,为国家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其中包括体育后备人才。技术、运动技能的基础训练,同时还要抓好思想作风的基础教育和心理品质培养,打下全面的、坚实的基础,为将来的专项发展和提高提供储备。

c.相对系统性

课余体育训练的相对系统性是指训练不间断性和相对专项性。现代体育训练特别强调系统训练,即指训练是—个连贯的动态变化过程。

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江期训练过程中的不间断性和系统性。只有这样才可能使训练中获得的生物学改造、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保持并得到不断提高。但是,对于

以文化课学习为主的在校学牛运动员来说,这种过程常常易于中断。

d.亚极限负荷

要挖掘运动员的最大潜力,必须对运动员施加极限负荷,但当负荷超出了运动员的最大

承受能力时,运动员的机体便会产生劣变现象,对运动员的健康产生损害,因伤病而影响或

停止训练。由于影响课余体育训练的因素有很多种和其本身的任务,极限负荷不是课余体育

训练工作所追求的,更不能超出学生所能承受的极限负荷。

e.符合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特点

儿童少年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这一阶段将影响他们一生的健康和寿命。

(二)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1.学校代表队  

2.学校运动俱乐部

3.传统项目学校

4.基层训练点

(三)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

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选材、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思想

品德训练和智能训练等方面。

1.选材

A.选材条件(1)身体形态(2)身体机能(3)运动素质(4)基本技术(5)心理素质

B.选材步骤(1)制定选材方案(2)初选(3)筛选

选材的基本过程:初选、复选、定向、决选

2.体能训练

1)体能训练概述

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运动贝体能是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所决定的。身体形态是指机体内外部的形状。身体机能是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身体素质是指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和协调等。构成运动员体能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个因素中,身体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在运动训练中多以发展各种身体素质为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

2)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体能训练要全面。

根据青少年身体机能特点,加强一般体能训练,使他们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和各种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但是,一般体能训练是为专项训练做铺垫,不可能使各器官系统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均衡发展,应着重选择对专项影响较大的体能训练手段,并有步骤地进行专项体能训练。

在多年和全年训练计划中要有计划地安排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在多年和全年圳练中的比重,要根据项目的特点、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和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例如,田径项目体能训练的比重一般比球类项目要大,训练准备期比竞赛期要大。

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身体素质训练。身体素质是运动能力的基础、运动成绩的保障。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每一身体素质发展的速度是不同的。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出一个发展的最佳期,称之为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促使该素质在相应的年龄阶段得到充分发展。

用技术训练促使身体素质发展。

儿童少年时期技术训练是全面进行的,而技术训练又必须以身体素质为基础,两者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

3.技术训练

1)技术训练概念

技术训练是指学习、掌握和提高专项运动技术的训练过程。运动技术是完成具体动作的

方法,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只有掌握先进技术,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身体能力,

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技术又是一些项目中形成战术的基础。技术掌握得全面、熟练,可以增多战术的数量和提高战术的质量。因此,应重视技术训练,并不断改进和提高技术质量。

技术训练包括基本技术训练和高难技术训练。基本技术是专项运动技术的主要技术结构部分,是掌握高难技术的基础。高难技术是与基本技术相对而言的,是指专项运动技术中难度较大、比较复杂和要求较高的一些动作。例如体操、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比赛,都是技术实力的较量。中长跑等耐力项目,技术虽然不如上述项目重要,但技术动作达到经济性和能量节省化的要求,能使运动员具备获取胜利的实力。

2)技术训练基本要求

A.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小学阶段,学生可塑性大、善于模仿、容易接受新事物,对学习技术十分有利。初中阶段,身体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的青春期,身高、体重增长快,内脏器官的机能也发生激烈的变化,机体各部分之间以及与外界环境之间,常常暂时失去平衡。因此学习复杂动作比较困难,要注意巩固以前所学的技术,同时适当学习一些新的基本技术,并应注意协调能力的培养。高中阶段,身体发育逐渐趋于完善,各器官系统机能相对稳定,因而可安排一些较为复杂的高难技术训练。

B.及时纠正错误技术。

如果技术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形成不正确的技术后,再来纠正就比较困难,并给以后的训练造成障碍。因此,对错误技术、不规范技术要适时予以纠正。

C.狠抓基本技术训练。

技术训练要长抓不懈,使学生牢固掌握以基本技术为核心的基本功,为今后继续提高、掌握高难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此,基本技术训练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与进行。在技术训练中,要防止脱离学生运动员的实际条件,片面追求学习高难动作,或者向未具备相应的身体训练水平时,要求他们勉强地学习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

D.技术训练要全面、实用、准确、熟练。

所谓技术全面是要求学生运动员全面掌握组成专项的各种技术;技术实用是指技术朴实,符合比赛的要求;技术准确是按技术规格完成动作,使之达到技术模式的水平;技术熟练是指技术达到技巧的水平。技术全面、实用、准确、熟练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在技术训练中要全面贯彻。

E.注意形成个人技术特点,

培养“绝招”。在训练中,除了要求运动员按统一的技术规格要求外,还应考虑到个人

特点。这些特点在某些方面可能不符合技术规格,但对其本人来说是适宜有效的。因此,要

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的要求,使训练更符合个人实际,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个人技术特点。

4.战术训练

5.心理训练

6.智能训练

7.思想品德训练

二、课余体育训练的地位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我国整个运动训练工

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我国三级运动训练体制的初级训练形式。

第三节 课余体育竞赛

定义:课余体育竞赛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借助运动项目、游戏活动的形式,充分利用

课余时间,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体育比赛的总和。

一、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和特点

(一)课余体育组竞赛的意义

1、它能动员和组织广大师生自觉积极锻炼身体

2、可以检查教学和训练工作,总结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工作。

3、有助于巩固、提高教学和训练的效果,有利于培养运动能力

4、有利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和骨干

5、能起到良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6、能丰富和活跃学校的课余文化生活,有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二)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1、竞争性

2、合作性

3、公开性

4、教育性

5、娱乐性

6、层次性

7、多样性

二、课余体育竞赛的种类和形式

(一)从全国学校总体来看,经常开展的学生体育竞赛内容,大致如下:

1.田径项目。是开展最为普及的竞赛项目。许多学校每年都举办盛大的全校性的田径

运动会。田径比赛中经常设置的项目有短跑、中长跑、接力跑、障碍路、跨栏路、跳高、跳

远、铅球、标枪、手榴弹等。

2.球类项目。是学生十分喜爱的内容。球类比赛中经常设置的项目有篮球、足球、排

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有些学校还开展受广大学生喜爱的适当改变规则的球类项目,

如三人制篮球赛、七人制足球赛等。

3.体操类项目。广播体操、健美操、艺术体操是体操竞赛项目中的主要项目。有条件

的学校,也举行技巧、单杠、双杠、支撑跳跃中某个项目的比赛。

4.娱乐体育项目。在中小学经常把跳绳、踢毽子、拔河作为体育竞赛的内容。有条件

的学校把游泳、滑冰、轮滑作为比赛内容。武术类项目。器械比赛和拳术比赛是吸引学生了

解传统文化的重要竞赛。

三、课余体育竞赛的方法

1、比赛的方法

淘汰法

循环法

顺序法

轮换法

2、评定成绩和名次的方法

1)评定个人成绩和名次的方法

根据客观标准评定成绩和决定名次的方法

根据规定条件和动作质量评定成绩和决定名次的方法

根据战胜对手或特定因素评定和决定名次的方法

2)评定团体竞赛成绩和名次的方法

按运动员所得分数总和决定团体名次

按规定参加人数所得名次的综合定团体名次

按运动员的平均成绩定团体名次

按完成标准的运动员人数决定团体名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