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时如何做好读书笔记?

 lj0279 2019-03-16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一种懒惰,这里有解药

我是一位教师,也是一岁男宝的妈妈,白天工作,下班也要带孩子。一般我会早上四点起床开始读书、写写东西。我读书比较快,一周能读两本,写两篇书评。

之前我做文字工作的时候,有个项目负责人,他的阅读量是我的十几倍,但是每当写文章写材料的时候,他都是抓耳挠腮,狂翻各种资料,东拼西凑,特别痛苦地才写出来。而且写出来的东西没用深度,没用新颖的角度。

人人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是这位编辑怎么下笔就挠头呢?

这位编辑和我的区别就在与是否做读书笔记。

一、只读有价值的书

认清自己真正想读的

这挺难的,这就像相亲节目,呼啦啦二十多个长腿大眼女生,你能看花眼。怎么认清自己内心的需求,怎么避免冲动选择?

一、畅销书那么多,经典书那么厚,我们该怎么选书?

认清自己真正想读的

这挺难的,这就像相亲节目,呼啦啦二十多个长腿大眼女生,你能看花眼。怎么认清自己内心的需求,怎么避免冲动选择?

记下来,放一段时间,冲动期过了以后,还想买的,就是心动书籍。

在好书的章节中间寻找好书推荐,比如我喜欢《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那么书中提及了《让对方“听进心里”的说话之道》,那么这就是好书的作者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好书。

一些在线清单很方便,比如豆瓣读书,你看到一本有意思的书,只要点一下“想读”,系统就自动列为书单了。但是点的很随意,忘记的也很随意,很快就能积攒长长的“想读”清单。这种冲动性,真的能帮我们辨别哪个是“心动书籍”吗?如何克服在线清单的随意、冲动?

在纸上写写画画总是占据更多的时间,花费更多的心思,所以,把想读的记在笔记本上,顺便写上“为什么想读”,把内心的想法具体化、明确化。别看这短短的几个字,就能逼迫“懒癌患者”思考,抑制他们的冲动。这样做,还有一个附加的好处,明确了读这本书的目的,那么读书的速度也会自动调整。

手机时代,我们被动接受的信息很大,我们的眼球被各种信息牵着走,被动接收的信息量很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线索,能让我们发现很多好书。但是,这些接收到的信息,就像鱼儿吐出来的泡泡一样,一会儿就消失了。怎么办呢?答案只有随手记录灵感。除了用纸笔记录,我们还可以利用手机的语音输入,效率真的很高。

总结一下如何选择“心动书籍”,诀窍就是手写或者语音输入“心动书籍”清单,可以是表格,也可以按分类,同时注明想读的原因。

二、如何记笔记?

笔记让读书成果一目了然

现在最流行的思维导图,就是一种读书笔记,我们通过看思维导图就能知道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成果了。思维导图,就是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地图,看完书以后画一个地图和导航。比如,你去故宫游览完了,你自己画一个故宫的地图,那么你对故宫各个宫殿的分布就特别清晰了。

思维导图和我们上学时候的大纲、知识树差不多。特别容易上手,特点就是分类总结,色彩鲜明,很生动活泼,不会像看账本一样没意思。

有一句励志的话“对自己狠一点”,然而,我并不认可,对于只用做一次的事情,可以对自己狠一点。对于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放轻松,怎么简单怎么来。从一句话开始,一句话足矣,可多可少。做读书笔记也是这样,以精、少为妙。最重要的是,不要间断。因为间断以后,再恢复习惯,我们会有抵触感,战胜这种抵触感,会用掉很多能量。所以,做读书笔记,怎么简单怎么来,一句话足矣。

对于如何在纸上做笔记,我们已经知道很多了,比如一折、二折、三划重点。对于引起自己共情的地方,先把页角折一次。再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可以有重点的读这一页,觉得还是非常好,就再折一次,把引起自己共情的点划出来。这就是一折、二折、三划重点。

奥野宣之还提到了“摘抄写感想”的方法。这个方法我们都很熟悉了,上学时候老师经常要求我们摘抄背诵精选段落。不过奥野宣之强调,要把“为什么精彩?”写下来。这一项很费时间,所以要少要精。就像面部精华,一滴就够了,需要时间按摩吸收。

很多在线读书有笔记的功能,那么如何利用在线移动端、网络端做笔记呢?

最常用的是复制粘贴。复制粘贴最省时省力,但是太随意,量就多,因此重读最关键。在重读的过程中,关键点得到回忆,自己也会反思作者的观点。

现在很多app和网页版,都可以在线同步笔记,和搜索自己做的笔记,比如有道云笔记,锤子便签等等。比写在纸上方便查找。

三、最重要的是重读笔记

重读一遍笔记,比重读一遍书快,重新温习一遍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想,思想会进一步提炼和升华。

重读笔记有三个阶段:只读笔记;想回忆更多的时候,重读对应段落;想重头看书的时候,重读这本书。

因此,重读笔记的收益率很高。就像我们吃了两个烧饼,没有吃饱,吃到第三个的时候,饱了。那么重读笔记就像是这第三个烧饼,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收获知识最后一个环节。

重读笔记最高精神境界是输出,是思考。输出倒逼输入,这种种理念特别流行。在读书这方面,我们可以写书评。书评可长可短,如果不投稿,那么书评的形式和内容非常自由。对于信息量很大的书,也可以写成拆书稿。

只要写,自己的大脑就在高速的运转,大脑就不得不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梳理,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辩证。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会收获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于读书,我还有很多心法。大家这么忙,如何管理时间?如何更有效率做读书笔记?不想这么辛苦读书,又想有所收获的,怎么破?

欢迎给我留言讨论,看到我就会回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