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曲沃(今山西闻喜)

 荷香月暖 2019-03-16
  • 曲沃武公,即晋武公,名称。生年不详,卒于周厘王五年(前677年)。其祖父成师受封于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世袭其地,因而称为曲沃武公。

      曲沃武公的祖父成师与晋文侯同为晋穆侯之子。文侯之子昭侯即位,封成师于曲沃,称曲沃桓叔。桓叔在位时,即网罗人心,招附民众,与晋侯分庭抗礼。桓叔之子(即武公之父)曲沃庄伯即位后,曾杀死晋孝侯,后又联结郑人、邢人伐晋,造成晋国分裂的局面。

      曲沃武公即位(周桓王五年,公元前715年),继承其祖其父的事业,不但继续保持分裂局面,而且主动寻找时机,向晋国进攻。

      晋哀侯八年(前710年),晋国军队侵占陉庭(今山西翼城县西南)之田。曲沃武公率兵进入陉庭,联合陉庭的武装力量,同晋国对抗。第二年春天,展开一场大战。曲沃武公亲乘战车,以韩万驭车,梁弘为助手,战败晋军,一直迫到汾河边上,俘虏了晋哀侯。

      晋哀侯做了俘虏,晋人立他的儿子小子为晋君,史称“小子侯”。曲沃武公看到他所俘虏的晋哀侯已经失去要胁晋人的作用,就派韩万把他杀掉了。

      这个时候,曲沃武公的势力已经超过晋国。他虽然杀死晋哀侯,晋人也无力进攻他。后来,他又用计引诱小子侯,使小子侯落入圈套,被他杀死。借此之势,曲沃武公率军攻入晋国都城,把晋国掌握在他手中。

      曲沃武公的行动,虽然在事实上取得了胜利,但是没有得到周王室的承认。周王室为了维护传统的政治秩序,还是继续支持毫无力量的晋君残余势力。周桓王下令虢仲讨伐曲沃武公,迫使武公退保曲沃,然后扶植晋哀侯之弟晋侯缗即位,恢复了晋候的统治。

      又过了28年,曲沃武公发动了一次讨伐晋国的战争,彻底消灭了晋侯的势力。这一次,曲沃武公在政治上成熟了许多,把缴获的晋国宝器都献给周厘王,以求得承认。于是周王室不再固守传统,周厘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可以保持一个军(12,500人)的常备军。从此,晋国的统治权就成为曲沃武公这一家族的世袭权力。

      曲汉武公成为晋君后,更号为晋武公,统治晋国两年就去世了。他在政治舞台上活跃了39年,以军事实力夺取了晋国的统治权,也为晋国在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中的强有力地位,奠定了基础。


      周代的晋国,是周成王九年(公元前1106年)封其弟叔虞于唐,叔虞之子燮(也称燮父)改国号为晋,称晋侯而来的。晋国自唐叔虞始封到静公被韩、赵、魏三氏所分,晋国灭亡,前后共历三十八世,七百三十余年。晋国在漫长的七百余年里,在哪里建都?都城有几处?迁徒过几次?历来都是有争议的。根据历史文献资料,综合不完全的考古发掘资料的研究,现对晋国都城,提出一些看法,以供研究参考 。
  (一)晋国都城“翼”、“曲沃'、“绛”,“故绛”和“新田'
  晋国都城是:翼(叔虞封唐,燮改为晋,孝侯居翼之都城。在今翼城一带)。绛(穆侯迁绛之都城、在今曲沃县西南二里古城遗址)。故绎(献公徒都的都城,在今赵康晋城址)。新田(景公迁新田的都城,在今侯马的晋国遗址)。共五处,其原由如下:
  关于“翼'。据《史记·晋世家》:“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顾炎武《日知录》:唐在翼城县西南二十里。”韦昭国语注:“太岳之野夏禹所都之墟,周成王;母弟所封之城。”《史记》:“翼晋君都邑也。'这是见于史籍的记载。公元前738年——公元前668年孝侯居“翼”以及曲沃武公伐“翼”都是这个“翼'。在今日翼城西南二十里一带。
  关于成侯迁曲沃之“曲沃。《史记·晋世家》: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索隐曰:“河东之县名,汉武帝改曰闻喜也。 后汉书群国志:“闻喜邑本曲沃晋地。”纲目集览:“闻喜本绎州曲沃县,汉武帝改闻喜。'都是说今闻喜一碟;是晋国故都“曲沃”所在地。近年来,在闻喜上郭一带发掘了一批东周时期的墓葬,所出土乩陶器,铜器,在器型上都早于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器物。(侯马是晋国晚期都城“新田,,遗址)。‘这些材料都说明晋国都城“曲沃”是今日之闻喜。
  关于“绛”。《踣史》记载:穆侯居绛。有·绛山绛水,故绛城在翼城东南,今曲沃南二里。《元和志》为汉周勃封邑。注旧志说:故址周九里十三步。这些文献所指的就是今之曲沃县西南二里,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曲沃古城遗址》。l960年4月至6月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侯马工作站对古城遗址进行了钻探发掘。1975年春天,又对古城的城墙进行了钻探。发现古城遗址的下面是东周文化堆积层,出土物为东周时期的瓦及鬲、豆,盆等残片。古城遗址的上面是二米厚的汉代文化堆积层,出土物是汉代的瓦的残片,完整的器物有:云纹圆瓦当、五铢钱和铁犁等。同时发现古城遗址内有内城,呈方形,长宽各1500米:有外城,城墙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长约2000米,多为汉代文化堆积物。将文献记载与今天钻探、发掘的资料对照,现在曲沃县城西南二里的古城遗址,应是穆侯所居的“绛”。
  关于“故绛”。据《路史》:献公城绛徒都。顾炎武说“献公城绛居之,在今太平之南,绛州之北。注:今太平县南25里古城址犹存。(见《山西通志·古迹考》)。即今赵康古晋城遗址。近年来,省和襄汾县文物部门对古晋城遗址进行过多次的勘察。在遗址内发现有:内城和外城两座。既有东周文化遗存,又有汉代文物出土。历史上称此为“古晋城”汉代此处为临汾县城。传说遗址里有献公的“斗鸡台”。据以-七的材料,说明献公九年城绛始都(亦称故绛)应是今日赵康的古城遗址.
  关于“新田”(亦称“绛”)。·据《左传》成公六年(公元前585年):晋人谋去故绛,诸大夫皆日必居合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盐,国利君乐,不可失也。'韩献子日:“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夏四月丁丑晋迁于新田。”于是景公16年(公元前685年)晋国由故绛(今之赵康古晋城)迁徒到新田,仍称“绎'。“新田”在何处?据《水经注》:新田“谓之绛阳,在绛浍之阳,南对绛山,西背二水。《一统志》:“绛邑古城在乎阳府曲沃县西南晋地新田也。,,以此地理位置,今之侯马汾浍交会的三角地带,!当是文献所指的“新田。'三十多年来,为探索“新田”古城,在侯马多次进行文物普查,钻探和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成就。发现了东周遗址,牛村古城遗址,平望古城遗址,台神古城遗址,白店.古城遗址,马庄古城遗址呈王古城遗址等以及-上马东周墓葬群。经过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青铜器(钟、鼎、互器等)。在配合基本建设施工中又发观了东周铸铜作坊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铸造青铜器的陶范和铸铜工具等珍贵的文物.一九六五年冬,在侯马秦村的东周盟誓遗址里出土了约五千余件玉、石片上有用毛笔书写的文字。经过对文字的识别、研究,张颔先生写出了《侯马盟书》巨著。在这些盟书里,有一篇盟书载有“十又一月甲寅腊乙丑……。”经考证所反映的时间是晋定公十六年(公元前495年)十一月三日所举行的盟誓。晋定公时晋国的都城在“新田,,。《侯马盟书》的出土,雄辩地证实了这些文字是距今二千四百多年前晋国的大夫赵鞅(赵筒子)主持进行盟誓的这一历史事实。也为“新田'在今日侯马一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杭州图书馆
  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侯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侯马文史资料 第5辑.,1992年10月.

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山西有人类活动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期早期,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山西南部已经成为当时诸多邦国的中心。对临汾襄汾县陶寺遗址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这里是帝尧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国所在区域。大禹去世后,其子启继位。夏朝早期的统治中心在今山西晋南夏县一带,今夏县东下冯遗址是重要的夏墟。商朝时,山西南部在其“邦畿千里”之内,其余地方则散布着十几个方国部落。西周初期大规模分封诸侯,山西中南部为十余个诸侯的领地。

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今山西省境内的诸侯国列表及概况

山西行政区划图

春秋时期,晋国发展强大,逐步兼并了周边小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小编今天想要介绍的,就是这些当时位于今山西省境内的诸侯国的概况和最终归宿。

唐国:唐国历史极其悠久,从上三代到春秋战国时代一直存在,只是国君有别,周朝之前的唐国国君为祁姓,初期为帝尧封地,因尧号称陶唐氏,故称唐国,其后代的封国在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此为古唐国。周朝时周成王灭古唐国后,周成王因天子无戏言,分封其弟叔虞的封国在古唐国的故土,周朝唐国立国,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燮父)继位。燮继位后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是为晋侯燮。因此唐国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晋国前身。

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今山西省境内的诸侯国列表及概况

晋国:唐叔虞之子晋侯燮父徙居晋水,国号由唐改为晋,至晋孝侯时,国都名翼(今山西翼城县),曲沃代翼之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别都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春秋时期晋国显赫一时,基本都是晋国在替周天子行使王道,维持了近百年的霸业(公元前632年 —公元前597年 ,公元前589年— 公元前506年 ),这段时间晋国基本享有领导诸侯之权。在晋文公称霸之后还经历晋襄公接霸、晋景公失霸、最后晋悼公复霸中原。尤其是晋文公玄孙晋悼公政治韬略过于出众,才能、成就、品行都首屈一指,算是晋国霸业的最高巅峰。晋国由弱到强归功于六卿制度,只是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六卿制度也为后来晋国的分裂埋下了伏笔。公元前403年,晋国卿大夫韩虔 、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分裂晋国。周威烈王赐三家为诸侯,于是韩国、赵国、魏国三国分晋,晋国灭亡。

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今山西省境内的诸侯国列表及概况

西虢国:西虢国,为周文王异母弟虢仲的封国。周武王灭亡商朝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就是周武王的两个叔叔,都被封为虢国国君。虢仲被封在雍地,位置在陕西宝鸡一带,称作西虢,虢叔被封在制地(今河南荥阳),被称作东虢。这两个国家起着周王室东西两面屏障的作用。西虢国后因犬戎侵扰而东迁,迁移到三门峡之后,建都上阳,地跨黄河两岸,在上阳的虢仲(就是原来的西虢)的封国被称为南虢。在下阳(今山西平陆)的虢叔的封国被称为北虢。北虢是从西虢分裂出去的,二虢实为一国。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

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今山西省境内的诸侯国列表及概况

荀国:亦作郇国,周成王初年,荀国被陟封于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之临汾故郇城,后为晋所迫,沿汾河流域南迁至今山西省临猗县之故郇城。春秋初期晋国分裂,荀国曾经参与讨伐曲沃 ,当时的曲沃伯正是后来的晋武公。后为晋武公所灭。

虞国:周初武王所封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省南部夏县和平陆北一带。因为南方的吴国也叫做虞国,所以这个虞国叫做北虞。 前655年,虞国君贪图晋献公的宝马和珍玉、借道给南下讨伐虢国的晋国军队,晋军灭虢国回师途中,顺手牵羊又灭亡了虞国。

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今山西省境内的诸侯国列表及概况

魏国:此魏国非三家分晋后的魏国。最初国土为现在山西芮城县和陕西大荔县一带。原为商朝时的芮国,西周分封时分设为魏、芮二国。在晋献公的时候晋国曾经发动过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兼并战。前661年,魏国为晋国所灭。 晋献公灭魏后,以魏地赐给大夫毕万作为采邑,于是毕万就改氏为魏,是晋国魏氏的由来。毕万之孙魏犨因跟随公子重耳流亡有功,被封为大夫,称魏武子。前445年的三家分晋事件中,魏氏自立为诸侯,建立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今山西省境内的诸侯国列表及概况

贾国:西周时,周康王把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的小儿子姬公明封于贾,建立贾国,号为贾共公,作为周朝的附庸国。公爵爵位。因唐叔虞为周武王之子,所以贾国为姬姓国。公元前678年,晋曲沃武公夺取了晋地,贾国的领土也被吞并。

霍国: 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家,位于现代的山西霍州一带,周武王时,封其六弟叔处于霍,是为霍叔处,此即霍国之始, 管蔡之乱后,霍叔处因胁从之罪被废为平民,但霍国仍被保留下来由霍叔处之子继位,一直到春秋时代,公元前661年 ,霍国传至求为霍伯,求认为从前周成王对其祖先霍叔处安置不当,遂自称霍公,史称霍哀公,变伯爵为公爵。晋献公得知求自称霍公后,心中不平,于是出兵灭霍。

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今山西省境内的诸侯国列表及概况

耿国:公元前1525年,商朝第七世、第十四帝王、成汤5世祖孙祖乙,把国都从相地(今河南省的内黄县)迁到耿地(今山西省河津市),次年由于河患,再次将国都迁到了了庇地,将他的弟弟祖丙封于耿地,建立耿国(今山西河津山王一带),并立祖丙为国君。 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周室封同姓人于耿,再次建立耿国,是为姬姓耿国,春秋时(公元前661年 ),耿国末代君主太乙当政时被晋献公所灭。从殷商时期的祖丙立国到春秋时期太乙弃国归隐,古耿国共经历了商、周、春秋三个时期,先后共25代32位君侯,时间长达700余年。

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今山西省境内的诸侯国列表及概况

龟甲祭祀祖乙

杨国:周宣王时期始封的诸侯国,周宣王时期,宣王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侯爵爵位,君主称为杨侯。后被晋献公所灭,杨被封给献公之弟伯侨,成为后来的杨舌氏家族。

姬国:山西省洪洞县东南 侯

仇由国:东周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中山国与晋国之间,在今山西盂县。属白狄民族。前458年这一年,晋国大夫智伯与赵、韩、魏四家瓜分了范、中行两氏的领地后为了继续开疆拓土,位居四卿之首的智伯将目光瞄向了晋国东北方的中山国和仇由国,而仇由在晋与中山之间,便成为首攻目标。但那里地处太行山脉,仇由国在山中,而山路崎岖,多险阻。于是,智伯命人铸造了一座两辆大车并排才能装载起运的青铜大钟,假意送给仇由国君,哄骗仇由国君铺桥修路,于是路修好不久,晋国大军蜂拥而至,仇由国灭亡。

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今山西省境内的诸侯国列表及概况

仇由国位置图

倗国 : 历史上无文献记载,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其范围在山西省绛县。亡于晋。

冀国:周代属国,相传唐尧的后代,在西周时有被封在冀国,春秋战国时期,冀国在今山西河津市。虞国边城墩邑曾遭西邻冀国侵犯,晋国看到事态的发展对自己不利,就出兵讨伐冀国,解除了虞国的危机。后来,冀国被虞国所灭。

黎国:商时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就存在黎国,为九黎之后,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封地迁至山西省黎城县东北一带,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