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杂项类

 半梦书斋 2019-03-16

1、大汶口文化象牙梳

中文名称:象牙梳

所属时代: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出土时间:1959年

出土地点:泰安市大汶口遗址

馆藏地点:山东省博物馆

文物地位:迄今为止原始社会保存最为完好的梳子,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象牙雕刻精品之一

文物尺寸:长16.2匣米,高16.7厘米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杂项类

象牙梳

象牙梳呈竖长方形,梳身中部用平行的三行条孔组成类似“S”形(亦称作“8”形)的透雕装饰,内填T字形花纹,在“S”字形装饰的左右两侧刻出对称的三个条孔,上方刻有一道条孔,构成了一个长方形的装饰画面,条孔为刻具一次刻成。象牙梳的下端有15个细密的梳齿。

这把象牙梳是罕见的史前手工艺珍品,反映出大汶口文化牙雕工艺的高超。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梳身上雕刻的“S”字形图案颇像后世的八卦太极图。

2、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

中文名称: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

所属时代: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

出土时间:1977年

出土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馆藏地点:浙江省博物馆

文物地位:原始象牙雕刻中的艺术珍品。反映了河姆渡人的审美观念和最高艺术成就

文物尺寸:长16.6厘米、残宽5.9厘米、厚1.2厘米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杂项类

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杂项类

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纹饰

象牙雕刻器正面用阴线雕刻出一组图案,中心为一组大小不等的同心圆,外沿刻有炽烈火焰,象征太阳。两侧刻有昂首相望的双鸟,面向太阳振翅起飞,成对称形。构图对称和谐,线条生动流畅,给人以欣喜向上的感受。

这是在当时金属工具尚未出现的条件雕刻出来的原始艺术品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原始雏形,从中可看到原始河姆渡人对鸟的喜爱和对太阳的崇拜。

3、隋绿玻璃小瓶、绿玻璃盖罐

中文名称:绿玻璃小瓶、绿玻璃盖罐

所属时代:隋

出土时间:1957年

出土地点:陕西西安李静训墓

馆藏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地位:隋朝出土的玻璃制品的代表作

文物尺寸:小瓶高12.3厘米,口径3.8厘米,足径4.9厘米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杂项类

绿玻璃小瓶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杂项类

绿玻璃盖罐

绿玻璃小瓶与绿玻璃盖罐的工艺特点大同小异,其中椭圆形玻璃瓶采用北魏时期传入我国的吹制法制成,器壁极薄,透明度、光亮度很好,器型为中国传统造型,一改南北朝时期中国吹制玻璃器粗糙的状况,表明随代玻璃吹制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4、唐写本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

中文名称:唐写本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

所属时代:唐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杂项类

刊谬补缺切韵序文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杂项类

刊谬补缺切韵卷末乾隆诸玺

《刊谬补缺切韵》共5卷,唐吴彩鸾写本,韵书,唐王仁煦撰,长孙讷言注,裴务齐正字。素笺厚纸本,龙鳞装。凡24页,首页单面书,余皆两面书,共47面,每面35行,自第9页“耕”起为36行,每行字数不等。朱栏,纵25.5厘米,横47.8厘米。

此书由宋内府递归清内府,清亡时被溥仪盗携出宫,流落民间。1947年复为故宫博物院购得,仍完整无缺。1947年,故宫博物院将此本影印出版,签题《唐写本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

5、北宋木雕真珠舍利宝幢(含木函)

中文名称:木雕真珠舍利宝幢(含木函)

所属时代:北宋

出土时间:1978年

出土地点:江苏苏州瑞光寺塔

馆藏地点:苏州博物馆

文物地位:真珠舍利宝幢的出土,为仅见文献、少见实物的宋代雕刻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文物尺寸:通高122.6厘米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杂项类

木雕真珠舍利宝幢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杂项类

木雕真珠舍利宝幢(局部)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杂项类

木雕真珠舍利宝幢(局部)

真珠舍利宝幢是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制作的一件珍贵的佛教艺术品,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用珍珠等七宝连缀起来的一个存放舍利的容器。发现之初被放置于两层木函之中。主体部分由楠木制成,自下而上共分为三个部分——须弥座、佛宫、以及塔刹。

从真珠舍利宝幢身上,人们可见五代、北宋时期苏州工艺美术的繁荣和精美,同时也可见五代、北宋时期吴人高度的审美水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