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不少皇帝和大臣之间的故事,虽然基本上每个臣子都想着成为一个非常厉害名留青史的人物,但是有时候现实的皇帝并不允许自己手下的大臣太过牛气,飞鸟尽良弓藏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并不少见,所以很多臣子都知道怎样把握皇帝的心思,在危险中尽力获取利益。 有些皇帝为了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更好的掌握住那帮朝臣,会在临终之前留下许多后手,为的就是将自家的江山牢牢的把控在手里。唐朝的李世民就是这样一个皇帝,他在临终之前觉得自家江山还是危机重重,儿子李治继位以后若是掌控不了某些朝臣的话行事会非常困难。所以李世民在思考以后决定,将儿子叫过来叮嘱一番,有一名武将一定要特别注意。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绝大多数时候,手里头有兵就是有权,兵权超重的这些武将大多都会受皇帝忌惮,李世民就对朝中一位武将发憷,这个武将就是徐懋功。 徐懋功这个人也算是城府颇深了,李家内部自己争斗的时候,徐懋功就想着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明面上是正儿八经的归顺了李世民帮着李世民排忧解难,但是背地里却和别的李氏族人拉拉扯扯偶尔联系,其中一个势力比较大的一方就是李建成,李世民也知道徐懋功私下里做的这些事情,但是由于徐懋功确实用处非常大,所以李世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面上不做介意,心里头可是非常警戒的。 后来李世民登基,徐懋功作为一名非常厉害的武将已经成为了唐朝军事方面的一大支柱,李世民为了定他的心,甚至曾经在徐懋功喝醉酒以后,将龙袍盖在他的身上给他挡风保暖。但是这一切的和平景象都在李世民即将去世的时候被撕裂了,面对城府被徐懋功分分钟吊打的李治,李世民决定安排一下徐懋功。 这天,李世民叫来了李治,对李治说要给徐懋功做一个生死考验。首先在李治登基以后接着对徐懋功说贬他的官,假如徐懋功二话没说接着上任去了,就瞅机会让他回来当宰相,但是假如徐懋功不想被贬官的话,那就杀了他吧。 李世民去世以后,李治遵从他的安排去考验徐懋功,结果人家徐懋功跟了李世民这么些年也不是个傻的,听了调令之后转头就去了被贬的地方上任,成功化险为夷,并在多年以后成为一代宰相。 小编觉得,徐懋功确实非常聪明,假如那些因为被忌惮而被处死的大臣们有他的一半识时务,应该也不至于落得那样凄惨的下场,你们觉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