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正值吴冠中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风筝不断线—吴冠中百年诞辰收藏大展」第三站将于3月16日在保利艺术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已先后于三亚、香港两站成功举办,并得到了收藏界、学界及广大公众的高度认可。 本次「风筝不断线——吴冠中百年诞辰收藏大展」 第三站共遴选40余件吴冠中先生水墨及油画佳作,希望藉此展览,与每一位吴冠中艺术的热爱者一起怀念先生,共同分享先生对于生活与艺术的热忱与挚爱。 吴冠中先生无疑是一位交叠着多重意义的艺术巨擘。在他身上承载着二十世纪上半叶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激昂记忆,也在二十世纪后期中国画坛的重要转型中起到主导性的作用;他以「笔墨等于零」的精练言论震惊了整个绘画界,却在绘画的深层观念上投注着传统文人的精神取向;他将自己兼习油画和水墨画比肩于「水陆兼程」,继而在「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两个方面进行着交互式的艺术探究。 展览时间: 2019年3月16日至2019年3月31日 展览地点: 保利艺术博物馆·新保利大厦云楼10层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号 参观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至17:00 风筝不断线——吴冠中百年诞辰收藏大展 第一站及第二站回顾 展览现场:第一站 三亚 展览现场:第二站 香港 吴冠中 大昭寺 布面油画 1961年作 46x61cm 签名:荼1961 出版 《吴冠中精品选集》 P45 艺达作坊 1996年版 《吴冠中全集2》 P105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展览 2010年 风筝不断线——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展 保利艺术博物馆 / 北京 2011年 纪念吴冠中先生逝世一周年精品展 保利艺术博物馆 / 北京 在1961年创作的《大昭寺》中,吴冠中以简洁、轻快的笔法,达成色彩和形式节奏的精致处理。与当时盛行的为意识形态服务的主题性、情节性绘画大异其趣。我们注意到吴冠中并没有用流行的苏式画法,而是强调了平涂的技法,整个画面几乎忽视了明暗的构型,这恰恰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主要方式。大昭寺的墙面、砖瓦、帐篷、地面与天空,吴冠中皆以极简却又精妙的平涂描绘,既准确交代和概括了物象的形体与质感,又展现了艺术家对形式美感的独特理解。仔细注视《大昭寺》,当形象逐渐在视野中转化为吴冠中独有的形式语言即色点、块面、线条时,我们或许才能真正进入到艺术家通过形象建构的形式美世界。 双燕 吴冠中 1994年作 69 x 140 cm 签名:荼 九四 出版 《吴冠中精品选集》P56-57 艺达作坊 1996年版 《吴冠中作品收藏集 I》P212-213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年版 《吴冠中全集 IV》P94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7年版 《风箏不断线: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展—来自全球华人珍藏》P182-183 保利艺术博物馆 2010年版 “我一辈子断断续续总在画江南,在众多江南题材的作品中,甚至在我的全部作品中,我认为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是《双燕》......《双燕》着力于平面分割,几何形组合,横向的长线及白块与纵向的短黑块之间形成强对照。蒙德里安 (Mondrian) 画面的几何组合追求简约、单纯之美,但其情意之透露过于含糊,甚至等于零。《双燕》明确地表达了东方情思,即使双燕飞去,乡情依然。横与直、黑与白的对比美在《双燕》中获得成功后,便成为长留我心头的艺术眼目,如1988年的《秋瑾故居》(画外话:忠魂何处,故居似黑漆棺材,生生燕语明如剪)。再至1996年,作《忆江南》,只剩了几条横线与几个黑点(往事渐杳,双燕飞了),都属《双燕》的嫡系。” 《双燕》文/吴冠中 吴冠中 竹海 布面油画 1985年作 75x75cm 签名:荼 八五 出版 《吴冠中画集》 P15 河北美术出版社 1986年版 创作于1985年的油画作品《竹海》是对故乡宜兴竹海的艺术写照,同时也渊源于先生八十年代的双重艺术摸索,并作为“风景不断线”理论极为经典的实践作品。与九十年代走向“纯抽象”的作品不同,《竹海》明显透露出吴冠中先生所谓“半抽象时期”的形式探求。纵向的绿色线条远观纯粹而醇净,夹杂着偏黑色的竖线,在有着微妙变化的疏密之间形成一种鳞次栉比、节奏分明的符号化结构,从而形成一种经由自然元素抽离的抽象视觉张力。与此同时,它又绝没有彻底放弃与其相对照的客观实物,有节奏的点画和上方竹叶的细致刻画共同建构出竹海的原有面貌。因此,尽管整幅画表面上看来是抽象的,实际上这种抽象是附着于具象的本体之上,只不过是在竹海的聚合状态下更容易形成抽象的幻象。 吴冠中 红莲 布面油画 1974年作 54x73cm 签名:喜见旧作小彭兄指正吴冠中一九九〇七月八日(背面) 出版 《33号私人美术馆——现代中国油画收藏精品集》 P22-23 雅昌文化·出版项目部 2008年版 此幅《红莲》作于1974年,从这一年开始,吴冠中在油画创作之余也开始画水墨,水墨的写意因素逐渐渗透到以油彩为媒介的作品中,从吴冠中在七十年代前期创作的一系列荷花作品中,可以看到这种影响,而这种影响也是双向的。画面构图饱满,将视觉焦点集中在荷塘一隅,上满下空,空淨的水面与密集的荷叶形成对比。最有风致的一枝荷叶置于画面正中,其从水中探出,向右迂迴,又向上直立,大片荷叶铺展开,周围环绕着大大小小的荷叶与荷花。这种婉约动人的姿态在中国传统文人绘画时有出现,画家显然对前者有所借鉴,尽可能地去展现荷塘中最有风情的一幕。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号 新保利大厦云楼9层、10层 电话:010-65008117,84192359 官方微信:PolyArtMuseu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