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齐时代青州造像特征

 哲齐66 2019-03-16

山东地区因其地处沿海,具有与东南沿海相通之地理优势,加上海陆交通的发展,在佛教传播过程中,促进造像样式的形成与发展,如青州佛像平素贴体的袈裟,衣纹样式受到印度笈多造像影响最为显著,佛像螺发右旋和低平肉髻相的特征,亦受到南印度阿玛拉瓦蒂(Amarāvatī)造像元素的影响。

1.佛头肉髻低平,把北魏过去的高耸肉髻,改成贴切自然的扁平状螺发。

2.北齐造像佛衣由北魏时代的“褒衣博带”式,改变成袒右肩或低开领的通肩袈裟,此尊像背面袈裟表面以彩绘方式,绘出袈裟的框格装饰,表现福田相。袈裟质地轻薄而贴身,遒劲流畅的阴刻衣纹,顺着身体结构起伏,双腿轮廓隐约可见,这种“薄衣贴体”的造像风格,展现了印度笈多艺术在中国的流传影响,是北齐造像的一大特色。

3.北齐造像一改北魏以来的秀骨清像、褒衣博带样式,青州佛像服饰,具有明显的“曹衣出水”特征,又称“曹家样”,是由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曹仲达所创之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身披薄纱,宛如出水之感,后人因之命名。衣薄贴体如出水中,既表现了衣着质地,亦表现了躯体的流线变化。

4.健美秀丽的青州造像风格,佛像宽肩细腰,胸腹微突,躯体丰腴饱满,身形修长,姿势直挺,体态优美,这些特点亦是受笈多造像艺术之影响。造像脸形浑圆、面颊丰润、五官细腻,眼光下敛、俯视沉思,柔美内省的神情,取代过去东魏山东造像的童稚之气及古拙式微笑的表情,静谧庄严的法相、专注于内心的表达,更接近于法身的本质,沉思与内省的精神境界,庄严宁静,沉潜端严,具有安定人心的力量。

感恩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