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声名显赫到削官赐死,清朝重臣年羹尧与皇帝之间的爱恨情仇

 山地之仔 2019-03-17

每一个朝代都有其代表人物,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作为封建社会末尾的清朝,也是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名臣重臣,而作为一个两朝重臣,战功显赫的年羹尧,绝对算得上是清朝重臣。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汉人,虽然后来有了一个镶黄旗的名分,但是汉人的身份还是改不了的,一个汉人能这么受清朝统治者的器重,而后又突然被削官赐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熟悉清朝历史的朋友应该清楚,年羹尧可以说是一个将领,一个武臣,是以军事方面的才能成为了清朝重臣,但是他进入仕途的方式却是通过科举。他自幼就爱读书,而且聪明过人,颇具才识,弱冠之年就中了进士。后来经过累迁,最升任到了四川巡抚。根据相关史书记载,年羹尧任职巡抚的时候,年龄还不到三十岁。不过,年羹尧能被康熙皇帝如此的重用,虽然与其本身的才能有关,但是更大的原因还是在于他的家庭背景。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也是当时朝廷的重臣,曾任工部侍郎,湖广巡抚等官职。而且他的正房是大臣纳兰明珠的孙女,这些背景都是他仕途能够一帆风顺的原因。

如此年轻的年羹尧能有这样的成就,与当时的康熙皇帝的对他的赏识以及破格的提拔是分不开的。那时候的年羹尧对于皇帝的提拔感激不已,觉醒做一个两袖清风清臣。上任之后的年羹尧励精求治,很快就做出了很多的功绩。而且他为官清廉,拒绝收礼,年羹尧的这些行为更加受皇帝赏识。后来他在抵御异族入侵西藏的战争中,显示出了卓越的军事才干。经过大大小小的数次战役之后,年羹尧得到了“定西将军印”,这不仅是朝廷对于他的肯定,也侧面证明了在军事方面他确有才能。

但是这些功绩并不能给他带来狂妄的资本,真正让他膨胀起来的,是在皇位交替之后开始的。

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康熙皇帝驾崩的那一年,雍正皇帝即刻即位,因为当时有康熙皇帝要将皇位传给十四子的传言,雍正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便命令抚远大将军以及十四子回京,名义为奔丧,实则为了控制兵权。帝王心术不只是雍正皇帝会用,作为他的十四子允禵心里也是非常清楚的,只要回到京城,皇帝的位置基本也就尘埃落定了。后来允禵能老老实实的回去,年羹尧在其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为他当时的控制着十四太子大部队的后勤保障。年羹尧拥护雍正,而且还保证了雍正的顺利继位,所以雍正皇帝非常的重视这位两朝老臣。不仅称其为“恩人”,还将西部的行政军事等一切事务全都包揽给了年羹尧,足以可见雍正皇帝对年羹尧的信任。

后来的青海叛乱年羹尧战功显赫,更让雍正皇帝信任这位老臣,不仅给他加官进爵,还给了他的父亲,妹妹,都升了官职,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时候的年羹尧已经膨胀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毕竟是两朝老臣,而且战功显赫,权势滔天,这些都给年羹尧膨胀的资本。不仅在同行面前嚣张跋扈,目中无人,而且在皇帝面前也是毫无顾忌,大大咧咧,没有一点谦卑的态度。

让年羹尧招来杀身之祸的,还是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动作。不仅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随意的安排自己的亲信任职,大搞裙带关系,甚至还能左右朝廷官员的选拔,这种行为无疑是挑战皇权的做法,还有一件最主要的事情,就是与他与雍正的兄弟允禟来往密切,不仅不替雍正监视允禟,还对其放任自由,这让雍正担心不已。之后的年羹尧一贬再贬,最后被列出大罪九十二条,很多罪名就是株连九族的罪名,但是皇帝念其旧情,于是赐其狱中自尽。

年羹尧的政治与军事才能是可以肯定的。他的问题在于不懂急流勇退之道,反而在权力和声名面前迷失了自己,在皇帝的宠信与赏赐之下日益膨胀,变得目中无人,肆意妄为,他的种种行为让皇帝非常忌惮,最终被皇帝灭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