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月泉古联今对 广东广州 潘继成

 风吟楼 2019-03-17

广州番禺蔡边村螺山腰上有日月两泉,刻有碑文说:这“两股清澈甘甜的泉水”是仙螺“两条尚未长出的螺须”变的。“800年前,古人留下了'日月两泉明白水’的上联……能工整地对出下联的人,至今仍未出现”。

1993年,《番禺报》编辑何侃基在《南国楹联》征联。顺德联家杨秋以其先祖杨凝淞清·同治进士出的“门人一钏闪金川”下联缀合成对,虽说不上工对,却也算巧合。对此有联家说这“只是为对句而对句,未能产生新意境”,并指出“其点睛之笔在'日月两泉’令人'明白水’,前后因果相连,哲理意境递进提升”。

笔者认为按照传统对法破解此联的关键在于:怎样去把握“明白水”。1.有人认为“明白水”应读为“明白/水”【注】①,“明白”是形容词,意为清澈、白净;“水”是名词。笔者认为这种读法不符合“日月”合成“明”、“泉”拆为“白水”的实际,正确的读法应是“明/白水”,此时的“明”是明白、清楚之意的形容词,“白水”是名词,意为白色而明净清澈的水。2.要注意合字与拆字的结构、意义与平仄状况之合理。“日”“月”并列名词,均仄声,合成“明”变为形容词,读平声。对时的两个字应是并列名词,其中一个应是平声,合成的词应是形容词或动词,读仄声。“泉”是平声名词,拆为“白”“水”,两者仄声,“白”是表颜色的名词,“水”名词。对时拆出的两字应是平声名词。

基于上述的分析,对句如下:

丘山-一镇^【注】②岳^【注】③真-金-。分析:“丘山”即“山丘”并列名词,与“日月”对词性、平仄协调;结合实地是指“螺山”。“镇”有两义:作名词指村镇即蔡边村;作动词是安定意,即蔡边村坐落在螺山旁。“丘山”合为“岳”,“岳”本义是高大的山,喻意为高尚的品德(《现代汉语词典》6版432页),故“岳”已由名词转为形容词,它与“明”对词性、平仄协调。“镇”拆为“真金”对“白水”词性、平仄协调。句意为:居住在螺山旁饮了日月泉水的蔡边村人一个个的品德都像真金那样的纯洁。横批:德像真金。

   【注】①“/”表示节拍。

②“^”表示仄声,“-”表示平声。

③李文郑《跟我学对联》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5月版174-175页说:1945年8月,日本投降,成都某报以“中国^捷克^日本^”三个国家名出句征联,终以三个我国城市名“南京-重庆^成都-”为对句拔得头筹。出句巧妙地化“捷克”为战胜(胜利克敌)之意,以表庆贺。对句则巧妙地化“重庆”为重新庆祝之意,“成都”亦含“南京”又成为首都之意而夺魁。作者给予“构思之精巧,表达之准确,令人称奇”的高度评价。若死搬硬套联律的话,至少有三个毛病:1.出句“中国捷克日本”的三个节奏点仄声失替,本身就是病句。2.出句是三个国家名,对句是三个城市名,显得头重脚轻。3.以“重庆”对“捷克”仄声失对。但是,评委却慧眼识珠!以立意为根本、内容要相关排除了三个毛病的困扰而觅得了珍珠一一发现了“捷克”有胜利克敌之意,使名词转类为动词;还发现“重庆”有重新庆祝之意,亦使名词转类为动词。这样便化平庸为神奇,在茫茫的联海中觅得了珍珠!

小结:【注】③之例说明:转类是对联的传统修辞方法,它能化平庸为神奇。“岳”本义是高大的山,喻意为高尚的品德,已满足转为形容词的条件,故“岳”的这种用法是对传统修辞的继承。

此例还说明:即使是获一等奖征联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应该记住:中国楹联学会编《联律通则导读》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12年11月版117页说(《联律通则》)第十二条: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与118页说的“谐巧类对联(笔者注征联绝对是也)因为拘于各种修辞技巧,对声调上的要求一般很宽松,我们可以理解为以技巧的得分而弥补了声调上的失分”这段话。

为此,笔者认为:谐巧类对联,只要遵守《联律通则》第十条,即没有下列之一者:1.合掌,2.不规则重字,3.尾三仄或尾三平,便是合格对联;若违反其中之一者应判为不合格对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