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卫华:“动态风景墙”的荒诞现实

 古朴书馆 2019-03-17

倪卫华:“动态风景墙”的荒诞现实 

倪卫华的系列摄影作品《风景墙》以其反映当代中国问题的现实题材和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近年来引起了艺术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次他在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上又展出了被他称为“动态风景墙”的录像视频。“动态风景墙”由四台并置的高清电视组成,每台电视的屏幕中似乎放映着一些与城市家居生活有关的片段,因为其背景无一例外都是一些奢华的现代化居室,但若你仔细一看,在“居室”中来来往往的人们有些异样:他们似乎都在急匆匆地赶路,有闲逛的市民、有上班族白领、有外来务工者,他们时而快步走动,时而又停顿下来,在等待着什么……

倪卫华:“动态风景墙”的荒诞现实

这组录像作品是他继摄影系列《风景墙》面世后的又一探索性尝试。“动态风景墙”悄然地将城市公路上的广告墙与恰好从前面经过的市民影像有机结合起来,当你瞥见物质体量与“室内居室”极不对称的卡车呼啸而过,当你看到一群群上班族模样的市民焦急地等待红绿灯的神情,当你听到汽车与摩托车交错杂乱的鸣笛声,统统发生在极尽奢华的、优雅别致的、统一在“土豪金”色调下的“居室”前面时,你会不得不发出惊叹,倪卫华拍摄的这组反映中国当下城市景观的影像视频,看上去是如此的真实,却又是如此的荒诞。它以“发现现实”的艺术魅力,将现代化的荒谬及人的困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又以“批判现实”的辛辣笔触,将中国现代化与城市化语境中的各种矛盾、冲突巧妙地揭示出来。

倪卫华:“动态风景墙”的荒诞现实

与摄影一样,摄像作品“动态风景墙”也以城市中司空见惯的房地产广告墙为背景(更多的是以反映楼盘样板房室内效果图为背景),通过纪实拍摄的方式将广告墙前匆匆路人的动态影像融合于二维平面广告的“风景”中,从而使行人置换了“事件的发生地”,并与“拟像”的景色交融一体。倪卫华认为:“风景墙”的出现,是中国快速资本化与城市化进程的特殊语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和商业利益的无节制膨胀,中国这片热土不仅在空间尺度上经历着巨变,人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物欲化的追求与攀比无休无止,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贪婪。《风景墙》里那些被大肆显摆的奢侈生活元素和以挪用绿色理念来装饰现代生活的时髦策略,揭示出城市化进程下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与冲突。

倪卫华:“动态风景墙”的荒诞现实

艺术批评家顾铮在评论倪卫华的作品时指出:《风景墙》中出现的“这些广告不脱精心编织谎言的习惯,连绵端出一盘又一盘令人眼花缭乱的虚浮广告。这些广告为了夺人眼球,除了在文案上争奇斗艳,还要在广告的图像表现上下功夫,以求得行人、读者与观众的眼光的驻留。恰恰就是这些给出了诸多视觉承诺的房地产广告,尤其是耸立在城市街头的房地产广告牌,成为了倪卫华创作《风景墙》系列的素材”。他说,“倪卫华的宗旨则是以这样的并置来强调社会反差与阶层分裂。出现在《风景墙》系列中的市民与没有享受到市民待遇的外来务工者,一旦与这些广告的图景相遇,往往就被它们所淹没,所压倒。这种压倒,既有不对称的体量上的,也有广告的势利气势所造成的。这种炫耀与卑微的反差,构成了这个系列的饱满张力,更突出了来自现实本身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倪卫华:“动态风景墙”的荒诞现实

文化批评学者朱大可认为:“倪卫华在图像学意义上的视觉领域,制造了一个跨界事件,至于它究竟属于什么性质,我们以后再慢慢定义它。但是倪卫华至少找到了一种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这个方式就是:他说出了人,尤其是这个城市的居民,或者说是城市建设者和他所建设的这个物体对象之间的那种分离。这分离是一个典型的政治学主题,因此,倪卫华的思考已经远远超过了美术或美学的范围。这就是倪卫华作品的意义所在。

                               2013年10月 北京

 倪卫华:“动态风景墙”的荒诞现实


倪卫华:“动态风景墙”的荒诞现实

倪卫华:“动态风景墙”的荒诞现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