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见”的三勾兵,在它身上还发现“青铜器族谱”

 五星辉煌 2019-03-17

这件青铜器,确切地说是一组,它叫三勾兵,自然有三件。这是三件怎样的青铜器呢?三勾兵,就是三件戈。它们长约27厘米,宽约5厘米。在形制上,是典型的商代文物。都是直援微胡,内端用镂空透雕的手法雕有凤纹,援身上,还倒铸有铭文。

这组三勾兵出土在解放前,因为时间过久,已经没有准确的出土地的记载了。今天广为流传的是农民在翻地时,从土里刨出来的,而三勾兵的出土地点,也有河北保定,易县,平幽县三种说法。总之,最后落到了著名的收藏家罗振玉手中,并被完整地留存下来。

三勾兵的用途曾经引起过人们的广泛争议。从传统意义上讲,戈,尤其是商代的戈,本来是应该用于战争的武器。可研究发现,三勾兵和在战场上厮杀的兵器还是有明显区别的。首先是它的细节部分与普通的兵器戈不同,如内端出现镂空立鸟,要知道,任何一件兵器,自然不能镂空,因为镂空的兵器一旦上了战场,很容易就会折断。其次,三勾兵的做工必须要用精致来形容,很不符合普通实战兵器厚重,结实和粗犷的特点。而最大的不同是,在三勾兵的援身,分别铭注着很长的铭文。

专家们给出的结论是,它绝不是一件实战的武器,而是一件宗庙祭祀中使用的礼器。

再对三勾兵上的铭文一解读,发现三段铭文内容各不相同,但意思相近。分别是“大祖日己祖日丁祖日乙祖日庚祖日丁祖日己祖日己”,“祖日己大父日癸大父日癸中父日癸父日癸父日辛父日己”,“大兄日乙兄日戊兄日壬兄日癸兄日癸兄日丙”。古代没有标点确实很让人头疼,但这样的铭文还是难不倒我们的。很明显,这些铭文写着的,是一个家族,从太祖,祖,父,到兄四辈,共二十个人的名字。这不正是一个完整的家族谱吗?

目前,我们已知的我国最早的家谱,出现在商代的甲骨上。那是一片很大的牛的肩胛骨,上面共刻了14行,共13个人名,其中,11人为父子关系,2人为兄弟关系,形成了一段非常完整的商代人家庭的世系。专家认定,刻的是距今约3200余年的武丁时代,一个以男子为世袭的家谱。可以断定,在此之前,还会有如刻在竹木简,甚至是皮革上的家谱,只是都没能留存下来。这样看来,至少在商代,家谱制度已经比较成熟。

因为那件甲骨家谱,三勾兵失去了我国最早的家谱文物的“宝座”。可它却成了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刻在青铜器上的家谱,并得到了王国维,罗振玉等名家的一致认同,罗振玉甚至评价它是“传世古兵无能逾此”。

至于为什么要用兵器来当礼器,又为什么会把家谱刻在戈上,小编有个自认比较靠谱的推测:这个家族世代都是军人,他们将祖辈、父辈还有自己这辈的名字,刻在兵器上,目的就是告诉自己的晚人后辈,要牢记祖先为国征战,并获得功名的传统,也是激励后人,想要上家谱,必须要要好好努力,树立建功立业,为家族争光的理想。究竟是不是小编说的原因,这还得需要考古学家的考证和揭秘……目前,神奇的三勾兵,现在珍藏于辽宁博物馆,如果您有时间,一定要到博物馆去亲眼看一看,没准您就会发现它身上的未解之谜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