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老章的收藏是 田黄石收藏的最高层次---石空 所谓田黄老章是指有岁月沉淀的章,先人使用过的章或先人制作而成的章。简单讲就是留传到现在的明清民国时代的田黄印章。 (古时候田黄石指的就是田黄印章) 田黄石本来就是用来制印的,作为身份的象征,非富即贵的贵人及社会名流多少都会给自己置办一件或几件田黄印章来凸显自己的身份。 首先田黄石因硬度及质地等自身的原因保存不易,很容易被破损,需要精心呵护,精心保管及保养。 其次田黄石制印本身就是耗费田黄资源的行为。 为了得到一枚5面纽章(或六面素章)往往会舍弃印章3-5倍的田黄材料。要命的是田黄石切章 ”十赌九输“ 外表看起来很黄很暴力的田黄原石 切进去之后发现里面是白的(或质地不纯)于是 一个”田黄“硬生生被掉去”田黄“身份的比比皆是(不被认为是田黄) 由于各地名人对田黄石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田黄资源相对充裕的古代,文人墨客认为 田黄必须是方方正正的,不能留皮(尤其是黑皮)。 印面大小上也有讲究,甚至高度也做了所谓的标准形制,还认为 红格等都是缺陷需要去掉。 但是随着田黄石资源枯竭,所谓的标准形制被打破了,对印章本身的要求一降再降,六面素章→五面纽章→椭圆章→随形章→只要是章就行(如薄意章) 经历了这样的演变过程。对章面和高度已无法要求,只要能出章就有很多人抢着要,于是不管是不是高官巨富还是普通的文化名人,田黄印章的体积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赐给李鸿章的田黄印章也就28克,而且还是椭圆纽章) 曾国藩用的田黄印章也就是20克。 越到后面体积越小,10克以内的田黄老章比比皆是。 能留传到现在的田黄说明质地绝对是最好的(最稳定)精品。再加上包浆,古朴典雅宝气横生,这才是真正符合”石帝“身份的宝石。 流传到现在的老章质地都不错(很稳定)包浆自然,把玩起来很舒服,老章里能看出岁月的沉淀,制印者想表达出来的一些信息,还能隐约地感受到其主人一番爱石之心。其文化人文价值不可限量。 由于历史上的一些原因,田黄老章大多在 日本,台湾,香港地区,随着国内田黄石行情高涨,富裕起来的大陆藏家们纷纷到这些地方去高价回购田黄老章,于是很多田黄老章得以回流,成为国内高端藏家们的挚爱。 由于稀缺(保存不易,留传不易,收藏不易)田黄老章的价格非常昂贵而且坚挺。 正所谓一克千金指的就是田黄老章的行情(江湖上盛传的一克一万指的就是此) 田黄老章的收藏是田黄收藏的最高层次。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还要看缘分。有钱的人很多,但是田黄老章却不易碰到,遇到了也不一定能拿下! 目前市场上冒充田黄老章的假货很多,识别难度在增加。以前是用皂石染色或用寿山石染色做旧,石粉压制,塑料冒充,河南黄及昌化黄,湖广石等石材冒充,但是现在大量的老挝黄石充斥市场,市场上大量出现用老挝石做旧的假田黄。 这种假田有的有丝,有红格,也有所谓的石皮等等特征,而且还有宝光,所以识别难度很大,对新手的冲击及诱惑不小。这种货源源不断地出现说明市场上很多人在吃药,具有相当地市场。最近两年找本人鉴定所谓田黄老章的石友们有一半以上都是用老挝做旧的假田黄。 不可否认这些假田有的照片上很难辨别,需要上手仔细观察。像我们这样接触田黄有段时间的老玩家都如此何况是新玩家!细思极恐! 收藏田黄老章之路,绝不平坦,希望新手朋友们不要盲目去追寻,也不要盲目去购买,抛弃想在地摊上捡漏得想法。先沉下心来自我修炼,练得一副火眼金睛,努力工作,多攒一些余粮,慢慢提高田黄石收藏层次,等待时机。 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收藏到自己心满意足的田黄石老章。 石空-yuaihe10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