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本 设色 97×62.7cm 1944年7月 南京博物院藏 题识:甲申初伏,东川金刚坡下,抱石写。 钤印:抱石私印(白文) 
傅抱石善画雨,始于1940年代,应该是川西山区多雨的气候给他带来创作的灵感,无论是巴蜀的疾风暴雨,还是江南的绵绵细雨,都被他再现于画幅之上,引人人胜,如《潇潇暮雨》《风雨归舟》《巴山夜雨》《江南春雨》等,皆为其精心力作,所以论者常用“一半山川带雨痕”来形容其画作。 谈及画雨,他认为:“古代画家不直接画雨,而能使人产生下雨的感觉。……到了清代的金冬心,开始摸索直接画雨的方法。我受了他的影响,也吸收了西洋水彩画的表现方法。但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老师是大自然本身。”自然触发了他的灵感,为他提供了素材,在吸收中外绘画技巧长处的基础上,傅抱石成功地表现出原本没有固定形状的雨水的气势,形成强烈的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