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抱石 屈原图轴

 oldappletree 2019-03-17
>>>>
傅抱石  屈原图轴   

纸本  设色  58×84cm 1942年  

南京博物院藏

题识:屈原。壬午夏月,新喻傅抱石造像。

钤印:抱石长年(白文)、抱石入蜀后作(朱文)、抱石斋(朱文)

1942年1月,郭沫若以10天的时间火速写就具有强烈战斗和鼓舞力量的五幕历史剧《屈原》,并连载于《中央日报》。4月3日,这出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历史剧在重庆国泰戏院公演,引起强烈反响。在剧中,郭沫若透过屈原的爱国情怀,揭露现实世界:“我便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其后两、三个月间,郭沫若又完成了最系统、最全面的长篇著作《屈原研究》。

 1942年初夏,傅抱石为了表达对郭沫若的支持和对国家的热爱,在《屈原》公演后不久创作《屈原像》。他根据郭沫若的屈原生平考证,将主人公形象定格在屈原自作《渔父》诗“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上,面容悲切,内心沉重,较为完美地刻画了一个披发行吟、失魂落魄、投江自沉前瞬间的生动形象。7月,郭沫若为《屈原像》即兴题跋三十八句的五言长诗。

通过透彻了解和严谨创作,傅抱石将屈原的爱国精神、忧患意识展现在观者面前,体现了中国人物画塑形传神的最佳境界,堪称其历史人物画作的佳作。此后,傅抱石创有多幅《屈原像》。每逢端午节,他多要创作“屈原”以志纪念。而且,伴随着郭沫若有关屈原研究著述的问世,傅抱石总能及时地创作与屈原相关的作品,以表达对郭沫若的支持和崇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