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芷苓:我怎样演戏——答秦腔演员齐海棠

 cxag 2019-03-17

海棠同志:

接到你的来信已有好久了,你提出叫我函授,我一时不知应该怎样回答你。我是个京剧演员,如果说有一点可取之处的话,除了由于继承了老师的技艺外,

还由于向各地方剧种,包括你们秦腔,学习了很多东西的缘故。所以按理说我应该向你们学习,而你却要我给你函授,这下子可把我难住了。但是我想趁这个机会与你们互相交流一下,所以我就大胆地把我这几年来很不成熟的一些体会告诉你,作为抛砖引玉,希望你看过后给我指正,并把你们的演出体会告诉我。

下面是我的体会:

一、从人物性格出发:

排一出戏,首先要分析所扮演角色的人物性格。摸准人物性格后,就要演出人物的个性来。这样才不致于千人一面,而是活生生的这一个”。比如我演《金玉奴》中的金玉奴和《铁弓缘》中的陈秀英,从年龄、服装上看,这两个人物都一样,但由于她们出身、环境的不同,人物性格是不同的。陈秀英是将门之女(她去世的父亲当过守备),她和母亲都有一身武艺,而且开着茶馆,接触的人很广,养成洒脱、活泼、开朗的性格,同时又具备了江湖上的一些豪爽义气。虽然是未出阁的姑娘,但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敢想敢做,说打就打,说骂就骂,该撒娇时还要撒娇,有时还和妈妈顶顶嘴。

可是金玉奴就不同了。她是丐头之女,幼年丧母,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这种境况养成了她孝顺、温柔、忠厚、善良的性格。这和陈秀英的泼辣、洒脱的性格截然不同。所以我们扮演角色,首先要吃透人物性格,要从人物出发,演出不同的个性来。这样才能把人物给演活。

二、注意角色之间的交流

俗话说,一台无二戏”,就是说演员在台上必须与同台演员紧.密配合,相互交流,随着剧情的发展相应表现出内心的感情变化,而不能游离于戏情之外。有些演员为了单纯卖弄自己的个人技巧,与同台演员该呼应处.不呼应,该交流处不交流,这就破坏了整出戏的和谐统一。有一些演员在台上,在自己没词的时候,就傻乎乎地站在那儿,对其他演员的演唱无动于衷,这也是演出中的大忌。比如《岳母刺字》这出戏,当岳母给岳飞刺字时,演岳飞的演员一定要有刺痛感,这样,戏就逼真了。我们常说的假戏真做”,就是这个道理。而岳夫人要随着刺字的动作的进行,时时表现出疼爱、怜惜的情绪,而不能无动于衷,做壁上观。作为岳飞的妻子,因平日夫妻之间感情很好,这时看到丈夫在刺字时的痛苦,心情是够紧张的,但又为岳家母子的爱国豪情所感动,既敬佩又自豪。因此她在担心之余又流露出欣慰的心情。这样,一台戏就活了,就能紧紧地抓住观众,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三、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

摸准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演好戏的重要条件我每接到一个新的剧本,总是要把所演角色和其他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搞清楚。例如我演尤三姐这个角色,我就把她与贾琏、贾珍、柳湘莲、尤二姐、尤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明白。对贾珍这些人,她是厌恶反感的。但因是寄人篱下,又不得不与其虚与委蛇,敷衍应付。但对他们的调戏逗弄,她是不答应的,常常给他们一个冷脸子,有时还反讥几句。用贾府那些纨袴子弟的话是玫瑰花虽然好,可惜有刺扎手”。对母亲和姐姐,她是关心爱护的,她们之间的关系是骨肉之情,所以虽然对母亲和姐姐的做法看不惯,但她还是处处维护她们,同情她们。与柳湘莲的关系,她把他看作是知己,是自己的终身依靠,所以一往情深地爱恋着他,最后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和忠贞不渝,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明白了人物之间关系,表演就有了分寸,不会离谱。又如传统戏中,丫环是经常出现的角色,但各剧中主婢之间关系不同,主人对丫环的态度就有所不同。如王熙凤,她是贾府的主子,为人又很毒辣,故而对丫环是呼来喝去,作威作福。而《宇宙锋》中的赵艳蓉,丫环从小在她身边,在危难中又大胆帮助她,所以她把丫环当作自己可信赖的亲人,态度就比较亲热。而金玉奴对丫环的态度更是不同,一方面她出身低微,再加上绝处逢生,所以在“洞房”一场中,把众丫环当作自己的姐妹,而不摆什么架子。

四、带戏出场:

演员出场之前,要充分酝酿情绪,使自己进入到戏情中去,到上场的时候,就能带着人物的感情出场。有位朋友和我谈起,他看过一出《三上殿》,公主的儿子秦英砸死了太师,皇帝将他问罪,这时演公主的演员出场却是慢腾腾的,这就不符合她此时此刻的心情,不是带戏上场了。试问,儿子就要被处死了,做母亲的怎么能慢慢腾腾的一点也不着急呢?话剧讲规定情境,对我们戏曲也是有参考价值的。过去我演《铁弓缘》的“茶馆”一折,陈秀英的三次提壶上场,台步、身段、神情都差不多,这就不符合规定情境。近来我注意了这个问题,根据剧情发展,几次上场的感情、台步、节奏都不一样。第一次上场,陈秀英听到母亲召唤,说来了客人,是很高兴地提着茶壶上场,步伐轻松,神情愉快。可是当她看到客人竟是不怀好意的官家恶少,就一肚子不高兴了。她扭转身回去,重新换了把不好的茶壶,挺不情愿地慢步上场。这两次不同感情、节奏、步伐的上场,表现了陈秀英爱憎分明。第三次上场,是听到母亲又喊“待客”,她心想母亲不是去追那几个无赖了吗?怎么又回来了?因而是带着猜疑的心情上场的,当秀英看到气宇轩昂的匡忠时,她的态度马上就不一样了,一路小跑似地回转身,拿出最新的一壶,喜滋滋地上场,表现出少女的活泼。这几次不同的带戏上场,不但加强了舞台上的艺术效果,而且还避免了动作的雷同。

五、唱、做、念要有感情:

唱、做、念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必须从感情出发,而不能单纯卖弄,一般来说在唱的时候,演员容易掌握和抒发感情,在过门或静场时,就会走神。我认为,在长过门时,角色也要沉浸在感情之中,而不能使感情中断。为了做到这一点,可以安排一些身段,避免在台上发怵。如《苏武牧羊》中有大段慢板,过门较长,我就安排一些身段,借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感情。最主要的是使自己进入角色。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演员在台上要达到忘我的境地,这个道理在戏曲演出中,固然不要生硬套用,但其精神还是可以参考的。在念白方面,也必须从人物感情出发,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我的老师荀慧生是很讲究人物念白的感情的,他那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念白使人听起来就如身临其境,是一种极好的艺术享受。我继承了老师的念法,又吸收了话剧的念白方法,经过自己的实践,念白就不再是枯燥无味,干巴巴的,而是富有感情。

六、眼神的运用:

眼神很重要,它不但能帮助我们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感情,而且从眼神中可以体现出角色的年龄、性格、身份、内心活动等,因此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舞台上角色的眼神运用必须要准确,而眼神的准确与否则取决于演员对人物内心感情是否掌握得准确。如果人物内心感情没找准,台上的眼神则摇晃不定,没准地方,也就不会吸引住观众。一般的用法是小姑娘的眼睛要灵活,左顾右盼,转个不停中年妇女(青衣)则不要太活,这是总的情况。但在具体情况下,还要具体运用。我们有时会碰到这样的演员,她在台上眼睛很大很圆,非常好看,但是她却不会使用眼神,从开演到结束始终这样大,一点也不灵活,这就叫死眼睛,大而无光。老前辈告诉我们用眼神的方法是:“欲左必右,欲前必后,欲大必小,欲收先放。欲放先收。”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要仔细琢磨才行。

七、面部肌肉的控制:

这就是我们演员面部的表演,这包括我们的嘴、眼、眉、鼻等。表演时面部肌肉控制得好,不但形象美,而且能帮助我们塑造出人物性格,表现出人物的情绪来。反之,则会破坏演出效果。有些演员由于面部肌肉太死板,到了台上什么也表现不出来。有的演员能表演,但是不注意形象美,哭时象笑,笑时又象哭,很不好看。其实只要意识到这个问题,还是可以控制和有办法改正的。比如我过去演苦戏,哭的时候嘴形很难看,后来我就尽量不用咧嘴的动作,控制下半部,嘴不多动,而是用脸的上半部,即用皱眉、悲眼、吸鼻的动作,照样可以取得悲的效果。我们演旦角的演员应该尽量保持美的形象,但也要从人物出发。我看到一个演员,她演的是一个青衣,而且是悲剧人物,可她却以为自己笑的形象美所以上场就笑,张着嘴,露出牙,活象个小花旦,这就不符合人物的身份了。这不是在演人物,而是在表现她自己,这是不对的。

八、统一和连贯:

角色一出场就要把人物性格体现出来,而且要有连贯性,要前后统一,避免演成一会象花旦,一会又象闺门旦,一会又演成个大青衣,这样变化多端,说明演员没有认真体会角色,是匆促上阵,马马虎虎的。

童芷苓、俞振飞、刘斌昆《金玉奴》

海棠同志,拉拉扯扯写了这么多,因水平有限,很难谈得透彻全面,特别是表演上的一些问题,用文字表述有一定困难,希望有机会当面交换意见,我也非常希望进一步向你们学习秦腔的表演艺术,来弥补我的不足。

                                                                                                                此致

敬礼!

童芷苓  于上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