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全传唐》的第二回中,靠山王杨林辅佐侄子杨坚篡周立隋,北齐将领罗艺趁机兴兵十万攻打河北翼州等地,杨林得到急报之后,领兵五万赶赴翼州,一场大战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人的身份,一个是隋朝的靠山王杨林,一个是前北齐燕公罗艺。两个人没有在灭齐大战中相遇,为何却在隋朝建立之后对战冀州了呢?这里面还真是有故事。 北周时期,杨忠为元帅,其弟杨林为行军都总管,领兵六十万攻打北齐,这一仗打得并不困难,北齐很快就灭亡了,其中秦旭和秦彝为国尽忠,誓死反抗,都被杨林所杀。北周灭了北齐不久,杨林就辅佐侄子杨坚篡周立隋,然后有了靠山王的封号。 隋朝一建立,燕公罗艺就坐不住了,兴兵来犯。但从这个动作来看,还以为罗艺是北周的重臣,实际上却是北齐的将领。其父罗允刚在北齐立下大功,被封在燕山,有了燕公的封号,并且能够世袭,罗允刚去世后,罗艺就继承了燕公这个爵位。但是罗家一直在边关,实际上对北齐并没有什么感情。 后来北周攻打北齐,罗艺并没有接到调兵的指令,也就没有出兵,北齐被灭后,罗艺也没有想着为北齐报仇,毕竟实际上燕山这一块算是半自治状态,与朝廷的联结并不是多么的频繁。 前文说了,秦旭和秦彝在这一战中被杨林所杀,而罗艺正是秦旭的女婿,只是罗艺得到消息的时候,秦家父子已经被杀,当时报仇无疑是以卵击石,毕竟北周的实力是很强大的。况且罗家和秦家只是姻亲,出兵相救是可以的,但为之报仇则是不太可能的,所以罗艺当时按兵不动。 不过后来杨坚又篡周而立,建立了隋朝,舆论对杨家是不利的,而且按照杨家的雄心,罗艺不可能永远选择中立,不闻不问,说不定哪天杨家就兴兵打燕山了。所以罗艺先下手为强,出兵来犯冀州,借着舆论的压力,未必不能打败杨家江山,至少要保住燕山这个地方,让杨家知道自己不是好惹的。 于是罗艺就兵犯翼州,而杨林出兵迎战。杨林和罗艺摆开阵仗,然后开始了一番对话。罗艺说:“你们杨家太贪心了,灭了北齐,篡了北周。我今天就要灭了你们杨家。” 杨林心平气和地说:“将军消消气,天下又不是一个人的天下,德者居之。现在天意在隋,所以将军即便有旧愁也只能压下去,不如归顺了隋朝,老夫亲自保奏你罗家永镇燕山,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罗艺略一思忖,这不就是自己想要的吗,继续镇守燕山,管你天下在谁的手中,只要燕山在罗家手中就可以。于是罗艺就说:“想要俺归顺也不难,需要答应俺三件事。”
这三件事很好理解,意思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在这一块土地上就是我说了算,并且不会接受隋主的召见,不会到京城朝见隋主,听调不听宣,我会保卫隋朝的江山,必要的时候出兵护隋。 杨林一听就笑了,这三件事其实是很简单的,这在他接受范围之内,完全可以答应。于是两军各退十里,杨林跟随罗艺到了燕山府,修表一封快马加鞭送到了杨坚手中,杨坚自然也是愉快地答应了。赶紧写下诏书,派窦建德到燕山府宣旨:
自此,罗艺就成了靖边侯,守护大隋的江山。不过后来杨林正是死在罗艺之子罗成的回马枪下,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本文只讲《说唐》,不说正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