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 一、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科学主义,理性主义。 信仰动摇、精神焦虑、心灵恐慌。 思辨、论证、灵性的力量。 被誉为“20世纪最纯净的心灵”和“让整个世界驻足聆听的声音”。 认识你自己。 人本主义。 人的定义、人的位置、人与世界的关系。 人的内在世界与外部世界发展不平衡。 人类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 互联网、手机、人工智能。 人的自我意识越来越低,人被异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办法:面对自己的内心,建立一个独立而又强大的自我,努力协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哲学思辨、概括。 宗教论理、开悟。 散文化的手法。 二、认识自我 真正的自我。 各种假象的蒙蔽、欺骗、诱导。 各种权威的恐吓、威胁、打击。 虚无缥缈、唯唯诺诺、卑躬屈膝。 克里希那穆提(以下简称克氏)。 如何认识自我: 1、确立认识自我的标准和逻辑是基础工作。 聆听自我,关注自我。 凡是人们视为必然而重要的事,我们都该提出质疑。 2、认识自我还需要建构联系的观点和开放的视野。 群体是自我发展的保障。 3、具备自己的心智是认知自我的核心工作。 自由不是放纵和任性。 第一层意思:鲜活。 第二层意思:纯粹。 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排除各种干扰和阻碍。 第三层意思:谦卑。 内心有成见和偏见。 4、要认识自我,还必须对自己身处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不要盲目自大。 危机的存在。 办法:居安思危。 5、认识自我,还需要具备觉察的能力。 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 客观对待:抛弃各种主观立场和意见,不夸大、不隐瞒。 整体审视:观察每个念头的动向,实现战略统筹。 从“我”出发,抵达自我,让自我站起来,不被各种势力所奴役,有尊严地活着。 三、警惕快感的压迫 内在权威是压迫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 内在权威:指与人自身相关的一些要素,如快感、记忆、知识、经验。 1、要对快感有清醒和整体的认识。 快感是形成社会的基本结构。 身体、心理、精神。 快感经过知觉、感觉、接触和欲望四个阶段形成。 快感不具备长久性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恐惧和痛苦。 平等和自由的关系。 2、要有告别恐惧的智慧和勇气。 恐惧是生活中最大的问题之一。 念头引发了恐惧。 记忆对恐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时间:指我们的心理时间。 自己就是恐惧。 我们自身就是恐惧的根源。 3、要从暴力和愤怒中解脱出来。 否定性、叛逆性、对抗性。 动手打人、发动战争。 嫉妒、自虐、自暴、自弃。 担忧和恐惧。 其他的价值和意义。 快感是自我必须反抗的第一重压迫。 建构长久、稳固、坚实的信仰。 四、突破思想的束缚 1、明确思想的形成逻辑,学会管理自己的思想。 思想形成于人的记忆。 自由调控思想的发生过程。 2、要意识到思想的缺陷和不足,对思想进行改造和提升。 焦虑、恐慌、紧张。 不平静、不安宁。 制定规则。 选择性删减。 成也思想,败也思想。 思想是自我必须反抗的第二重压迫。 五、与他者平等自由地相处 现实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 1、拒绝在自我和他者之间进行比较、衡量和评判。 他者:包括别人,也包括另一个自我和社会结构。 生命能量。 对自我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 合理管理欲望。 2、避免对他者的形象进行虚构和假设。 我们看到的历史,是人自己虚构出来的。 全面而又真实地认识对方,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3、要从社会的心理结构中解脱出来,与现有的社会模式保持相对独立和自由的关系。 社会习惯,社会风尚。 引领社会的远望和理想。 热情,毅力。 摆脱社会心理结构。 宗教、酒精、书籍。 生命整体。 六、发现爱的真谛 1、要有探寻爱的真实含义的意志和决心。 2、学会拒绝各种外在权威,比如父母、老师和朋友等告诉你的答案。 什么不是爱? 3、拒绝在我们的记忆中去爱。 全神贯注、全心全意去爱。 爱存在于不同的时空结构中。 4、不要尝试训练和练习爱。 情感和信仰。 5、保持一种没有任何动机的激情。 动机构成自我。 自我感受爱。 没有动机:没有“我”的想法、念头和观点的参与。 6、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新鲜、活泼、充满生命力。 放弃执着的念头,让自己的内心归于平静,将爱的真谛真正显现出来。 人际关系是自我必须反抗的第三重压迫。 要重视自我的整体建设。 只有自我的建设做得十分完备,才不会受制于人际关系。 七、抵达真实的自我 人类要解决的问题:认识自我。 人类的任务:将自我彻底解放出来。 快感、思想、人际关系。 1、突破时间的束缚和压迫,实现心智的自由。 时间:心理上的时间。 思想诱导我们去防御。 应该直面、克服、消解。 2、认识到自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学会化解自我和他者的矛盾。 放下自我,忘我。 放下自我,接纳他人。 3、打造属于自我的冥想方式,实现心智的深层自由。 把握冥想: 1、集中注意力,整体审视自我和他者。 2、要具备一颗极其敏锐的心,及时捕捉任何细节。 3、只做客观对待,不做主观评价。 八、建设新我 1、学会独处,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注意: 1、克服急功近利的心。 2、正确处理修炼与自由的关系。 自由的心态。 2、让旧我走向涅槃。 已知的创伤、荣辱、自制的意象、所有的经验。 从已知中解脱。 清新、年轻、单纯。 直视内心的各种矛盾和纠葛。 打造纯粹的自我: 1、修炼道心,提升觉察力。 客观和体察入微。 危、微、精而一。 2、要运用能量,打通行动的管道。 抛弃各种成见。 敢于同自己的情绪作斗争。 目的:实现自由,自己拯救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