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茗闲话 | 翻白眼的艺术

 十一贝子 2023-03-08 发布于北京

西南古民居绘有门神的门扇

杨绛先生的散文集《杂忆与杂写》中有一篇写自己十三岁那年回到无锡,随父亲去逛公园,路过北门楼时碰到一个青楼女子,“背影很苗条,穿一身樱白色的夹绸衣裤,白缎的绣花鞋,梳一条油光光的长辫子,用白丝绳扎着个三寸多长的'系根’。”

那女子走在父女俩的前头,进了公园,进门处一个男人“斜着眼看她”,杨绛悄悄拉父亲衣角,让父亲快看,说:“那个男人的眼珠子全走到眼角里去了,只剩下一星星黑了。”父亲说不许看人家,可是杨绛觉得那男人的眼睛斜得太危险,不禁又偷看了几眼。

多年后杨绛先生回忆起来,仍觉得那女子很好看,并且说自己从此也学会了“斜着眼看”——“斜着眼,也许就是阮籍所谓的'白眼’吧?

我一直觉得这是一篇很有趣的文章,可惜后来《杨绛全集》把这篇删掉了。

唐代孙位《高逸图》中的阮籍形象

这里提到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简傲》,说的是魏晋时期的大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善于作“青白眼”,但凡见到凡俗之人,即以“白眼”对之,惟有见到自己欣赏的人,才改用“青眼”,由此留下“青眼有加”这个成语——所谓“青眼”,就是用黑眼珠对人,而“白眼”就是把眼白翻过去斜视,以示不屑。

“青眼”是正常的注视,“白眼”人人也都会翻,但要翻到阮籍先生的水平,估计还是需要苦练一番的。杨绛先生少女时代见到那人能把“眼珠子全走到眼角里”,“只剩下一星星黑”,技术难度相当高。

鲁迅先生很欣赏魏晋名士的洒脱,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说:“阮(籍)年青时,对于访他的人有加以青眼和白眼的分别,白眼大概是全然看不见眸子的,恐怕要练习很久才能够,青眼我会装,白眼我却装不好。

他在纪念友人范爱农的文章中描写范爱农“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平时又喜欢“瞪着他多白的眼”。眼睛生而多白,翻白眼自然要方便得多,可是即便不翻,别人也会误以为你在藐视他,实在冤枉。范爱农这副天生白眼很不受人待见,后来不明不白地死了。

当年火遍天下的小胖

现实生活中喜欢白眼斜视的人不多,难得见到,一旦有人被抓拍到类似的表情,往往能在网上迅速走红。十几年前那个火遍天下的小胖就是一例。

今年年初,我在重庆调研古建筑,见到两扇绘有门神图案的古民居门扇,印象非常深刻。两位门神都是文官形象,左边这位面容和善,右边那位表情古怪,瞪着大片白眼珠子斜视,似乎在说:“你也配进门?”此神大概是阮籍的化身,把翻白眼的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白眼门神

我觉得这位门神极有网红的潜质,大家不妨翻拍一张存在手机里,平时遇到厌恶的人,直接亮出来冲他晃一下即可,免去自己翻白眼的麻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