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楠:他想扒了以后怎么样? 李彬:他向前面爬呀。 陈晓楠:还想往前冲。 李彬:向前冲。 陈晓楠:其实双腿已经都没有了。 李彬:没有,他手没有受伤,在拼命地扒呀,在推我呀,拒绝我。 陈晓楠:那时候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李彬:说不出来了,嘴唇也炸掉了,下巴也炸掉了,这个地方炸个三角,眉毛这个地方都炸(开)缝了,没办法,我赶紧就喊其他营地的战士过来帮忙,撕急救包,撕了很多,给他扯掉,扯掉了以后你不好再用,就是一直到我没办法,那怎么办?把绷带用手捆起来,扎在口袋上,所以我一辈子都记得这个。 解说:在挣扎了30分钟后,沈国良最终停止了呼吸,牺牲时他脖颈向前探着,双手紧握。 李彬:我是热泪滚滚,就瞬间,跟我合吃一袋干粮,转过身过去,对吧,打开道路,他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打开了道路。 陈晓楠:等于你们是在他人生中最后的这三四十分钟的时间。 李彬:对,我是他生命中最后的一个人。这件事刻在我的脑海里,铭刻在我的心上啊,记忆里,铭刻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的,永远不会磨灭的。 李彬成烈士最后的守护者 见证残酷战场留下遗憾 陈晓楠:作为一名救护兵,李彬特殊的身份使得他见证了战场上最血腥,最残酷的那些场面,在短短半年时间里,他一共抢救了56名负伤的战友,而其中有8名战友牺牲,有3个人就是在他的怀里永远闭上双眼。 一个个年龄的生命在他眼前消失,李彬呢,因为这样特殊的一种关系成了他们最后的守护者,陪伴者,其实对他来说有的战友只是一面之缘 有的甚至在此之前从未谋面,而他陪他们走完的也不过是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小时,三十分钟。可就是这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却让李彬觉得和本来陌生的战友之间发生了永远无法割断的深刻关联,很多生命其实都是猝然而逝,战友们没有留下任何话。 在李彬的记忆力,战友樊俊离开的那一幕他永远难忘,因为那一幕给他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解说:1985年2月27日,李彬同乡战友樊俊在42号高地救助伤员时,不行触雷,身负重伤。而此时李彬距离他不足十米, 李彬:因为我也是刚刚认识他,他牺牲的前一天晚上跟他住在一个猫耳洞里,看到他受伤这么重,那时候心情也比较急,拼命地往后面送,争分夺秒地抢夺时间想把他救活。 就在这个运送的过程当中,我一分钟一分钟也没停下来,想4跟他说点什么,但是我看到他几次,虽然伤势很重,眼部受伤,看到他嘴巴在蠕动,眼睛也在运动,但是就没去多想,一直去把他往下送。送到我们团,就是救护所的手术台上的时候,手术台上,刚从车上抬下来不,他还有气,朝这个手术台上一放,有一种那种薄龙的那个纸,朝他身上一盖,他一口气就没有了。 所以我后来觉得特别内疚,我要是早知道他牺牲那我就问问他说什么,他能跟我说什么,我有时候问我自己,他会说什么,那我们都是小伙子,他刚刚过了20岁生日没几天,他是,他应该受伤的这一天是正月初八,实际上是19岁才过了十天,还没结婚,对吧,他会说什么。 陈晓楠:其实对你来说,有一些人是你有过一面之缘的,可能有一些是人是你一块儿吃过一顿饭的,可是也有好多战友是你,其实是素不相识的,但是你仍然觉得他们跟你有着特别深刻的关联,是吗。 李彬:对,我是这样想的,就是我们都是儿子,男人,一起,都是父母生的,我们去当兵,去参加战斗,但是他们为了保卫祖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生命,然后我活着回来了。同是父母生,同是父母养,两种结果,两种命运,悲喜两重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