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尚龙 来源:《人设》 我第一次见到帅气的idol (偶像)时,他刚通过练习生选秀节目红起来。我们喝了两杯酒,聊了两句,彼此的话匣子就打开了。随着几杯酒下肚,他有些恍惚,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肉。 这时,坐在他对面的经纪人伸出三根手指对他做了个OK的手势。我以为这个手势代表批准了什么事情。但有趣的是,当idol看到这个手势时, 随即放下了筷子。 九点左右的时候,经纪人提前走了,我和他又喝了两杯酒,借着酒劲儿我问他那个OK的手势是什么意思:“是批准你吃肉吗?”他说:“不是,是在告诉我今天已经吃了三块肉了,不能再吃了。”后来,他吃着吃着饭哭了,跟我讲了他自己一路走来的心酸。 我忽然心头感到一丝悲凉,舞台上看起来如此阳光的大男孩,如今又有了这么多粉丝,竟然连吃一块肉都要被团队限制……这种人设的反差,让我许久不能忘怀。 因为当编剧的缘故,我总会见到一些明星。有一次在晚餐聚会上见到了一位喜剧演员,这位喜剧演员在电影里表现出的幽默我非常喜欢,有时为了搞笑,他会肆无忌惮地自嘲。但那天吃晚饭,他跟我聊的竟然是四书五经和哲学、文学,我却成了那个负责幽默的人,这让我吓了一跳。 后来,我们成了朋友,我才知道,生活中的他有很多面,而那些面都不曾在公开场合上出现过。因为但凡有正经角色的戏,都不会找他——人设决定了自己的戏路。 我逐渐明白了,让人看到的外在生活,叫人设;不被人了解的内在生活,叫人生。 在一次晚宴中,我和宋方金老师、范伟老师聊到了人设,我们越聊越觉得有趣,于是,在饭桌上我说:“我要写这个话题。” 那天晚上,我动笔写了第一行字,原来计划写的是一个关于明星和公众人物的短篇小说,但写着写着,我就收不住了。 因为我忽然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人设,每个普通人也有属于自己的面具。 这本书比我想象中写得顺利,而那天晚宴中的两位老师,也成了这个故事的第一批读者。 我将这本书的书名翻译成mask,也就是面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