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通寺的龙钟老僧大有来头!

 少读红楼 2020-02-11

红楼梦未完,前八十回里有许多未解之谜,一直没有答案,因此也给后人留下总也说不尽的红楼故事。有时脂砚斋的一句批语,或者曹公随笔带出的几句话,一段情节,都会成为红学家研究的对象,成为许多红迷打不破的胭脂阵,坐不透的红粉关。

  

我们今天试着分析一下红楼梦开篇提到的一段情节,智通寺的昏聩老僧,这个很多人都分析过,之前我也曾有过分析,今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试着解读一下这个令人费解的智通寺和那个煮粥的昏聩老僧。若品的透,其实这里面才真正藏着曹公的苦心。

  

红楼梦里写到不少寺庙庵观,智通寺出现在第二回,是红楼梦里最早出现的一座破败古寺。贾雨村被革职后,经朋友推荐,去了林如海家坐馆,成了林黛玉的老师。黛玉因母丧,加上体弱多病,连日不曾上学,所以贾雨村这个老师就很清闲,常常到处闲逛,这一天逛到城外,无意间就闯进了智通寺。

  

这个智通寺,原文笔墨并不多,前后不过两百余字,然而正是正两百多字,却有许多脂批,隐藏了巨量信息,一点也不简单。我们先看智通寺在贾雨村眼中的情形:

  

(贾雨村)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甲戌:谁为智者?又谁能通?一叹。】【靖藏:是智者方能通。谁为智者?一叹!】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甲戌: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却是为余一喝。】

这段话交代了智通寺的基本情况,是一座破败的寺庙,且地理位置比较隐秘,不易被发现。虽然是座破庙,但庙的名称却不简单——智通寺,根据脂批我们可以得出,这里显然住着世外高人,且这个高人是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的。

  

这个高人曾经是身后有余的,即可能是出身很高,曾经是贵族也说不定,但因为没有及时醒悟,所以导致了最终想回头时,却走投无路,经历一番苦难后,终于看破世情后遁入空门,是为智通,即智而后方能通。

  

  

那么这个高人会不会就是贾雨村所见的那个煮粥的龙钟老僧呢?又或者另有其人?我们先看贾雨村看到这样的寺庙后的一段心理活动:

  

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甲戌:一部书之总批。】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甲戌:随笔带出禅机,又为后文多少语录不落空。】何不进去试试?

诚如脂批所言,曹公在智通寺留下的这副对联,却是一部书之总批,是劝世人及早醒悟,回头是岸的意思。通过贾雨村的心理活动我们知道,他虽然到过不少名寺古刹,但却并没有见过这样给人当头一喝的话头,以为内中必有翻过筋斗的高人。何为翻过筋斗?就是打破世情,看破红尘,从出世到入世的过程,也就是,已经从这一面走到了另一面,如红尘是正面,他则在反面。

  

贾雨村因为这样的心理活动,要进去看看,其实反应的恰恰是雨村的烟火气,即他是世俗之人,对世外高人存有好奇之心,甚至带着某种世俗的欲望,想要去一探究竟,甚至不排除他期望得到高人指点也说不定,毕竟此时的雨村正在人生低谷,正需人指点迷津。我们接着看原文:

  

想着走入,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甲戌:是雨村火气。】雨村见了,便不在意。【甲戌:火气。】及至问他两句话,那老僧既聋且昏,【甲戌:是翻过来的。】齿落舌钝,【甲戌:是翻过来的。】所答非所问。

很多人对这段话里的脂批不解,因我们初读红楼时,都是贾雨村,进入古寺,眼见的不过就是一个煮粥的龙种老僧,且又聋又昏,他听不懂你说什么,你也听不懂他在说什么,甚至答非所问,不明所以。作为世俗之人,许多人多半转一圈便会出寺,不认为这有什么奇怪之处,贾雨村便是如此。

  

所以脂批说雨村“火气”,其实正是说世人“眼拙”,打不破,看不透,就像通灵宝玉一样,我们已被那世俗的声色货利所迷,所以看不穿此中深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既聋且昏的老僧,其实并不是,他才真的是深藏不露的世外高人,世人都被眼前的假象幻象蒙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世俗人,世俗眼,看一切便都带着世俗,自然是无法参悟的。

  

  

贾雨村看不透这个早已翻过筋斗的昏聩老僧,因为此时的贾雨村,仕途刚刚开始,他还想着飞黄腾达,不日高升,满眼都是声色货利,满心都是功名利禄,怎么可能看破世情?与其说这智通寺是贾雨村偶然所至的一处所在,毋宁说这是贾雨村人生低谷时遇到的一个幻象,这个幻象导他醒悟,早出迷途,此时的雨村自然不能悟,就像警幻仙子对宝玉数次警其痴顽,结果仍是“痴儿竟尚未悟”。我们接着看原文:

  

雨村不耐烦,便仍出来,【甲戌: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甲戌:未出宁、荣繁华盛处,却先写一荒凉小景;未写通部入世迷人,却先写一出世醒人。回风舞雪,倒峡逆波,别小说中所无之法。】

雨村没有打破幻象,没有参透其中奥妙,以世俗之心之眼,自会觉得这寺了无趣味,甚至不耐烦而走出,他走出的不是寺庙,而是幻境,就像宝玉走出太虚幻境一样,但随后的一长段脂批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贾雨村是“俗眼”,看到自然只是俗人俗事,世俗之情,是入世的一面,即正面,看不到它背后的真相,即反面,就像看风月宝鉴的贾瑞一样,他看到的只是正面的凤姐再向他招手,而不去看那反面的骷髅。脂砚斋引用唐伯虎的诗批曰: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这两句诗,非常准确地道出了人生真谛和最终的真相。好了歌里也说到: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所以,这个龙种老僧,其实并非某一个人,他是一切看破世情之人的幻影,虽然此时还未写宁荣之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却提前写一颓败的古寺,写一昏聩的老僧,为的就是为入世之人下一棒喝,以警醒世人,提早醒悟,早出情关。这是曹公故事未开篇之前,就提前亮出了自己写作此书的目的所在,即“回风舞雪,倒峡逆波”之法。

  

细读红楼,其实未出宁荣之先,曹公已通过甄士隐一家的小荣枯、好了歌、红楼梦曲、智通寺的昏聩老僧、赖头和尚跛足道人等多处笔墨,多次警示世人,可见其苦心。所以,智通寺的昏聩老僧,可以是宝玉、黛玉、凤姐,也可以是赖头和尚、跛足道人,还可以是出家后的甄士隐。读懂了智通寺的奥妙,也就明白了红楼梦一书的关键所在。

后记:之前写过一篇分析智通寺老僧的文章,结论是这个老僧是出家后的宝玉,现在重读这一节,觉得之前的理解,有些片面,不够准确,于是就写了这一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