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办学校照样会有“教育市场化”带来的腐败

 禹杰 2019-03-17
镇西茶馆                                                                                   

微信号zhenxichaguan

原标题:李镇西:公办学校照样会有“教育市场化”带来的腐败,而民办学校一样可以闪耀着公益的光芒——再谈“某实验学校食品问题”

二十多年前,中国大陆的私立学校还不多。程红兵给我说了这么一件事——

山西某地一家私立学校的校长,收到了一封家长来信。信中说他的孩子来自南方,吃不惯北方的饭菜。校长当即吩咐食堂,每顿都给这个南方的孩子单独做符合他口味习惯的饭菜。当时我很感慨,如果是公办学校,恐怕这孩子享受不到这样“特殊化”——其实是个性化——的服务。“不是说以人为本吗?这个学校做到了!”程红兵说。

公办学校做不到的,为什么这所私立学校做到了?原因很简单,当时私立学校还不多,且处于边缘弱势状态,要想崛起,要想赢得家长的信任,必须在人性化服务上下功夫,因此该私立学校做到“私人订制”的服务。

可见,私立学校未必就为了利润而“不近人情”。事实上,尽管最近出现了“学校食品问题”,但公正地说,我知道的许多——没有调查数据,我不敢说“大多数”,只能稳妥地说“许多”——私立学校食堂饭菜是不错的。

昨天我在文中引用了马克思的话,谈到了资本的罪恶。这里的“资本”二字是有特定含义的。关于“资本”的定义比较复杂,但基本意思无非是经营工商业的本钱,或谋取利益的凭借。我们平时抨击资本的罪恶更多是在后者意义上说的。比如我昨天文中所说:“资本一旦攻陷了学校,等待孩子们的就只能是榨取。”什么叫“攻陷”?就是以逐利——而且是暴利——为唯一的目的而办学,办学者矢志不忘赚钱这个“初心”,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赚钱且不择手段,榨取孩子,扭曲教育。这样的学校,就是我说的被资本“攻陷”了。

但我并没有因此否认民办学校存在的合理性。如果私人出资办学,初衷是为了实践教育梦想——有这样教育情怀的人不是没有,而且还不是个别——那么,他投入的资金是办学的条件,而非我们所抨击的“资本”。为了学校发展的正常运营而略有盈利——这个“盈利”既被法律许可又被限制,这不能说是罪恶,反而是办学者应该依法保障的权益。我们反对的是“教育暴利”。

大陆20多年民办学校的发展已经证明,民办(私立)学校的存在,的确丰富了中国的教育生态,为广大家长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选择,同时私立学校还补充了许多公办学校的不足,有时候甚至还倒逼公办学校的改革,比如教师待遇的提高,比如课程开发和设置的丰富性,等等。尽管从理论上说,似乎公办学校更具公益性,而私立学校更具市场性,但实际上教育的公益性,与学校姓“公”姓“私”没有必然联系。前些年,许多公办学校都热衷于“教育市场化”,老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而与此同时,不少私立学校却以优质的教育服务更让家长放心。这是不争的事实。

更为不争的事实是,尽管不乏黑心私立学校,但国内已经有一批办学灵活、课程丰富、充满人性、成果显著的民办学校——为了避免广告之嫌,我就不一一点名了,越来越赢得百姓良好的口碑。

昨天的文中,我转述了我的丹麦朋友提供的丹麦政府对所有私立学校补贴的材料,但有一个数据我弄错了,为了避免再错,这里我直引用她发给我的微信:“丹麦私立学校的学生费用政府承担75%左右,就是100%的公立学校的‘人头费’,孩子到哪里钱就跟到哪里。”我这位朋友的孩子就读于丹麦一家非常著名的私立学校,她以自己的感受这样评价道:“丹麦私立学校比公办学校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成长,小班级上课,课程设置更加宽泛。丹麦社会的中坚力量基本是由30%的私立学校培养出来的。私立学校很难申请,基本上孩子一出生就要申请排队,还不保证能够申请到。一般送孩子去私立学校的家庭都是对教育有更高的诉求。私立学校的学生一般更有自律精神。”   

不能因为这次“学校食品问题”就否认所有私立学校。孩子在校的食品安全当然应该依法监管,其监管的力度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我从来就没有否定过监管的极端重要性。但我还是那个观点,必须通过法律和制度让公益性回归教育,才是根本——决不能让教育成为某些人攫取暴利的工具,无论公办学校,还是私立学校。

                   2019年3月1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