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琴的养护

 彩云飞飞2000 2019-03-17

随着进入十二月份,天气已经变得寒冷干燥,想必大家都感受到自己的“爱琴”的声音发生了一些或显著或微妙的变化,有的琴弦变紧了,有的出声涩燥,有的漆面则干燥无光,这些都是因为气候干燥引起的。更严重的情况,干燥还会导致古琴的变形开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下古琴在不同气候下的保养方法。

首先古琴是一件木制品,虽然古琴在选材上比较注重木质的稳定,但仍然具有木头湿胀干缩的基本属性。而古琴作为一种不完全封闭的漆器(腹槽共鸣箱内没有漆保护),因此受干湿度影响很大。我国南方地区有许多古琴爱好者从北方知名斫琴师处所购古琴,未见明显的气候影响。而南方制作的琴拿到北方使用,很容易出现因不适应气候而变形开裂等问题。这说明气候干燥对古琴的影响更大,对此,近年来已有少数南方专业制琴坊开始采用特殊工艺制琴,在室内模拟北方环境制作古琴,很大程度上有效地防止了南琴北裂的问题。但如果不注意保养,即使是在北方制作的琴也能见到变形,开裂问题的出现。

干燥季节的加湿保护。在秋冬季节,北方的天气会比南方干燥,北方的供暖常会使屋内温度较高,这会使室内的空气更加干燥。因此,在供暖季节到来时,古琴不要摆放在暖气附近,室内最好配置加湿器和湿度计,经常查看湿度计上的数值,适度宜控制在40%~50%之间,如果因外出需要,不适合开加湿器时,可将琴贴近于水盆之上,在龙池和凤沼下各放置一个大点的水盆,放近一点,琴距水面10厘米即可。如果出门时间较长,可将古琴用保鲜膜多裹几层进行封闭,尤其时龙池和凤沼要封住,再放入琴盒,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琴体因干燥失水而变形。

说完干燥季节古琴的保养措施,我们顺便谈一下雨季的防潮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古琴并非只怕干不怕湿,虽然干燥对古琴的伤害更大,但过于湿润的气候同样要注意保养,以免古琴受潮。明代《阳春堂琴谱》“挂琴法”中记载:“挂(琴)时加袋以障尘,入匣则去袋,恐引湿气。”古人的经验是在梅雨季节将琴放入琴匣(琴盒)中,而且要去掉琴囊(琴袋)再装入琴匣,以防琴囊再琴匣中引来湿气经久不散,再以厚纸糊住周边的缝隙以隔离湿气。现代则可采用塑料薄膜来对琴盒、琴箱来进行整体包裹封闭。

保鲜膜保护法。平时弹琴时,如果因条件限制无法保持稳定的干湿度,可用凡士林均匀地涂在龙池凤沼周围(不是里面),然后剪取合适大小的保鲜膜敷贴,封住龙池与凤沼。用凡士林粘贴保鲜膜的好处是取下更换不会有残留的的胶质残留于琴底板,很容易擦干净。

由于保鲜膜材质柔软也不会与琴音产生共振,因此这个方法对古琴音色并无明显影响,保鲜膜养护法适用于干湿度经常发生较大变化的地区,此片引用文献的攥写者在北京进行古琴教学工作,发现不仅是南琴北裂,即使是在北方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制作的古琴也会有少数受气候变化影响而出现起拱、塌腰、开裂,经过数年时间证明,这种保鲜膜养护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这些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