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别对生活冷感 | 每一种家庭生活,都能从《都挺好》里找到蛛丝马迹…… 每个人,都从原生家庭里得过一些养分,遭过一些祸害,它在你骨子里刻下过烙印,无论你成为谁,你终将迎头撞上不想面对、又狭路相逢的命运。 她曾说过和家里断绝关系。 可,还是回家了。 “最近过得怎么样?” “都挺好。” 1
苏明玉,出生于苏州某重男轻女的家庭。苏母疼爱大哥、二哥,视三女儿苏明玉为累赘。
偏心到什么程度? 为了筹钱给大哥出国留学用,把正在准备高考的女儿的房间卖掉了,没有问候她一句。 二哥找工作要打点关系,家里又花了不少钱。二哥又跟爸妈借2000块钱去毕业旅行,苏母一口答应…... 而当成绩名列前茅的女儿说想去清华读书,想要1000块参加清华特训营,母亲说—— 你去读家附近的师范吧,不用学费。还可以回来帮家里干活。
又过了一两年,二哥娶媳妇儿,苏母又卖了一间房,苏明玉在家里的容身之所,再一次被卖掉。她,总是在这个家里先被抛弃的部分。 母亲掌握大权,偏心偏私。父亲无能懦弱,只懂推脱、逃避。苏明玉20岁,失望透顶,和家人断绝关系,从此勤工俭学,发誓再也不拿家里一分钱。
苏明玉还算是个幸运的孩子,遇上良师,也有点才华,十年以后,她成了众人艳羡的“白骨精”。 30岁的销售奇才,职场金领。与年龄比她大一两轮的对手争权,一点儿也不见气短。
她有一间又大又漂亮的别墅套房。郊外还另有一套房。开的车是奔驰。(两个哥哥,大哥开的是斯巴鲁的suv,老二开的是骚气的牧马人。) 她全身上下都是名牌,每身行头以万元起跳,一不经意,就露出价值12万的钻表。
可她的生活并没有那么让人艳羡。 苏明玉把内心用坚硬的盔甲包裹起来,一幅刀枪不入、犯我者诛的模样,什么艰难都顶上,整瓶烧酒一口闷,从不懂得坦率表达内心的情感。
她和母亲的相处模式,就是谁比谁硬气。她的强硬也导致了之后无法顺畅地和家人沟通,搞出不少误会,让人觉得她“冷血无情” 躺在家里的大床,老是失眠,却经常在狭小的浴缸、并不舒适的沙发上昏睡不起。喜欢在狭小的地方呆着,因为没有安全感。
苏明玉至少两次在浴缸里面睡着。一个细节——一次她躺在床上睡不着,跑到浴室睡觉。这可能是她长期的习惯。 感情上,她是一个“渣女”,只想愉悦,不敢承诺,更害怕亲密、深入关系,不想谁去改变她的生活方式。
反而是男方,更渴望稳定的情感关系。 明明内心柔软得很,外人看来却没心没肺的样子。 在母亲的葬礼和二哥吵架,差点厮打起来,而后扬长而去。背地里,她回到母亲坟前,哭了。她恨母亲,但在母亲去世以后也放下了恨。 她无法消解母亲于她的影响。母亲的一部分活在她体内。 她的一生,基本延续着她在原生家庭的反应模式,以硬碰硬,以暴制暴。 2 在原生家庭缺爱的人会变成什么样? 有一些女孩活成了苏明玉。 她们比常人更加要强,更渴望出人头地,信奉一切只能靠自己,害怕深入的亲密关系。她们的善,通常以伤害人的模式来表达。 但她们是生还者...... 有一些女孩活成了樊胜美。 她们渴望逃离家庭,上学、打工,离家越远越好。打拼许久,总算在大城市有个一席之地。可她们始终没有勇气反抗和脱离,始终还是成了“扶弟魔”。 她们在成长过程一路被否定,在骨子里是自卑的。她们用丰厚的物质、光鲜的名牌来包裹自己,在爱的面前缺乏安全感,总希望用房子、车子来证明爱的存在。
同样是阿耐小说笔下的人物,樊胜美和苏明玉有相似的童年,但她们的生命走向不同。樊胜美特别热衷物质,不惜买A货名牌包,挑男人也以有没有钱为基准。 有一些女孩活成了被嫌弃的松子。 她们总是低眉顺眼、害怕得罪他人,又或者刻意搞笑古怪、只期望获得一点欢心,所谓的讨好型人格。 爱上一个男人,倾其所有地爱,哪管是潦倒的作家,贪欲的有妇之夫……男人对她拳脚相加,但相比鼻青脸肿,她更害怕被人抛弃。
除了理发师,松子爱上的每一个男人都对她家暴过......小时候特别搞怪,只想求得父亲的注意。 太宰治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他是大家族的六儿子,但自小体弱多病,没从父母那里得过多少爱意。《人间失格》几乎就是他的半自传。看过以后,大概能理解他为什么五、六次尝试自杀…… “不论家人对我说什么,我从不顶撞。他们小小的批评,我却感觉如同闪电霹雳般强烈,几乎令我发疯,别说顶嘴了。” “一旦受人批评,我便觉得对方说得一点都没错,是我自己想法有误,我总是默默承受对方的攻击,内心感受到几乎为之狂乱的恐惧。” 《人间失格》
太宰治为了讨好父亲,故意索要自己并不喜欢的礼物,学生时期,为了更好地融入同学,在众人面前进行搞笑表演。他在书里面写“搞笑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 3 心理学研究者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里写:“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 苏家家丑,是父母无证上岗造成的惨案。 大哥苏明哲,一幅大义凛然的孝子模样,却没有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最讨母亲欢心的二哥苏明成,养成趋利避害、好吃懒做的习性。 而苏明玉,很难在亲密关系中相爱、相处了。
有网友说,《都挺好》三观太不正。的确,它不和谐,它不符合传统家庭价值观要求的兄友弟恭、夫义妻贤、中外和乐。它把父母儿女之间的那些糟心事全都摆上了台面,将每个人都解剖展示。 但这是就是长期存在于我们的现实、但从来不敢正视的部分。 国人在家庭关系之中,太在意和谐、面子。虚伪的、表面的和平底下,每个人都有自私与不堪,也有委屈和怨愤。 没有人说真话。
“都挺好”,是我们常对家人说的话。有时是未免亲人伤心,反正多说也无益。有时也因所谓的家庭已经分隔太远,从县城到北上广,没什么贴心话可谈,“都挺好”不过一句容易搪塞的客套话。 “都挺好”,也是我们常对外人说的一句话。尽管家里已经翻天覆地,哪怕为了面子,也得打肿脸充胖子。无论自身如何凄凉,“孝”是生而为人的底线和体面,哪怕这种孝是种愚孝。
为何不能诚实说出,我过得没有那么好?为何不能坦率表达,我曾在家庭中受过的创伤? 苏明玉们,她们是最渴望逃离原生家庭的一类人,也许曾经奋力成为另外一种人——从内向的、变得外向的,从自卑的、变得自信的。如果她们有幸懂得自爱,互爱,已经非常可贵。
微博有一个女生自述自己相似经历。她说,直至今日,还是每天小心翼翼地提醒自己:我要自重,要自我成长。更重要的是,不要让我的孩子也遭这样的罪。 “樊胜美们”的人群比你想象中还要庞大。 不是每个“樊胜美”,都能从这场大逃杀中生还,依然保留自我。 如果你恰好是,请不要忘记,我们依然有自救的力量。
[About Miss F ] 和你一起收集生活灵感 我是F小姐,专栏作家 在这儿,跟你分享好物、艺术和生活之美 业余观察繁华世象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