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于阴阳

 上官踏月 2019-03-17

明于阴阳

蒋茂剑
2018-04-07 阅读774

明于阴阳

蒋茂剑

我初识阴阳,始于刚入大学的第一门中医课程《中医基础理论》,其中阴阳学说的内容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记忆中。阴阳学说是古代哲学的范畴,阴阳学说的内容包括阴阳之间是对立的、消长的、互根的、转化的。阴阳学说运用于中医学中,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诊断治疗的诸多方向,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

近三年来,我不断地阅读中医经典,读到了更多对阴阳的表述,'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是说诊治疾病,必须首辨阴阳。'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谨熟阴阳,无与众谋','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生之本,本于阴阳'。经典中所说阴阳的概念绝非是当初《中医基础理论》中所学的内容,要想走进经典,学用经方,必须要更新阴阳的理念,明于阴阳,才能读懂经典。

于是我忘掉了根深蒂固于头脑中的阴阳概念,循着古人对自然、对生命的本真认识来建立我心中的阴阳。读经典要先回到古人的思维里,古人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宇宙的缩影,每个事物都包含有宇宙的全部信息,大到天地,小到一粒粟米,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规律运行,这个规律,古人用'道'来命名,每个行业都必须遵循这个'道','道'从细小的事物中很难发现,天地才是最大的事物,对'道'彰显得最清楚,研究人体也是这样,先谈天地,再说人体,'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仰望天空有太阳,俯察地面有昼夜和四季,于是就有了阴阳之分。阳气不断向上运动,阴气不断向下运动,'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阳二气不断的相互交织变化,产生了万紫千红的世界,生命是在有阴阳之分的环境下化生的,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被打上了阴阳的烙印,生命的存在,还需要有四季温度的变化和气运动趋向的变化,于是阴阳化生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就是自然界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五行运化六气而成风寒热湿燥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六微旨大论》:'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四时五行的升降出入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根源。《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量子物理学认为能量构成了宇宙万物,物质是能量的凝聚,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医的'气'字,可直译为能量。中医经典用阴阳区分气的性质,用三阴三阳区分气的多少,用五行区分气的运动方向。阴阳五行学说阐述的是地球上化育生命的基本条件,这个条件失衡就意味着太阳系和地球的毁灭,地球生命的终结。这就是《素问生命全形论》所说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所以阴阳五行是地球化育生命所必需的自然条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原本不是哲学,只是后来人们把它和思维知识、社会知识结合起来,上升到哲学的地位。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原序里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然后讲: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我们的'才高识妙'远不及先圣仲景。仲师创六经辨证医学体系规范后世外感与内伤一切疾病诊疗方法,实为万世之准绳,是我们祖先留给中华民族儿女的医学瑰宝,研习《伤寒杂病论》首先要明白三阴三阳的含义。

让我们一起罗列经典中有关阴阳的论说,以便于我们对古人所要表述的阴阳有更清晰的认识。《素问生气通天论》:'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应象大论》:'阴阳者,生杀之本始','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伤寒杂病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素问太阴阳明论》:'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灵枢终始》:'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

只有多读经典,才能建立中医思维。别人帮助不了你,书只能一本一本的读,别人的经验不可能移植到你的头脑中。只有对阴阳概念的清晰理解,明于阴阳,才是进一步运用中医思维学习和运用中医的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