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黄鹤楼之前,对这里我并没有太大的期望。虽然在古时的诗文里,他一再的被提起。李白,孟浩然,崔灏,王维,宋之问,杜牧,白居易,岳飞,陆游,范成大都留下了关于他的诗篇,所以,这里荟萃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地方,也必会在今日成为一个著名的人文景点。 我去的时候,尚不是旅游旺季,但还是有不少游客,也可以看到不少国外团。有点好奇,在黄鹤楼已今非昔比的构造和环境下,他们又如何去理解曾经的黄鹤楼所承载的文人墨客们的家园之思,离别之情以及家国之恨呢。就算是我们继承了汉文化的这些子孙们,也未必能了解吧。 今日的黄鹤楼已设置成了占地面积不小的一处景点,并新建了白云阁,涌月台,岳飞纪念亭,乐天亭等这些具象的形象来激发人们对古时的遥想。可惜今日的黄鹤楼早已不是往日的黄鹤楼,即使登上了最高层,看着近处的缓缓流淌的长江,想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身边的拥挤嘈杂的游客,以及江边那一排排拥挤的房子和钢筋铁骨的高楼大厦都不能使你进一步的去体会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了。也无法遥想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动人情景。 那么,那就只看看今日的黄鹤楼,今日的长江,今日的风物就算了吧。那些古人构建的精神家园也只能从别处去寻了。我这样想着,下了楼,逐层去看楼里陈列的史迹文物,有一层的壁画画的非常美,有楚的风骨,也有唐的丰韵。壁画已经有点模糊不清,没有看到介绍,不知道是不是古时留下来的文物。还有一层特地挂上了众位来过黄鹤楼的出名的诗人。想想把他们同聚一处,该是何等的风光啊。 虽然已体会不到古时文人墨客们的感叹,但还是把整个景区都走了走。有些地方虽然也还不错,但他们已不是黄鹤楼了,他们只是他们,属于自己,属于如今。不属于过去,不属于曾经的文人墨客,也不属于追寻曾经的传统精神载体的我们。故人西辞黄鹤楼,告别了这里,还是烟花三月下扬州吧。还是崔灏的诗最好: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灏的感叹,放在今天却也如此合适,他叹完了古时,叹完了黄鹤楼的来历,却也可以被我们用来叹如今。物换星移,到如今也只剩下千载空悠悠的白云,也照样可以用烟波江上使人愁来抒发现在观者的感慨,当然我的愁和古人的愁是有天差地别的了。那就走吧!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图片来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