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注册名“期野益智花”,自然爱好者 中国古代神仙扎堆出现的时期跟帝王喜欢修炼长生的时期惊人地吻合,汉代皇帝的迷信诞生了不死的西王母、偷吃不死药的东方朔和鸡犬升天的刘胜;中国民间大名鼎鼎的八仙跨了汉唐宋三代,唐代独占四席,居其半,那是因为唐朝的皇帝跟神仙特别有缘,唐太宗李世民,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武宗李炎和唐宣宗李忱,都是因为服用所谓的仙丹,导致“升天”的(民间最有名气的吕洞宾也是唐太宗贞观年间出生的);宋代的皇帝喜欢祥瑞,结果各地真的出现了伴随仙人而来的祥瑞,两宋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民间神灵,其中一些神灵影响深远,如妈祖、城隍等。 通过民间申请、官方资格审查、登记等一系列的措施,神灵的名单不断加长;明朝的皇帝信风水,对神仙的渴望更加接地气,所以才有道教的再次兴盛,连嘉靖皇帝都成为专职道士,数十年不问朝政一心修玄,日求长生……再以后逐步经历文化迥异的满人入关,道教式微,科学昌明,民智渐开,神仙才逐渐在华夏大地上消失。 我从小就痴迷神仙故事,无数次经历身体飞起腾空,体会俯瞰红尘的超然,而结局总是这样的:“该醒醒了,上学要迟到了!” 若要讲神仙,大概可以洋洋洒洒写十几万字,但这些都是后人讲的虚幻故事,不会有什么新意;而如今观鸟的人多了,讲讲仙禽,或许还能引几个围观者,鸟类中登仙的,不外乎凤凰、仙鹤、鲲鹏等几种,今天就讲讲仙鹤吧。 当别的小孩都在背“床前明月光”和“曲项向天歌”的时候,当年的我偏喜欢那首仙气十足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中国神话史上有名的骑鹤者不乏其人,最有名的是“四无神仙”(无弟子、无战绩、无法宝、无头脑)黄龙真人和哪吒三太子的师傅太乙真人,别的神仙临时招仙鹤当出租车(如下洞八仙王乔),还有的干脆自己就变成仙鹤(了解下唐玄宗时期的徐佐卿)…… 随着体重和生活压力的加重,我后来就很少做飞起来的梦了,因为重量确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你看那些仙人,乘着仙鹤来去,如果太重了,仙鹤肯定是驮不动的。不管怎样,再轻的活人都不会轻到可以骑到鹤背上兜风的程度,“真人”这个称谓真的有点滑稽,怪不得民间把“驾鹤西去”一词专门给了特有的群体。 追寻黄鹤的行程还要从黄鹤楼开始。毕竟黄鹤楼是留下过仙迹神话的现存景点,我们或许可以由此追溯仙人的活动轨迹,发现现实中的黄鹤。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国的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位于武昌蛇山顶上,当时只是作为夏口城瞭望守戍的军事建筑,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晋,该瞭望楼失去军事价值,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景观楼,传说因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经过这里(见《齐谐志》)而得名。 还有一种说法是,黄鹤楼当年是一座酒楼,有个隐瞒身份的仙人去喝酒不给钱(神仙不用人间的钱可以理解,神仙要喝人间的酒不可理解),喝霸王酒的时间长了,连神仙都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于是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色的鹤作为补偿,这鹤会从墙上下来跳舞助兴,酒楼的生意因此好的不得了!你也许会说,这也太玄了吧?当然是玄乎的,其实谁也没见过这只驻扎墙上的舞鹤,据说是后来被仙人骑上带走了,让质疑者无话可说,这就是所谓的“黄鹤一去不复返”,还因此诞生了一个成语,杳如黄鹤。不知何时起,这楼就叫黄鹤楼了,它所在的山也跟着改名为黄鹤山。 黄鹤楼(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大家都知道,不可能有谁真的见到有人骑着黄鹤飞过,黄鹤楼这个名字应该是以讹传讹的结果。吴国黄武年间建造的楼,最可能被当地人叫做黄武楼,到了南北朝时期,黄武这个匆匆过往的年号被淡化了,后人根据读音将黄武讹传成更加形象的黄鹄(吴时期“鹄(hú)”的发音和“武”接近),《南齐书·州郡志下》的记载印证了这一点:“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鹄过此上也”。可见黄鹤之前是被叫做黄鹄的。 鹄在古时候是天鹅的别称,黄鹄就是黄色的天鹅。现实中黄色的天鹅依然可见,大天鹅的亚成体羽毛就是棕黄色的,但亚成体的黄色天鹅基本上都是随着成鸟群飞的,而且行走时候的笨拙蹒跚,骑鹅不够仙气,不符合故事中飘逸倜傥的仙人独来独往的情节需要,人们需要一种更有仙气的鸟,鹤本来就是仙禽,鉴于古时候鹤和鹄发音接近,黄鹄自然而然就变成了黄鹤了! 黄鹄(黄色的天鹅)——大天鹅的亚成体 图片来源见水印 刚出生的雏鹤都是黄色的,这是一种对应于鹤巢背景颜色的保护色,但仙人乘坐的必须是会飞的大鸟,好在大多数已经能飞的亚成体鹤羽毛也是黄棕色的,那么,黄鹤楼传说中的会跳舞的黄鹤原型会不会是某种鹤的亚成体呢?很有可能。 长江边的很多湖泊是许多鹤类喜欢的栖息地,湖北人应该有机会得到幼年的鹤养起来,我实际见过学习阶段的青年鹤会随着铜管乐的音调起舞,这种人工带大的鹤会误认为是那是同类的叫声。鹤类具有极其发达的鸣管,长度足以在胸大肌内盘曲,其发声的结构原理恰如铜管乐器。 鹤的幼雏是黄色的 丹顶鹤的亚成体,标准的黄鹤 但是古人在楼上看到远处江边的黄鹤,跟养在楼上驯化跳舞的黄鹤不会是同一种,自然界的黄鹤(青少年鹤)必然跟它的父母在一起活动,在这一点的习性上很亚成体的天鹅差不多,很可能的事实是,人们确实远远地见到某种单独飞舞的黄色大鸟,把它跟会跳舞的黄鹤混为一谈。 这种黄色大鸟应该就是草鹭。推测理由:草鹭羽毛是棕褐色的,成年后也不例外;体型跟鹤差不多大;胆小,喜欢单独活动,可以偶尔在远处被人们看到;草鹭喜欢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而位于长江南岸的黄鹤楼上有较大概率见到这种鸟。 草鹭,现实版的“黄鹤” (图片提供:福州老兵) 喜欢藏身草中的草鹭,通常不容易见到 (图片提供:法海) 神仙本就是子虚,神仙的坐骑当然也是乌有的,心中若有神,会把看到的某些事物跟神仙建立意象化的联系。各位以后看到天空有黄色的似鹤大鸟飞过,也不妨留意一下它的背上有没有骑着个小人儿。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古人在黄鹤楼上见到的情形可能是这样的 (图片提供:FY丫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