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分清自己能否支配:人生智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分清什么是自己能够支配的,什么是自己不能支配的。对于自己不能支配的,你只能顺其自然。对于自己能够支配的,你要努力,至于努力的结果是什么,也不妨顺其自然。”
一直以来,母亲都是这样教导我的。这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因此,我很感激我的母亲。
也许这段话很多人不会赞成,包括校领导老师。大家一直都认为,现在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华,不能白白度过这些时光。话是正确的,这无可厚非,但我们不能过分执着,应该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围,否则,如果盲目定下来的目标是自己一辈子也完不成的,这只会带给自我的痛苦,这是“我执”。
很多人反对佛教,为什么?因为他们认为佛教的思想是消极的,再加上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一流大学毕业生愿意出家去研究佛教经典,这让观众们既不解又愤恨。他们觉得,佛教的思想毒害了新青年。
我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不要再适当的年纪出家,我想作者所暗指的背景就出于此。何况,近几年一直流行的“佛系”词汇,让年轻人觉得新鲜,但让很大一部分人觉得厌恶。很不幸,佛教千万年来流传的思想,就是在一代又一代的人手中给扭曲掉了。
出家,并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观望现实。而许多人眼中的消极成分,也完全是对佛教理解的误区。佛教传授的不是那些物质上的东西,而是智慧,一种面对人生的智慧。“不较劲”就是放下“我执”,然而这并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做,和那些所谓的“佛系”青年一样待在家中,为自己的逃避找借口。而是在面对人生的种种失意,你该反思,什么是你可以做到的,什么是你做不到的。
很多励志的心灵鸡汤都会灌输这样一种道理:要相信自己,人的潜能是很大的,没有什么不能做到。但是这样说,又可不可以将其理解为精神的自我催眠呢?同志们,理论值和现实值并不相同,人的潜力确实很大,但难道你宁愿把自己一生的目标都挥霍在等待潜力觉醒的岁月,也不愿先着手眼前你明明可以靠自己完成的机遇吗?
我并不喜欢心灵鸡汤,那种说的天花乱坠的文字,试问作者本人都愿意相信自己的话吗?我想,不尽然吧。这仅仅是一种精神催眠,试图通过他人的赞同和委婉的表达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渴望。所以,我们很明白,许多话为什么冠冕堂皇却不让人喜欢,因为那些都是空话,没有任何的应用价值。相反,我更喜欢毒鸡汤,它能让人在狂热的幻想中被冷水浇醒,被迫清醒过来,用极度客观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你可以说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自虐,但我觉得“忠言逆耳”是真的“利于行”的。
Chapter 2
“不较劲的智慧:人生许多痛苦的原因在于盲目较劲。所以,你要具备不较劲的智慧,这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不和自己较劲,对自己要随性。你要认清自己的禀赋和性情,在人世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不和别人攀比;第二,不和他人较劲,对他人要随缘。你要明白人与人之间有没有缘和缘的深浅是基本确定了的,在每个具体情境中做到大致心中有数,不对任何人强求;第三,不和老天较劲,对老天要随命。你要记住人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但可支配自己对命运的态度,平静地承受落在自己头上的必不可免的遭遇。”
有一句话叫做“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很多人会嗤之以鼻,什么叫做“命”?我不信“命”!甚至有人可能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那真是抱歉了,对后者我只能说,放下手中的各种不切实际的网络玄幻小说,睁开眼睛好好看世界。
我觉得,“命”和“运”是不一样的。所谓电视里什么改变命运的小广告,那讲的是“运”,大可不必理会。
“命”是什么?你真的明白吗?你的人生都还没过完,甚至连三分之一都没有过到,你就知道自己的“命”了?你就会说你信不信了?
相信是基于对一个事情的了解之下,如果根本就不了解就下定论,那是“排斥”而非“不相信”。
对自己,要清楚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对强项要加以发挥,对弱项要加以弥补。正如我上文所说的那样,不要以为你是救世主,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做得到,那是不切实际的。如果人的弱项真的可以变成强项,那为什么还会有“七选三”?这是一个最现实的例子。不要和人家学霸、成功人士比较,越比越痛苦啊。别人是别人,你是你,你们根本就不可能具有可比性,OK?当然,羡慕嫉妒恨只是其中一个最可能的后果,最难受的是,你可能会因此影响到了自己本该开开心心工作一下的念头,那不就得不偿失了?你要做的,就是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当然也不可全盘收下。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有一拍即合的人生好友,也会有冤家路窄的第一眼就看不顺的人。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多人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会为此苦恼。但是,这样的人往往心智不坚定,你要清楚自己身在此处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学习,还是为了工作?难不成你是千里迢迢跑过来和人吵架,看不对眼的?细细一想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很可笑了。与此同时,心量要放大,人与人之间真的是有缘分的,没有缘的人只会互看不顺眼。所以,如果你眼中有这样一个人,哪怕他/她在众人眼中都是五好青年,在你看来就是处处有毛病的话,很不幸,你在他/她心中也是居于差不多的地位了,“一切唯心造”啊!谁让你散发出来的不是善念,而是对别人的恶意呢?“礼尚往来”者,可能也不仅仅指善心吧。哪怕这人是真的坏蛋,你也不能拿坏蛋的面孔去对他,在不侵犯自己权利的前提之下,大可不必理会。除非对方只是闲着没事做,不然也不会自讨没趣。
这回就可以来说说命运了。很多人提到死亡都会害怕,你在怕什么?世事无常,明明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为什么要去逃避?事实证明,人类是真的不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谁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是发生在亲人身上?既然知道这个道理,也不必怨天尤人,你再怎么埋怨、担心、害怕,日子也从不会给你片刻的停留。哦,今天老天听到你的心声了,让你再延几年的寿?现实吗?
有人就曾经提出过这样的假设:假如你已经知道自己只有一天可活了,那你会在这最后一天做什么?我想绝不会有人在这仅剩的时间里浪费一分一秒去抱怨、去吵架吧。
所以,可以用乐观的态度去温暖你的人生,又何必为了大大小小的苦难去自怨自艾呢。对人生的碰壁和为难,不要较劲,只有这样,才能给你最平静的心态去面对各种不测的遭遇。
Chapter 3(The end)
“思虑伤身,为日常生活的小事、琐事而忧虑、烦恼、痛苦,这种情况因为频繁发生而日积月累,事实上最容易致病。相反,有思考习惯和能力的人,能够以理智的态度和宽阔的胸怀面对人世间的事情,不但不会伤身,反而可以健体。那些想大问题的人,哪怕想的是苦难和死亡,比如苏格拉底和佛陀,身体的好的很。”
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