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岁女儿写给妈妈的12条建议:从孩子的角度,反思父母的教育

 一片心花正放时 2019-03-18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只凭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来办事,很少会把孩子的感受考虑在内。

这样的方式,一般只是满足了家长的教育心理,忽视了孩子真正的诉求,很难走向成功。

如果我们变换一下思维,时常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教育效果反而会事半功倍。

13岁女儿写给妈妈的12条建议:从孩子的角度,反思父母的教育


近日看到一个13岁女儿写给妈妈的12条建议,深有感触,或许能对很多家长有一些启发、警醒的作用。

与大家分享:

第1条:我需要帮助,同时也需要独立,即使您能替我做所有的事,也请您把它留给我自己做

孩子的成长其实是一个与父母逐渐分离、走向独立的过程。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有些事,必须从小训练孩子自己做,培养他的独立意识。

能够独立完成很多事,自立自理,这本身也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与自我价值感,培养责任感,对他的成长大有裨益。

父母要懂得放手,舍得孩子“吃苦”,从摆放碗筷、扔垃圾,到洗自己的小袜子、小衣服、整理房间,慢慢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给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


第2条:请容许我犯一些错误,哪怕您事先提醒了我

事实上,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错误是无法避免的,错误是孩子探索世界、学习经验的必经之路。

对于孩子犯错,父母首先应该保持一个宽容和理解的心态,不要过分指责、发脾气,恐吓威胁孩子。

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孩子正视错误、在错误中收获有意义的经验道理、学会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上。


第3条:请不要强迫我按照您的模式生活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但是孩子依然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而非父母的附属品。

孩子有他自己的思想,有属于他自己崭新而未知的人生,他有权活出自己的样子,找到真正的自我价值。

作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想法与感受,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给他帮助和建议,但不应该操控他。


第4条:请自觉保护我的自尊心和隐私权

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孩子再小,也会有一些不愿意被他人知道的事情,那就是他的隐私空间,不应该被随意侵犯。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更加要懂得这一点。

不要费尽心机窥探孩子的隐私,不在外人面前讨论孩子不喜欢提及的事情,不当众宣扬孩子的过错、教训孩子,给他留点面子,保护孩子的小小自尊心。

否则,父母容易失去孩子的信任,亲子关系陷入僵局。


13岁女儿写给妈妈的12条建议:从孩子的角度,反思父母的教育


第5条:如果您想成为我的朋友,那就得放下您家长的架子

有些家长嘴上说着和孩子好好沟通,可是永远端着一副“家长架子”,总觉得“我比你懂得多,你说的都是错的幼稚的,我永远是对的”,话中充满了说教的意味,是一种单方面输入。

父母和孩子交流要注意方式方法,真正做到双向沟通,首先就要摒除固定的思维模式,平等对话,真诚倾听,把孩子的话听到心里去,尽力体会孩子表达的意思和情绪感受,做到共情。

不要总想着用家长的权威去镇压孩子,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第6条:请不要拿我当您的出气筒

很多父母做不好情绪管理,在外面受了气或者心情不佳,看到孩子稍微有点不合心意就爱“火山爆发”,无辜的孩子成了父母的情绪垃圾桶。

暴怒、大声指责、抱怨,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让他变得自卑压抑、谨小慎微、敏感怯懦,还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复制父母发泄情绪的方式。

生气的时候,不妨给自己一个独立的空间,深呼吸、转移注意力,或者用其他合适的方式发泄一下,等自己平静下来再去面对孩子。

父母保持情绪稳定,孩子会充满安全感和正能量,也有利于性格、身心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13岁女儿写给妈妈的12条建议:从孩子的角度,反思父母的教育


第7条:请不要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打击我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有缺点有优点。

父母不要总是盯着孩子身上的缺点、拿别人家孩子与自己家孩子作比较,这容易削弱孩子的自信心与积极性,还可能催生孩子的嫉妒、攀比心理。

与其过度重视孩子之间的横向比较,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自身的纵向比较上,多多关注孩子随着成长一点一滴的进步,懂得发掘孩子身上的各种优点,加以鼓励,给孩子积极的力量。


第8条:多一些建议,少一些命令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经说过:“如果父母经常用命令的口气对孩子说话,就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很难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一直在命令中做事的孩子,会缺乏主动性,容易形成懦弱的性格,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应该多注意使用商量、建议的语气,取代冷冰冰的命令。

孩子感受到平等与被尊重,才更容易接受孩子父母的意见,实现有效沟通,达到教育的效果。


第9条:请不要第101次告诉我,某件事该怎么做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超限效应”,意思是说得越多,效果反而越差。唠叨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表现。

父母的唠叨,会扼杀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丧失主动性,“你不说我就不做”;时间久了,孩子还会自信心下降,感觉被控制,不被尊重,最终产生逆反心理,越来越不听话。

多给孩子一点信任,相信他能做好某些事,这比日复一日的唠叨效果好得多。

少说一点,你的孩子可能会更加优秀。


13岁女儿写给妈妈的12条建议:从孩子的角度,反思父母的教育


第10条:我不仅学习您告诉我的东西,还会学习您身上表现出来的东西,包括您的坏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复制、模仿,融入生命里。

很多父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拼命要求孩子去做,比如阅读、早睡早起、不玩手机等等,会使教育缺少说服力。

因此,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应该先努力成为那样的人。懂得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想教给孩子的道理,先以身作则,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第11条:请重视我的意见

父母都觉得孩子年龄小,他的想法是无关紧要、无足轻重的,这样的观念会让孩子产生被忽视、不被尊重的感觉。

其实,父母重视孩子的意见,多让孩子参与各种事务的讨论、决策中,会增强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与责任感,锻炼他的思考能力与思维方式。

比如如何布置房间、出行计划、家里的各种规则制度等等,可以让孩子表达一下他的想法,重视他的意见,如果不采纳就跟他说明原因,孩子也能从中得到成长。


13岁女儿写给妈妈的12条建议:从孩子的角度,反思父母的教育


第12条:因为我是雏菊,所以请别让我在夏天开花;因为我是白杨,所以请别指望从我身上摘下松籽

爱因斯坦曾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能力来断定一条鱼有多少才干,它整个人生都会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天性特点和成长节奏,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做父母最大的智慧,就是接纳你的孩子,尽你最大的努力给他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而不是因焦虑而指责他、控制他。

因材施教,静待花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