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轻轻地告诉你 唐诗宋词有春...

 zzm1008图书馆 2019-03-18

【寻找春天】我轻轻地告诉你 唐诗宋词有春天

杨恩普
2019-03-16 

  初春时节,江南早已是 “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而北方的春天总是迟到,“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二月已能见到草芽,一定离江南不是很远的地方。在东北,进入阳春三月,也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虽然北国春来迟,但也不必沮丧,我们可以走进唐诗宋词,那里有春天,很美!

春天是四季的起始,是温馨的季节,万物复苏,蓬勃生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被这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春光招惹得不惜笔墨歌咏抒怀,为我们描绘出或静谧,或激扬,或深沉,或热烈的绝美意境。其中最有特色、高度凝炼的唐诗宋词,给人美的享受。李白、杜甫、白居易、唐诗宋词八大家等文人,无不对春天情有独钟,他们的诗词似醇酒,像浓茶,芳香四溢。

李白的《早春寄王汉阳》内容简单,但写得活泼自然,不落俗套,细如抽丝般地再现姗姗来迟的早春脚步声,“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细细品味,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诗心,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杜甫的《春夜喜雨》融情于景,读来朗朗上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创作此诗,当时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种菜养花,对春雨之情很深,有感而发,细致地描绘出夜雨的浪漫景象,用词细腻生动,意境淡雅清新,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品读此诗,一幅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图梦幻般地跃然眼前。

白居易醉心于江南春色,《忆江南词三首》传世于今,“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酒一杯春竹夜,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要用寥寥数语来概括江南的春色,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做到了。三首词各自独立又相互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春色美、风物美和女性美。

王维的《鸟鸣涧》描绘了山涧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山中。”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春山月夜的景色,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幽静怡人的春山月夜图就展现了出来。

  春风可以吹得百花开,也可以吹得花凋零,因此,春风可以让人心情愉悦,也能使人沮丧。

中国古代文人容易因季节、景物的变化而引起伤悲的情绪,这种情绪基本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所有的文人。诗人总是易感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山一石,一虫一鸟,都可以激起思想火花,看到春天的花落了,就知道春天就要过去了,联想到青春易逝而感到伤心。怀有这样一颗颗敏感的心,便产生了大量伤春的中国古诗词。“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中国的古诗词有太多的伤春之作,或触景伤情,或睹物思人,其中很多优美的诗歌词赋被后人广为歌咏传颂,背后的故事感人至深。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叫郎比并看。


词人作这首词,正值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着对爱情的狂热,灌满了爱情的甜蜜。忽见卖花担上的鲜花,买来一枝,那花儿含苞待放,娇美的花瓣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犹如含情的泪水,好似映着朝霞的明艳。词人欣赏着鲜花的美丽,不觉心头一动,在夫君的眼里,我和鲜花谁更美丽?想到这里,竟然担心起来,“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毕竟是初婚,女儿家担心夫君觉得自己没有鲜花好看也是情理之中。于是灵机一动,用玉手将那花儿插在青丝如云的鬓发上,更添了几分娇媚,倒是要让夫君知道,自己是如花似玉的妙龄女子。

不难看出,李清照在这首词中流露出对夫君的担心,其实是词人对夫君热恋的表达。如若不是爱情,她也不会担心自己没有花好看,正是因为爱情,词人才有勇气与鲜花争奇斗艳,相比高下。

李清照在18岁的时候与21岁的赵明诚相识,后经父母允可,媒妁之言,两人喜结连理,可谓是郎才女貌,佳偶天成。新婚燕尔的夫妻,常常是灯下读书,吟诗作画,如胶似漆,形影不离。

然而,就是这样一对才华横溢的恩爱夫妻,终没能够白头偕老,在李清照与夫君赵明诚婚后聚少离多的日子里,甚至夫君早早地先于李清照驾鹤西去之后,引起词人心灵上的巨颤,见春不是春,见花不是花,心境完全走向了初婚时的反面。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武陵春》是词人孀居后所作,借暮春之景,写出了内心深处的苦闷与忧伤。风停了,花儿已凋落殆尽,只有泥土还带有花的芳香。日头已经升的好高,我却懒得梳妆。景物依旧,但物是人非,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了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是恐怕去双溪如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的忧愁。

我们看到了词人的忧愁有多重。这首词是李清照53岁避难浙江金华所作,那时,词人置身于国破家亡之中,金兵进犯,丈夫已先逝去,在这烽火连天的漂泊中,她孑然一身,历尽人生坎坷,处境凄惨,春光虽然无限好,但早已被内心极其的悲痛而压倒。

如果说《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的春天是早年时期李清照对生活的的写照,那么《武陵春》的春天则是中晚年以后的李清照生活感情的真实流露。李煜的《虞美人》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江城子》说“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煜的愁与秦观的愁异曲同工,似那向东而去流不尽的滚滚春江水,而李清照的愁竟有了重量,即使载在随江而流的船上,也载不动啊,读来凄婉。

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女子伤春男子悲秋”之说,其实不然。翻看中国的古代诗词,不难发现,“伤春悲秋”是中国古代男女文人的共性。“伤春”,不只是以李清照、朱淑珍为代表的女性文人们独有的嗜好,唐诗宋词中的哪位墨客不曾“伤春”?其中最为代表的当数南唐后主李煜了。这位亡国之君,作为君王是失败的,但是在文学上,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造诣,尤其以词的成就最高。提到李煜的词,自然就会想到那首最有名的著名词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作于李煜降宋之后,表达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愁苦之情。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但这些却勾起了作者的内心波澜,对往事的追忆,“往事知多少?”纸醉金迷的帝王生活已成过去。“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颇耐人寻味。此时李煜降宋已三年,昨夜小楼东风又起,自己又苟活了一年,在这明月中,一幕一幕的往事不堪回首。雕栏玉砌的故国宫殿应该还在,只是山河易色。在“春花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这些乐景中,无奈地透出的却是哀情,可见李煜的内心有着多么痛彻,这样的痛彻向谁述说,最后只有自问自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抒发了亡国后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言明静,凝炼,优美,清新,其美感效应沁人心脾,千古绝唱。

在唐诗宋词的海洋中畅游,咏春、惜春包括伤春,每一首诗词犹如春风,那么清新,那么和煦。它又如同醇厚的老酒,在春风化雨的世界里,呡上一口,酣畅淋漓,我的心也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