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真接触学习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以来,自己始终有一个误区,就是觉得传统道德文化适合城市人群学习。因为我一直认为,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城市居住环境好、文化层次高,。因此在学用传统道文化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中国的农村相对来说,基础条件较差,农民忙于农田耕作,无暇学习传统文化,并且文化层次高的人大都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因此没有学习的基础。 不过,今年中秋节期间,自己在农村老家小住了几天,接触了一批农村干部和亲朋好友,颠覆了我以上的认识。首先是农村干部和一批认识水平较高的人,找到我说,他们正在编写村谱(因为他们刚刚编写完家谱,积累了一些经验),想把村里的发展史写出来。特别是我们村历史悠久,曾是尧帝居住过的封地都城,另外在历史上还出现过明末清初时期的一品宰相和二品大员。由于以上影响,使我们村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民风淳朴。自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以来,已有数十名学生考上了大学,还有部分人考上了硕士、博士,这样好的传统要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传统文化、道德文化落地生根,成为主流。 听到这里,我感到十分震惊。现在的农村干部竟有这般的认识,这么高的境界,实在是难能可贵!同时由此我也意识到,这么多年来,在一个农村出现这么多高官,这么多有文化的人,而且民风十分淳朴,多年来基本上没出现过大的恶性案件,这和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有直接关系。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中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他们做的合德合道,才会有这样的结果。用道、用德治理村政、村风,村风、民风哪有不好的道理?因此大家商议的结果,一致同意修订村谱,把优良的民风传承下去,把以德治村的品质传承下去。 第二个让我感到震惊的是,有一批年轻人在学习国学,学习传统文化。 一天晚上几个年轻人找到我,向我咨询,说他们经常出去参加一些国学班学习,但总觉得路子不对:一是花钱不少,但收效甚微;二是学后感觉用不上,和现时距离很远。他们听说我在学习老子《道德经》,学习传统文化,所以想交流一下。 这是我过去没有想到的。现在的农村,年轻人能积极主动学习传统文化,还不多见!他们一定会成为有知识、有道德、积极上进的人。我把我现在的学习状况,以及学用后的体会认真地向他们做了介绍。这些年轻人都觉得深受启发,都愿意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他们说,我们目前虽然还不具备到世界老子道德文化城学习的条件,但我们可以先从参加读书会开始,先学起来,尽快进入角色。因此,保定九月份的读书会他们已经来参加了,并且开始每天诵读《道德经》。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中说:“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虽然时间不长,但由于他们的影响,已经开始有很多年轻人加入了他们学习的队伍。我相信,有党中央的正确决策,有一批带头学用传统文化者,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一定会很快走向农村,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并走向世界的。 作者:郝俊愿 版权所有,作者授权代发 |
|
来自: 道德经学用 > 《和谐社会,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