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同农民修水坝挖出古墓,史书记载仅199字被盗却留下稀世国宝

 昵称55301288 2019-03-18

大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最为辉煌的时代则是作为北魏首都的时期,因此留下了大量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遗存,这也成为大同富含底蕴和文化的原因,大同有著名的云冈石窟,有被誉为“地下莫高窟”的北魏壁画墓,有着市内的古城建筑群,近年来也一直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到来。

不过这座古城的秘密还没有完全被揭开,而在大同出土的国宝文物当中,有一件国宝堪称稀世珍宝,保存下来十分难的,留存下来的故事也堪称传奇,今天笔者就跟大家来讲一讲这件国宝文物的发现故事。

大同农民修水坝挖出古墓

1965年,大同一个村庄的农民在修建水坝的过程中,意外的挖出一个大坑,当地居民觉得这应该是民国时期军阀埋藏弹药的地方,立刻通知了当地的民警,结果民警赶到现场,看过现场后却掉过头来练习考古人员,原来这不是什么民国军火库,而是一座古墓,村民的火把放进去就熄灭了,说明这里面有很多年隔绝空气了。

大同农民修水坝挖出古墓的消息,一时间也使得这座村寨开始不平凡,原来这座古墓下住的不是别人,而是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这也是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中主角的原型。

史书记载仅199字

不过北魏琅琊王在当时并不算是什么大官,所以这座墓相对较小,不算什么大型诸侯墓,而且更加可惜的是这座古墓还遭到了盗墓贼的盗掘,大部分的文物也被盗走,让专家感到惊叹的一点是,其实这座古墓按理说不太那么容易被盗,要知道这座古墓的埋藏地点其实还算比较隐秘,关键是墓葬的人物也不出名。

司马金龙下葬的消息在史书记载也仅仅只有199字,可以说基本是不知道埋葬在哪里,结果却还是遭到盗墓贼的盗掘,不过这次考古也并没有让专家扫兴而归,要知道,盗墓贼眼中的值钱和考古人员眼中的有价值是两回事,可以说并不能算一件事情,因此一些国宝文物也被盗墓贼留了下来。

被盗却留下稀世国宝

司马金龙墓虽然被盗,但是却还是留下了稀世国宝,就在考古工作进行到尾声的时候,考古人员意外的发掘出几块屏风,起初,考古人员也没有太注意,这些文物在出土后被放在地方博物馆珍藏,可是却因为地方博物馆保护并不妥当,决定放在更加高等级的文物保护地点,但是就在搬运的过程中,专家们却发现了十分惊讶的事。

这几块屏风竟然是一级文物,这些漆木屏风,在色彩和造型上都保护的完好,可以称得上北魏时期绘画的高峰,还能从中研究出北魏时期的穿着和生活用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但是却因为一时疏忽,导致长期躺在地方博物馆,不被人们发现,这其实却是一件稀世国宝。

其实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文物最为重要的,还是文物本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则是其次,但是现在很多鉴宝节目却把文物的价值更多放在经济意义上,给人们一件文物就是财宝的错误印象,笔者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更正确的认识文物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