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为什么叫『路路通』?】 “路路通”很好理解,意思为四通八达,通行无阻。常被一些物流企业用于公司名称,互联网时代一些获取水陆空交通信息的软件APP也爱用来作为名称。甚至有一味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的中药也叫这个名字。 然而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华夏文明就有了非常官方的『路路通』。 ![]() 鄂君启节-车节,长29.6厘米,宽7.3厘米,厚0.7厘米 鄂君启节-舟节,长30.9厘米,宽7.1厘米,厚0.6厘米 鄂君启节,青铜材质错金工艺,是战国时期楚国楚怀王于公元前322年颁发给他儿子“启”的水陆交通运输的免税通行证! 楚怀王是谁?《芈月传》看过没?芈月的哥哥是也! 铭文里面有一句:“见其金节毋征,毋舍桴饲,不见其金节则征。”意思是:遇到持金节的人免征税款,不必招待食宿,没有持金节的就得征税。战国时期铜也称金,铭文中也自称“金节”,所以“鄂君启节”也叫“鄂君启金节”。 真牛啊,楚国免税通行证呀!青铜节目前发现总共只有五枚。 出土时间:1957年安徽省寿县,四枚,其中车节三枚舟节一枚。 1960年安徽省蒙城县,舟节一枚。 馆藏地:中国国家博物馆(车节、舟节各一枚)、安徽省博物馆(车节两枚、舟节一枚) 喜欢博物馆看展览的朋友,有机会去到两个博物馆的时候不要错过哟! 车节铭文如下: 大司马昭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岁,夏X之月,乙亥之日,王居于茂郢之游宫。大工尹X以王命,命集尹XX,X尹逆,X令阢为鄂君启之XX铸金节。车五十乘,岁能返。毋载金、革、黾(渑)、箭,如马、如牛、如特,屯十以当车;车如棓(棒)徒,屯廿廿(二十)棓以当一车,车以毁于五十乘之中。自鄂往,庚昜丘,庚邡城,庚X禾,庚畐焚(或作埜),庚繁昜,庚高丘,庚下X(蔡),庚居鄛,庚郢。见其金节毋征,毋舍桴饲,不见其金节则征。 舟节铭文如下: 大司马昭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岁,夏X之月,乙亥之日,王居于茂郢之游宫。大工尹XX铸金节。屯三舟为舿,五十舿,舿岁能返。自鄂往,逾湖,徒(涉)汉,庚邔,庚芑昜,逾汉,庚郢,逾夏,内X,逾江,庚X(彭)X,庚松昜,内浍江,庚爰陵,徒(涉)江,内湘,庚X,庚X昜,内X,庚鄙,内X,沅、澧、X、徒(涉)江,庚木关,庚郢。见其金节毋征,毋舍桴饲;不见其金节则征。如载马、牛、差以出内关,则征于大府,毋征于关。 注:铭文文字内容考证为目前的考古界研究成果, 文中“X”为辨识度不够有待今后考证的字,括号中为目前暂定存疑的字。 鄂君启节局部欣赏 ![]() 鄂君启节局部欣赏 ![]() 鄂君启节局部欣赏 ![]() 鄂君启节局部欣赏 鄂君启节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所有博物馆观展的文博爱好者朋友们的拍照,图片质量远高于那些为报道而报道的记者图。 ========================================== 【为什么要做成竹节模样呢?】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政治军事管理遵循的是符节制度。 符主要作用是君主传达命令、调遣兵将的信物。通常中分为二,君主、将领各持一半,君主需要调兵时,派人带这一半过去找到将领合验另一半,对上了就得执行命令,“符合”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节是君主派出的使节所持的凭信,用于代表君主出征、节制方面、监察、办理重大案件、出使外国等重大事务的证明。 节——竹约也。 《说文解字》 节——竹约也。约、缠束也。竹节如缠束之状。引申为节省、节制。 所以节的外形取竹节形,至于鄂君启节在使用时是否需要合验,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各地的税务官员有另一半,必须合验才能通行;另一种认为鄂君启节是一种凭证,持有就可以放行。根据铭文中记录的城邑有20多处,每处都备有合验的节不太可能。老道个人倾向于后者。真相到底如何有待于今后更多的考古成果来证实了。 ========================================== 老道一直钟爱博古风格的器物,创作『路路通』竹节香插茶则的灵感来自于“鄂君启节”,博古而不仿古(仿古是完全仿造,博古在于融古而创新),在两千多年前那个华夏文明璀璨的历史时期,“商业”的兴盛和重视程度,以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为证,特节选一段比较经典的文字“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竹节的横截面是个半圆弧形,正好可以用来雕刻战汉时期非常流行的双螭玉璜或者龙形玉冲牙。 竹节剖面两边饰以回纹以增古意。 茶则的外形本来就适合做香插,正好一器两用。 ====================================== 以下是部分制作过程照片: ![]() ![]() ![]() ![]() 【蛮酷坊】,2012年石中道所创篆刻雕刻工作室也,记其手工作品过程、相关文玩市场、文化展览、美食游记与同好分享,内容均为原创。 (全文完,谢谢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