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处理孩子之间的打架?

 人生如玩游戏 2019-03-18

重要观点:

1、让你的孩子们打架的最佳方法,就是你不断地介人孩子们之间的争端。

2、如果你不能忍受置身事外,并且决定介入孩子们的打架,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孩子们处境相同”。

3、当你站在你“认为”是受害者的孩子一边时,你就是在训练这个孩子的受害者心理。当你总是“欺压”你“认为”是惹祸的一方时,你就是在训练这个孩子的“欺压”心理。

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很多家庭又将迎来新的成员。对于娇生惯养长大的独生子女能否接纳他的即将到来的弟弟或者妹妹?当他们之间发生冲突时家长该怎样处理才能最公平?

不介入孩子们之间的争端

让你的孩子们打架的最佳方法,就是你不断地介人孩子们之间的争端。父母们很难相信,孩子们打架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让父母介人。那些能对孩子们之间的争执置身事外的父母,都发现打架会大量减少。

大部分家长都很清楚孩子们以出生顺序为基础打架的标准模式。老大通常最容易被当成“坏蛋”,老小则往往是让妈妈介入后的最大受益者。因而,小的惹大的,这种招惹可以是任何事情,从对老大扮个鬼脸,到跑到老大的屋里捣乱。

当老大中了圈套,并且追赶老小的时候,老小就会高声尖叫,向妈妈抗议。妈妈就会过来责骂老大,介人争端。当老大想让妈妈相信是老小挑起的时,妈妈就会说:“我不管他做了什么。你是老大,你应该更懂事。”

如果妈妈能注意到老小脸上得意的表情,她就能够对这种行为的目的有更多的领悟。妈妈是在协助孩子们把打架作为寻求关注、报复或权力的方式。她强化了孩子们对于如何获得价值感和归属感的错误信念。

在有些情况下,要对孩子们打架置身事外会有困难或者不可取:

有些大人发现几乎不可能对孩子们打架漠不关心,尽管他们想相信这是最好的做法。

当孩子太小时,他们可能会对彼此造成严重的伤害,比如两岁的孩子用玩具消防车去砸6个月大的小宝宝的头。(许多大人以此为借口,介入大孩子们之间的打架。)如果大孩子真的想给彼此造成伤害,他们会在大人不在的时候打架。对于大孩子,大人大可不必充当保护神的角色,除非他们想一天24小时都这样。

有些家长不相信孩子们打架最主要是为了从父母那里得到救助。他们争辩说,他们的孩子在他们不在场的时候也照样打架。我总是会问:“你不在怎么能知道他们打架了?”

他们会不好意思地笑笑,并承认:“因为他们会确保让我知道。他们常常在我一下班就在门口向我告状。有时候,他们会在我上班时给我打电话,让我介入。我现在看出来了,他们是想让我成为对另一方的法官。”

如果你不能忍受置身事外,并且决定介入孩子们的打架,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孩子们处境相同”。不要偏袒一方或试图确定是谁的错。很可能你根本无法判明,因为你不可能看到所有的事情。“正确”永远是一个观点问题。在你看来的“正确”,至少从一个孩子的角度上来看肯定就是不公平。如果你觉得必须介人以阻止打架,就一定不要成为法官。你必须一碗水端平,要同样对待每一个孩子。

当你站在你“认为”是受害者的孩子一边时,你就是在训练这个孩子的受害者心理。当你总是“欺压”你“认为”是惹祸的一方时,你就是在训练这个孩子的“欺压”心理。

关键不在于谁做了什么,而在于要同样地对待两个孩子,这样才不会让一个孩子形成“受害者”心理,另一个也不会形成“欺压”心理。更何况,小宝宝并不介意你把她放进婴儿床里待—会儿。重要的是你的姿态。

另外一个“让孩子们处境相同”的办法是给双方同样的选择。“你们要么停止打架,要么到外面去解决战斗。”或者“你们愿意各自去自己的房间,等你们觉得不会打了再出来?还是想一起到一个房间里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俩愿意都坐到妈妈腿上来,等到你们觉得不想打架吗?”随你怎么做或怎么说,只要你觉得舒服就行,而且,只要能同等地对待双方就行。

我知道还会有人反对。那要真的是大的无缘无故打了小的呢?大的难道不该受到惩罚吗?小的难道不该得到安慰吗?

惩罚是绝对不可取的,惩罚是给孩子一个非常荒谬的示范:“我打你,就是要教你不许打人。”

我建议你先安慰大的,然后让大的和你一起去安慰小的。再次重申,这并不是对大的“挑起事端”的奖励。明确的是,大的孩子因为某些原因而感到了挫折。也许这个孩子觉得小宝宝把自己赶下了“掌上明珠”的位置;或者他相信你更爱小宝宝。原因在这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知道孩子们何时感到了失望并需要我们的鼓励。

鼓励可以像这样:“宝宝,我能看到你在生气。”(说出孩子的感受就是很大的鼓励)“妈妈抱抱你好不好?”你能想象得到,当孩子得到的是爱和理解,而不是惩罚和蔑视时,会多么惊讶吗?在孩子的感觉好转之后,你可以说:“你愿意去帮助你的小妹妹感觉好起来吗?你想先给她个拥抱,还是想让我先抱?”你能明白这样的姿态会鼓励孩子友爱、和平的行为吗?

假设这个大孩子因为太生气而不愿意拥抱你,或不愿意拥抱妹妹。你仍然要做出姿态,然后说:“我能明白你现在还没有准备好。我要去安慰你妹妹。等你准备好了,你可以过来帮我。”在你花这点儿时间安慰大孩子的时候,小宝宝不会遭受多大的痛苦——而且你会避免滋长孩子的“受害者心理”:“让妈妈特别关照我的方法就是去惹我姐姐。”

如果你在用心听这些方式,你就应该已经抓住要点了: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什么对你最有帮助?什么最能让你学到东西?而且,别忘了运用你的幽默感。

当大人拒绝介入孩子们的争端,或者通过同等对待他们而使双方“处境相同”时,打架的最大动机就被消除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