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网友跟我说了件事,我觉得也挺有共鸣,以下是她的故事—— 过年回家,走过弟弟的作文本旁,有一行字赫然跳入我的眼帘: “就这样,姐姐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为自己曾经的淘气感到羞愧……” 我也不想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他的了,总之我发觉这小子的行文十分流畅,显然此类题材已经写了不止一遍了。 果然,看到我黑着脸问他,弟弟支支吾吾道:“之前我就这么写,老师都给很高分的……”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资料图) 那位网友问我,是不是她弟弟对她这个姐姐不满,所以在作文里要把她“写死”。。。她还说他们姐弟感情一向很好的。 我回答她说:你真的想多了。 而且你可是要有心理准备,尽管你在那小子的作文里已经“死”了很多次了,但说不定,下一次,你还是要为他的“高分事业”继续献出宝贵的生命。 但话说回来,他的语文老师难道就从来没问过他到底有几个姐姐吗?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学生时代,为了填满那张作文纸,大多数人可谓“煞费苦心”: 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 也能被当作自己“最难忘的回忆”。 活得无比健康的亲人, 也能倒下无数次。 每一位母亲, 都曾在雨夜背着发烧的孩子去过医院。 要说我这辈子干过的最虚伪的事情是什么,那肯定就是写作文了! 所以,那些存在于作文本中令人不忍直视的“青春”,你还记得多少呢? 01 “爸妈/爷爷奶奶/同学看了想打人”系列 其实,被自家熊孩子“写死”的家人,还真不止那位可怜的小姐姐一个。 记得有一年,某省的高考作文题叫《战胜脆弱》,据说,该省考生大概有上千个考前都“死”了妈,还有奄奄一息的…… 幸亏高考卷子妈妈看不到,大家还能平安过个暑假。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有一位网友分享道: 小时候上作文课,老师让写“最难忘的人/事”,小孩子能有什么回忆啊,只能胡编,反正老师也不知道真假。 然后我就写奶奶去世了,我很难过,父母也很难过,什么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都用了个遍,结果把老师感动得不行。 改了个名字叫做“泪为奶奶流”,让我去投稿作文大赛,还得了奖。 我爸知道后,跟我妈两个人把我都快骂死了。 时至今日,我健康的奶奶一说起这个事还要抄家伙揍我。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不知道那些“被死亡”多次的家长来开家长会时,老师会不会觉得惊悚。 那些宝贝孩子,写的作文也不光是“要命”,比“被死亡”略仁慈一点的,是“被家暴”和“被离婚”—— 有位父亲一直是大家眼中的模范爸爸,把儿子养得阳光灿烂白白胖胖的。 结果有一天,偶然看到自家儿子写的作文,气得扭头充儿子吼道:“这没影的事儿也能乱写是吧?!” 结果儿子凑上去一看,只见自己白纸黑字地控诉道:“爸爸他不仅抽烟酗酒,而且每次喝完酒还总是打我。” 爸爸在儿子身后沉声道:“怪不得前几天你们老师特意让我对你好一点,原因在这呢!”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上初中的时候,一个同学写作文总爱写他爸妈离婚,然后总是作文能拿高分。 后来家长会时,老妈和老师聊了会天后,真相大白。。。 之后的事,大家自行想象。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02 “名人很忙”系列 从各位孩子开始学写议论文开始,名人们就开始了他们忙碌的生活: 司马迁不停地被宫刑, 屈原投了一次又一次的汨罗江, 霸王别姬每天都在上演, 司马光天天砸缸, 孟母天天搬家, 袁隆平研究一次又一次, 海伦凯勒失明一回又一回…… 幸亏有了余光中,学生们写李白时不再只写《行路难》,而换成“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成千上万的学生都要他“绣口一吐”,诗仙的肺活量再好怕也是经不住这番折腾。 至于杜甫,他都“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了,为学生作文出把力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再谈谈作文界的常青树——鲁迅先生,遇到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名人名言的情境,学生多半会把他老人家请出来,就算是他没说过的话也让他认了。 情到深处,往往也顾不上鲁迅先生,只要是名人就行,重点是要把自己说的话归于他名下。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要论出场频次最高的,还是当属居里夫人、司马迁、屈原之流,他们仿佛担当了人类一切高尚的品格,任何作文题材都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名人们被折腾得很累,老师们看作文也很累。以至于到最后,很多语文老师不得不放狠话: 谁要是再写居里夫人或者司马迁 谁要是再给鲁迅安一些乱七八糟的名言 直接扣分! 03 “写出来自己都不信”系列 除了作文,日记也是每个学生假期的噩梦,为了凑够丰富多彩的几十天,父母根本想不到自己在孩子的日记里有多么忙碌,每棵小草都能拥有自己的故事,连素不相识的路人也被编撰出了跌宕起伏的人生。 如果说作文练就了学生“闭眼吹”的品质,那么日记则极大锻炼了他们“无中生有”的能力。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而总有那么一些情节,不约而同地出现在每个人的日记里: 1.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 我突然发起高烧, 妈妈背着我连夜赶往医院。 我的脸上, 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泪水…… 关键词:深夜、暴风雨、高烧、妈妈 自己必须发着高烧,不能生其他病; 必须是妈妈亲自背着上医院,不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是打车; 必须在深夜; 必须下着瓢泼大雨; 妈妈必须流着豆大的汗珠; 妈妈最好还要摔一跤…… 对于这个情节,时常还伴有爸爸不在家、诊所不开门、打车打不上等剧情。不求最真,只求最惨。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以上要素齐备,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亲情作文了。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不过,每一个暴风雨的夜晚,都有成千上万的妈妈背着他们发高烧的孩子冲进医院。这情景怎么想都有点诡异啊。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2. 阿姨/叔叔/爷爷/奶奶 问我叫什么, 我笑着对她/他说 我叫“红领巾”…… 胸前的红领巾更鲜艳了…… 关键词:红领巾、鲜艳、……(省略号)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这个段落时常出现在好人好事里,无论是见义勇为还是扶老奶奶过马路,只要做了好事红领巾就能鲜艳一圈。 当然,句子结尾一定要用省略号,句号显得不够深沉,没有排面。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3. 无意间看到爸爸/妈妈/老师头上的白发 关键词:白发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不管是谁,头发白就完事了。 从小学一年级,我就在作文中无数次许下了让我妈一夜白头的“愿望”,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我都开始秃了,我妈还是没什么变化。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4. 运动会上跑步受伤, 但仍咬牙坚持, 最终带伤跑到了终点, 赢得了全体师生的掌声 关键词:运动会、受伤、坚持、掌声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此时耳边应该响起bgm“超越梦想,一起追,你我需要真心面对”。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5. 深夜, 老师仍在辛苦的批改作业, 非常劳累, 我很心疼, 您是蜡烛, 照亮我们牺牲自己 关键词:深夜、老师、改作业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老师改作业永远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永远都只有自己一个人,当然最后的结尾永远都是“照亮我们牺牲自己”。 不过话说回来,大半夜的你不老老实实在家睡觉,跑老师窗户底下干啥? 在弟弟的作文中,原来我已经死过很多次了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于是,有一首打油诗如此总结道: 深夜暴雨发高烧,我妈背我上医院; 难忘经历骑单车,摔倒破皮爸爸推; 游记就是流水账,吃吃喝喝小伙伴; 家庭出游回老家,小雨蒙蒙采野花。 类似的“大众故事”还有很多,再比如: 每个人的妈妈都喜欢吃鱼头,把鱼肉留给我; 放学下雨永远没带伞,爸妈来送伞永远只带一把,只给我打伞自己却被淋湿了; 所有人的妈妈鬓角都多了几根白发,然而事实上她们的头发又黑又密; 到处都是需要被扶着过马路的老人,想想自己那时候胆子还真大; 每天都在救助动物,所有的小猫小狗小鸟加起来能开个动物园了; …… 以上,不管写出来自己信不信,反正现成的套路不用白不用。。。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04 你曾经为那800个格子,编过多少故事? 回忆起当年那800个格子,确实是一段值得回味的青春岁月。 现在,至少有两个问题我们可以回答的: 为什么大人们都很会说谎,而且说的很专业呢? 因为他们小学时就开始写作文了。 人在什么时候最高尚呢? 当然是在写作文的时候,因为每个人都拾金不昧、乐于助人,既懂事又贴心。。。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有关学生作文的争议,在近年教育改革此起彼落的呼声,一直处于高分贝的那个话题。 很多人觉得,以前这种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作文套路,太形式主义,这不就是教人撒谎骗人吗? 应该要扬弃。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但也有人认为,本身作文就是要锻练学生的想象力,真假不重要。 只不过现在想象的方向有点过于单一:都往一个方向去想了。 文学作品嘛,有一定的修辞,是很正常。 小时候写作文时,那些被用滥的故事情节 对于这个争议,我觉得一篇好的作文、日记乃至论文,最重要是要遵从自己的内心:我手写我心。 即使是想象的,也应该遵从自己的心中、脑海中的想象,而不是单纯为了讨好老师,想要拿高分。 当然,老师也应该针对这个做好引导。 好吧,这个话题,再说深入就会“以下省略三千字”了,大家意会意会就好。 最后,问问大家:你当年为了写够800字,还“编”过什么离奇的故事呢? |
|